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79篇
安全科学   557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33篇
综合类   1313篇
基础理论   254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135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51.
矿区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李君剑  刘峰  周小梅 《环境科学》2015,36(5):1836-1841
矿区废弃地生态退化形势严峻,生态修复已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恢复质量的敏感因子.本研究将以山西省安太堡煤矿复垦区作为对象,分析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方式对土壤理化特征、参与氮代谢的3类菌群(固氮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和4种酶活性(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均有显著影响.土壤总氮含量与固氮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均显著相关,而与反硝化细菌不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之间为负相关,而其它3种酶与有机碳和总氮之间呈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综合肥力指标,刺槐-油松混交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标最高,而未复垦综合肥力指标最低.可见,刺槐-油松混交林是晋西北干旱区矿区复垦较为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52.
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被誉为"生态型工程师"的蚯蚓在污水/污泥资源化处理与处置,以及土壤的生态修复中备受关注。蚯蚓通过掘洞、摄食、分泌黏液和排泄蚓粪等方式调控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活性及群落结构,与微生物协同互作强化了生物系统中物质转化与能量流动关系。蚯蚓-微生物协同共生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此类技术展现低耗高效和生态友好特点的关键。通过综述经人工强化的蚯蚓-微生物互作生态系统中,蚯蚓对微生物的量、活性、群落结构以及食物网的影响,探讨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展望了蚯蚓-微生物互作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3.
气候环境条件是影响宜居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多层次评价模型,从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人体健康及生态气象等4个层面筛选出20项指标,构建区域气候环境宜居性的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南京江北核心区为例,对其宜居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青奥生态建设期间(2011—2014年),研究区的宜居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属于宜居范畴,接近非常宜居的标准。这反映青奥会期间的环境整治与灾害防治工作初见成效,对江北核心区的宜居性起正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54.
为了识别恶臭污染源排放特征以及了解不同行业恶臭物质排放差异,对恶臭污染排放源指纹谱指标物质进行了筛选,并依据筛选结果对6家典型恶臭排放企业进行样品采集及分析,绘制了各家企业的指纹谱图.结果表明:①通过物质嗅觉阈值与AMGE(ambient multimedia environmental goals,周围环境目标值)和RfC(reference concentration,健康风险参考浓度)对比以及结合国内外恶臭标准受控物质和现有的标准检测方法,最终确定了包括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等典型恶臭物质在内的19种物质作为指纹谱指标物质.②依据我国现行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对19种恶臭指标物进行检测,初步得到了各家企业的恶臭物质指纹谱数据,绘制了各家企业的指纹谱图.③指纹谱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污水处理厂主要的恶臭物质是硫化氢,ρ(硫化氢)为44.566 mg/m3;涂料企业ρ(甲基乙基酮)、ρ(丁醛)和ρ(乙酸乙酯)较高,分别为39.037、28.757、27.840 mg/m3;制药企业ρ(丙醛)较高,为4.791 mg/m3;汽车和家具制造企业ρ(二甲苯)较高,分别为15.209和2.081 mg/m3.④应用分歧系数法分析不同企业指纹谱之间的相似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分歧系数在0.331~0.809之间,不同企业之间指纹谱存在较大差异.研究显示,建立恶臭污染排放源指纹谱可进行恶臭源排放特征识别,为恶臭污染溯源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索航空装备部队使用保障阶段维修性指标评估的实施方法。方法构建航空装备外场级平均修复时间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评估条件界定、统计准则确定、数据处理方法、评估流程、使用表格等,并结合具体机型进行评价应用。结果该机型飞机整机的累计修复时间为138.5 h,平均修复时间Mct=2.17 h,满足不大于3 h指标要求。结论评估方法系统科学,可为各类装备开展相关维修性评估工作提供方法支持和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6.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规划能否切实发挥重要功能,与其规划实施评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系统有效地分析和评估环境规划实施效果和问题.通过分析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层次分析法、逻辑框架法等评估方法,并实证分析环境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对比分析发现,逻辑框架法可有效地分析环境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总体上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可为环境规划的实施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7.
介绍了现有规范中餐厨垃圾处理厂用地标准,分析了现有标准中处理厂分类标准以及综合用地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现状全国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情况对处理厂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影响处理厂用地面积的两个核心因素——设计规模和用地指标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处理厂规划用地控制标准.规划新增餐厨垃圾处理厂时应采用先进工艺(如厌氧&好氧协同工艺),经分析表明应依据实际情况并参考现有工程案例的分析结果确定设计规模和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158.
应急避难场所对于救灾及灾后恢复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重点逐渐由场地选址转移到了空间优化配置及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避难者的需求出发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水平;对城市应急避难服务能力评价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整理,总结归纳了相关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认为目前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评价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该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为提高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9.
黄河口湿地土壤中正构烷烃分子指标及物源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姚鹏  尹红珍  姚庆祯  陈洪涛  刘月良 《环境科学》2012,33(10):3457-3465
对黄河口湿地表层土壤中的总有机碳、正构烷烃等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正构烷烃分子指标,探讨了其物源指示意义,并对不同采样区域和采样时间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河口湿地土壤中正构烷烃以高碳奇数烷烃(C25~C33)为主,说明土壤中有机质主要来自于陆地高等植物,而样品中未分离混合物的存在表明土壤可能受到了油类污染.土壤中总的正构烷烃含量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差异,总的变化范围在0.57~3.90μg.g-1.在2009年4月(枯水期)总的正构烷烃含量相对6月(调水调沙期间)要高,以黄河口湿地核心恢复区最高,其次是黄河入海前最后一个浮桥下方的黄河北岸,最后是黄河故道区域,而6月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这一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是一致的,而与中值粒径的变化趋势相反,反映了两个不同的采样时间水环境条件的差异.基于正构烷烃的分子指标,如平均链长ACL、奇偶优势度OEP、烷烃指数AI、碳优势指数CPI和陆海比TAR等表明黄河口湿地土壤的有机质的成熟度较低,有较强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优势,且主要来自于草本植物.与其他指标相比,陆海比指标TAR更好地反映了水环境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0.
《环境科学》2013,(11):4375
201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度《环境科学》多项引证指标位居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类科技期刊前列.《环境科学》综合评价总分77.8,排名第一,总被引频次6 489,影响因子1.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