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赤子胜蚓为实验材料,探讨了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对赤子胜蚓(Esisenia foelide)的毒性.DEHP染毒剂量:0、0.2、0.4、0.8、1.6mmol·L-1,染毒2h后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细胞匀浆DNA-蛋白质交联(DPC)系数,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DEHP染毒浓度的增加,赤子胜蚓细胞匀浆的DPC系数显著升高(F=14.1,p<0.01),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r=0.8877,p<0.05),而MDA含量变化不显著,各染毒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27,p>0.05).以上结果表明,实验浓度的DEHP暴露可使赤子胜蚓体细胞发生显著的DNA蛋白质交联,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2.
四溴双酚A对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人工土壤法,通过14 d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TBBPA对赤子胜蚓(Eisenia fetida)生长、基因表达的影响。在14 d急性毒性试验中,随着暴露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蚯蚓生长受到了显著抑制,未出现死亡现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基因表达量在低浓度(50 mg·kg-1)时受到诱导上调;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基因表达量在400 mg·kg-1染毒组受到明显诱导,是对照组的8.73倍;热休克蛋白(Hsp70)的基因表达量在50、100和200 mg·kg-1染毒组被诱导上调。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显示,在50、100、200 mg·kg-1浓度条件下,蚯蚓可以利用自身的抗氧化能力维持体内的动态平衡稳定,使得机体免受损伤。但是在超过400 mg·kg-1浓度后,TBBPA的毒性效应超过了机体的应对能力,使机体遭受损伤,外在特征主要表现为蚯蚓身体蜷缩、变细变硬。从生物标志物角度,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对TBBPA毒性效应的指示作用较生长抑制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3.
王倩  杨扬  李梅 《生态毒理学报》2021,16(1):126-136
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和增塑剂,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土壤中常被检出,因此其环境和健康风险亟待评估.为探究OPEs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选取磷酸三正丁酯(TnBP)作为受试物,以赤子胜蚓( Eisenia fetida)为指示生物,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不同浓度TnBP对蚯蚓生长、抗氧化酶系统、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体腔细胞DNA损伤及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nBP暴露对蚯蚓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TnBP胁迫可引起蚯蚓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表明蚯蚓受到氧化损伤;彗星试验结果显示,彗尾DNA含量和Olive尾矩均显著上升,表明TnBP暴露能够引起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8-OHdG含量也显著增加,其水平与暴露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TnBP暴露可引起蚯蚓体腔细胞氧化性DNA损伤;AChE活性受到的影响则较为微弱.综上,本研究阐明了TnBP暴露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并为进一步研究OPEs对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类二 多氯联苯对赤子爱胜蚓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人工土壤法,研究0.1, 1, 10, 100, 1000μg/kg类二 多氯联苯暴露浓度对赤子胜蚓 (Eisenia fetida)抗氧化酶(SOD酶、CAT酶和GST酶)、抗氧化分子(GSH)、氧化损伤物(MDA)等生理活性指标在第2, 7, 14, 28d时的影响.结果显示,类二 多氯联苯刺激赤子胜蚓生理活性显著增加(P<0.05),可诱导蚯蚓抗氧化系统应答启动;不同暴露时间下,受试物浓度与蚯蚓生理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蚯蚓不同生理活性指标对受试物的最佳响应时间不同, Cu-Zn SOD响应最早(7d), SOD, CAT, GSH, MDA次之(14d), GST响应最迟(28d);在最佳响应时间下,受试物暴露浓度对数与生理活性值对数均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 <0.001)  相似文献   
65.
添加EM菌对蚯蚓处理鲜牛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处理鲜牛粪时,添加EM菌,通过堆制过程中pH、温度、速效养分含量、种子发芽率指数的变化以及添加EM菌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研究添加EM菌对蚯蚓处理鲜牛粪的影响。结果表明:加EM菌能显著提高蚯蚓的日增重倍数,对蚯蚓日繁殖倍数影响不大,以添加EM菌质量分数0.4%为宜。整个堆制过程加EM菌和未加EM菌的处理温度均未超过30℃,但在最初7d加EM菌处理的堆体温度略高于气温,在夏季利用蚯蚓处理鲜牛粪时,应注意翻堆散热,以利于蚯蚓生长。加EM菌能使鲜牛粪的初始pH从9.28降至8.76,利于蚯蚓适应环境。加EM菌能增加堆肥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加EM菌和未加EM菌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均随堆制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堆制50d后种子发芽指数均达85%左右,且两者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蚯蚓处理鲜牛粪时,添加EM菌不能加速鲜牛粪的腐熟。  相似文献   
66.
