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利用淮河流域内稠密的区域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资料、风云二号卫星双星观测资料及LAPS中尺度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8日淮河流域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这次降雨过程集中在淮河干流,呈现出强降水区稳定少动,高雨强出现频度大的特点,时空分布有利于形成大洪水,是一次典型的致洪大暴雨过程.(2)暴雨区与中低层的中尺度辐合扰动的形成、发展与移动密切相关,同时伴随着中尺度云团、雨团的强烈发展.中尺度雨带具有准静止性,且强度很强,这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3)强降雨主要是在α尺度云带上不断生消发展的β中尺度云团,甚至更小的y中尺度云团的生消合并造成的.它们大多生消于32~34°N、114~118°E范围内,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消、演变和移动与中β尺度雨团的强度和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发生在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和增强阶段.(4)暴雨区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湿、正涡度和强烈上升运动的特征,它们加强中低层的动力抬升,促使斜压不稳定能量释放,引起垂直涡度的发展,产生很强的降水.强降雨发生时,对流层中层的比湿快速加大,而云中液态水则表现为骤然减小.  相似文献   
33.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白洋淀3条入淀河流(府河、孝义河、白沟引河)中发色团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谱特征,阐释了CDOM组成、来源及对水质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河流CDOM平均浓度顺序为府河>孝义河>白沟引河,其中,府河CDOM的芳香性与分子量高于其他河流,白沟引河腐殖化程度高于其他河流,孝义河CDOM中内源性物质占比高于其他河流;3条河流均检出类腐殖质组分C1、C2、C3和类蛋白质组分C4,其中C1、C2、C3来源相近,且与C4异源;3条河流各组分最大荧光强度和总荧光强度的沿程变化表明,府河CDOM为点源、面源混合来源,孝义河CDOM以点源输入为主,白沟引河CDOM来自水源本身。  相似文献   
34.
改性木屑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琴  郝林林  郑彤  王鹏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021-1026
在木屑上接枝季氨基团制备了改性木屑,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改性木屑对水溶液中六价铬Cr(Ⅵ)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温度、p H、多组分共存离子等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时,改性木屑对Cr(Ⅵ)的饱和吸附容量为218.33 mg/g,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式。在p H为3~10时,改性木屑对Cr(Ⅵ)均有显著的吸附效能,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活化能为21.71 k J/mol,对吸附热力学参数△G0、△H0和△S0的计算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过程。多组分干扰离子共存时,对Cr(Ⅵ)的吸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5.
林兰稳 《生态环境》2001,10(1):55-56
通过对糯米糍荔枝叶片、果皮、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的研究,探讨矿质营养对荔枝裂果率的影响。初步探明糯米糍荔枝叶片中的钙、镁、硼含量,果皮中的氮钾比,以及土壤中的N/K比、有机质、交换性钙含量影响其裂果率。  相似文献   
36.
在细粉状的废马碳催化剂中加入熟石灰作为盛开粘结剂、助燃剂、捕集剂,经氧化焙烧有效富集了贵金属。熟石灰的助燃性是由于在OH^-的催化作用下,C与H2O产生水煤气絷2降低了碳的燃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定量研究镍原子的界面偏析对降低团簇与基体间表面能及促进团簇形核、提升团簇数密度的贡献,以深化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溶质团簇演化过程和辐照脆化中溶质团簇机理的认识。方法通过考虑Fe-Cu-Ni三元合金溶质团簇中镍原子的界面偏析,利用团簇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团簇中镍原子分布对富铜溶质团簇演化的影响。结果相比铜团簇,加入镍原子后的铜镍团簇自由能显著降低,团簇数密度显著提高;随团簇中镍原子界面偏析加剧,团簇自由能与团簇尺寸逐渐下降,团簇数密度先小幅上升,后下降。结论镍可以促进富铜溶质团簇的形核,提升团簇的数密度,而其中镍原子的界面偏析对促进团簇形核的贡献可能有限;在团簇生长过程中,镍原子的界面偏析可能会抑制其生长,减小团簇的尺寸。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苯并(b)荧蒽这一典型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测定了不同浓度(2.0、10.0和50.0 μg· L-1)苯并(b)荧蒽胁迫15 d和清水释放10 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内脏团组织中抗氧化酶(CAT、SOD和GPx)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 μg· L-1浓度组...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介绍了超滤技术和胶团强化超滤新技术,重点对超滤膜在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城市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和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超滤膜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0.
DNNSA反胶团溶液萃取净化电镀含锌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壬基萘磺酸(DNNSA)反胶团煤油溶液萃取电镀含锌废水中的锌离子(Zn(Ⅱ)),分别考察了萃取时间、油水比、萃取剂浓度、萃取温度和初始锌离子浓度对其萃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DNNSA作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作为稀释剂,萃取剂DNNSA浓度为0.2mol/L,萃取平衡时间为5min;萃取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萃取,过程热效应△H=53.95kJ/mol;DNNSA反胶团溶液萃取锌离子的萃取容量为35.48mg/g,负载锌的有机相可采用硫酸反萃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