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555篇
安全科学   239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1154篇
基础理论   272篇
污染及防治   208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4,(8):4-4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2.
陈阳 《环境技术》2014,(2):29-32
网络的发展从仅关注速度的提升转移到关注业务的交付能力,由此网络可靠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网络可靠性试验是评价网络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试验流量的生成对可靠性评价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目前从可靠性角度对网络进行试验时,对任务的描述较为简单,无法支撑由客户需求分解到网络流量生成的全过程;从流量模型角度出发的生成技术则仅关注全网流量,难以支持可靠性试验中的流量生成。本文提出基于业务的混合模型的流量描述方法,并使用软件实现,最后进行试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3.
该研究采用96 h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实验方法考察了丁香醛、香草醛和对羟基苯丙酸3种酚类衍生化合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急性毒理作用。结果表明,丁香醛、香草醛和对羟基苯丙酸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96 h-EC_(50)分别为48.9、517.12和230.4 mg/L;其中,对羟基苯丙酸表现出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3种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可溶性蛋白和光合色素含量影响与藻细胞浓度影响结果呈正相关;ROS与MDA含量随着酚类衍生物的浓度增大而增加。由此可见,3种物质中,丁香醛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相对最大,香草醛相对最小。3种酚类衍生物对铜绿微囊藻产生了膜脂过氧化损伤,并对其光合色素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铜绿微囊藻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4.
《环境》2009,(5):54-55
据相关媒体报道,英国将推出一款由蔬菜制造的赛车,这款崭新的赛车采用由巧克力提炼而成的燃料,时速可达145英里。这款车由英国西米德兰兹郡沃里克大学的WorldFirst团队设计,名为“ecoF3”。驾驶盘由萝卜制成,车身和座位分别由土豆和大豆制造,各组件均以蔬菜纤维混合树脂而成,采用以植物油制造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145.
丁蕾  蒋惠亮 《环境工程》2012,(Z2):289-292
为了研究废砂浆中碳化硅粉和硅粉的分离情况,选用混合模型对柱型水力旋流器多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柱型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与入口速度、进口浓度等因素有关,并分析出一定条件下当主、次相的入口速度均为1.1m/s时颗粒分离效果较好,分离效率较高,实验检测分离性能较好,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6.
《世界环境》2012,(2):94-95
法新社2012年2月16日为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美闺宣布将与加拿大、墨西哥、瑞典、加纳、孟加拉国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起全球性的气候和清洁空气联盟,减排短暂污染物,采取行动遏制黑碳(煤烟)、甲烷以及氢氟碳化合物(HFCs)的排放。  相似文献   
147.
郝薛文  李力  王杰  曹燕  刘建国 《环境科学》2015,36(8):3106-3118
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国际学术界关于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术语、范畴和应用物质的界定与变迁,以PFASs的环境危害性评估和暴露评估为重心,综述评析当前关于PFASs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现状、不确定性和发展趋势.总体上,PFASs风险评估正面临着物质谱系复杂、种类众多、衍生关系复杂、商业秘密及风险不确定的复杂局面.尽管长链PFASs的环境风险已获广泛认可,但以其替代品形式大量涌现的短链PFASs及各类短链氟调聚物的环境危害性、环境行为和暴露风险则尚存很多的不确定性与研究空白,国际社会对于PFASs的风险控制范畴值得商榷.PFASs替代物质的结构和风险信息因商业秘密及市场竞争因素而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多数含氟和非氟替代品的环境风险尚有待识别.总之,国际上对PFASs风险评估研究呈现出由以全氟辛烷磺酸类化合物(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类化合物(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等为代表的长链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逐步扩展到短链PFAAs,再扩展到其他非PFAAs的PFASs物种的发展趋势.当前亟待解决及未来将持续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关于短链PFASs的生物累积性和环境迁移性等关键环境危害性的评估指标和方法的优化,以及其环境释放和多介质环境归趋;中性PFASs的环境归趋及其作为短链PFAAs潜在前体物质的转化与贡献;未来PFASs含氟或非氟替代品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相似文献   
14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四川省10个地区自来水中12种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的含量,其中全氟化合物浓度水平最高的是宜宾地区,∑PFASs为41.2 ng·L~(-1),浓度水平最低的是绵阳地区,为4.17 ng·L~(-1).全氟辛烷羧酸(perfluroroocantanoic acid,PFOA)是四川地区自来水中主要的PFASs,占总全氟化合物的28%~89%(宜宾地区8.6%),其次为全氟己酸(perfluorohexanoate,PFHxA)、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和全氟壬酸(perfluorononanoate,PFNA),这表明自来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中短碳链(C≤10)的全氟化合物.另外,通过计算PFASs的危险商值(risk quotients, RQ),发现四川地区自来水中PFOA、PFOS、PFHxS、PFBS和PFHxA的风险商值均小于1,不会对当地居民带来直接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49.
为了解漓江流域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来源,探究其对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于2018年1月采集水样同时检测水环境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样进行源解析,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样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讨导致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体中的各形态氮含量存在差异,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流域中的三大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0.16%)、拟杆菌门(Bacterodetes,18.51%)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8.89%),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氮污染,其中具有脱氮功能的菌门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0.
为了全覆盖、高分辨率和高精度识别京津冀地区大气PM2.5质量浓度时空变化,选取多角度大气校正算法遥感反演的1km AOD为主要预测因子,多种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要素为辅助预测因子,构建了混合效应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两阶段统计模型,并针对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较严重的特点,模型中引入了AOD2等独特预测因子.通过上述两阶段模型定量预测了研究区2017年1 km2空间分辨率的每日PM2.5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模型交叉验证的决定系数R2为0.94,斜率为0.95,均方根预测误差为13.14 μg·m-3,在前人基础上预测精度进一步提升,可用于PM2.5浓度时空变化预测与分析.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年均值为44.96 μg·m-3,年均值范围在0~89.89 μg·m-3之间.PM2.5浓度时空变化差异性明显,整体上呈现"平原西南部浓度高、平原东北部浓度中等和山区高原浓度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冬季浓度高、夏季浓度低和春秋过渡"的季节变化特点.模型预测结果的高时空分辨率可以支持流行病学研究在较小区域的暴露评估和识别小尺度污染源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污染较严重的冀中南山麓平原区可能出现了重要污染源的空间变化.模型预测与分析结果可以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