2种表居型蚯蚓处理污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学民  黄魁  伏小勇  倪少仁 《环境科学》2010,31(5):1274-1279
用微小双胸蚓(Bimastus parvus)和赤子胜蚓(Eisenia foetida)2种表居型蚯蚓处理城市生活污泥,研究了污泥理化性质和污泥减量以及蚯蚓生物量的变化,比较2种蚯蚓对污泥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种蚯蚓对污泥的矿化、降解及减量能力基本一致.接种双胸蚓和胜蚓污泥的pH分别降至6.27、7.07,接种双胸蚓使污泥的N、P、K含量分别增加了31.96%、5.76%、17.91%,C/N、C/P降低了44.14%、30.69%;接种胜蚓使污泥的N、K含量分别增加了35.48%、11.58%,P含量、C/N、C/P降低了10.12%、46.73%、20.50%.接种双胸蚓和胜蚓均能降低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其降低次序分别为ZnCuPbCr和CuZnPbCr.实验结束后,2种蚯蚓的体重、卵数均显著增加,其生长率和生产率分别为76%~86%、156%~131%.  相似文献   
67.
天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有许多特色小吃。所以有很多人都到天津来游玩,品尝特色小吃。我的家乡就在天津。有句老话叫"吃在天津,玩在北京,住在上海",意思是说要吃就是去天津。说到吃,不错,我就要介绍几种天津最有名的小吃。凡是到天津旅游的顾客,回家时总是喜欢带上几样小吃,像什么"果仁张"、"崩豆李"、"糖堆王"、"天津糕干"、"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各种小吃在这里汇聚一堂。我敢说吃过天津美食的人,一定都为它们叫好。  相似文献   
68.
赤子爱胜蚓处理畜禽粪的最适湿度和接种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接种法研究了赤子胜蚓处理牛粪、猪粪及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适湿度和接种密度。结果表明 :赤子胜蚓处理未腐熟牛粪、未腐熟猪粪及未腐熟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佳湿度分别为 70 %、75 %、6 5 % ,最佳接种密度为 8条·(10 0g) -1(风干物料 ) ;赤子胜蚓的繁殖在未腐熟牛粪中最好 ,而其生长在未腐熟猪粪中最好 ,在未腐熟鸡粪和药渣混合物中生长与繁殖均较差  相似文献   
69.
蚯蚓堆制处理牛粪的腐熟度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最适湿度、接种密度和20℃的室内培养条件下,以赤子胜蚓(Eisenia foetida)处理未腐熟牛粪,蚯蚓堆制产物的多种生物学和化学指标及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发芽指数、脲酶活性、NH4^ -N、NO3^--N/NH4^ -N可作为反映蚯蚓堆制处理腐熟度的优选指标;NO3^--N、磷酸酶活性可作为一般性指标;蔗糖酶活性,水溶性碳、氮和挥发性固体不宜作为腐熟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0.
将一种新型被动式采样器——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s)暴露于10种人工老化土壤中富集萘、菲、芘和苯并[a]芘4种多环芳烃(PAHs),并与土壤模型动物——赤子胜蚓(Eiseniafoetida)进行比较以研究该采样器用于评价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可利用性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TECAMs能有效富集土壤中萘、菲、芘和苯并[a]芘,并在48h内基本达到平衡,远快于赤子胜蚓的21d平衡时间.TECAMs内PAHs含量与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呈正相关(p<0.05),而与土壤中总有机质(TOM)含量呈负相关(p<0.05),土壤pH对TECAMs富集PAHs的影响不显著(p<0.05).TECAMs内PAHs含量与土壤中PAHs含量、赤子胜蚓体内PAHs含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p<0.01).研究结果表明TECAMs有可能应用于评价土壤中PAHs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