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06篇
安全科学   862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223篇
综合类   1319篇
基础理论   174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72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佩  黄欣怡  曹致纬  吴朝阳  吕永龙 《环境科学》2022,43(11):4801-4809
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以氟化工行业为例,探讨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和臭氧层消耗物质(ODS)两大类新污染物的共排放问题.从生产过程上解析两类物质的共生产机制,构建其内在联系;在排放途径上分析其差异性及交叉过程,剖析在样品采集、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方面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挑战.在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综合评估了两类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产生的生态和人群健康风险、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暖化效应.进一步拓展利益相关方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质量平衡分析的视角,为新污染物共排放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92.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一类新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由于人口稠密,产业发达,PPCPs对于水体的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简述了2010—2021年长江流域下游水体中PPCPs的赋存状况、时空分布及溯源分析情况,并对PPCPs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揭示了近10年来长江流域下游水体中PPCPs的污染状况及变化态势,提出了未来PPCPs监测、溯源和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水环境中PPCPs污染物的预警和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樊月婷  昌盛  张坤锋  涂响  杨光  王山军  张茉莉  谢琼  付青 《环境科学》2022,43(12):5522-5533
对新冠疫情(COVID-19)背景下长江中游武汉段的1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共26个采样点进行水体样品采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对样品中的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的31种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了PPCPs的污染特征和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26个采样点中,共检出23种PPCPs,其中有5种物质在所有点位均有检出,ΣPPCPs浓度范围介于102.44~745.78 ng·L-1,平均值为206.87 ng·L-1.检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物质为水杨酸和强力霉素,浓度范围介于28.24~534.24 ng·L-1和28.72~416.60 ng·L-1.从空间分布来看,汉江抗生素类PPCPs浓度整体高于长江,而其他种类PPCPs,则表现为长江较高于汉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汉江的生态风险高于长江,藻类风险水平高于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其中水杨酸、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和金霉素对藻类风险水平较高.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饮水途径对成人及儿童产生的风险范围分别介于1.14×10-4~1.36×10-1和1.04×10-4~8.21×10-1,风险水平总体较低,但儿童健康风险高于成人,需要引起重视.通过与近年来长江和汉江流域PPCPs的检出情况对比,疫情背景下长江武汉段PPCPs的污染水平属于中等水平,汉江武汉段的PPCPs污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电沉积法将高分散的Pd纳米颗粒引入到TiO2纳米线阵列@MoS2(TNA@MoS2)电极表面,并用于光阴极同步还原六价铬(Cr(VI))和氧化对氯苯酚(4-CP).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漫反射光谱对TNA@MoS2/Pd电极进行了表征.光电催化实验表明,TNA@MoS2/Pd光阴极在30 min内对Cr(VI)的还原效率达到99.8%,对4-CP的氧化效率达到91.5%且矿化效率为58.4%.循环伏安、电子自旋共振光谱、荧光光谱和自由基淬灭实验证实了同步还原和氧化反应的关键活性物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TNA@MoS2/Pd光阴极产生的稳定的原子氢(H*),不仅可快速还原Cr(VI),而且与溶解的O2结合产生H2O2,提高了?OH的产量,从而同步氧化4-CP.循环实验表明,TNA@MoS2/Pd电极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995.
秸秆还田、地膜覆盖及施氮对冬小麦田N2O和N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水平下黄土高原地区旱地冬小麦田N2O排放规律,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冬小麦田N2O排放动态.以冬小麦‘小偃22’为材料,采取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3种耕作模式:常规耕作(CT)、秸秆还田(SM)和平膜覆盖(FM);副区为3种氮水平处理:不施氮、减氮20%(144 kg·hm-2)和常规施氮(180 kg·hm-2).以常规耕作(CT)为对照,探讨不同施氮水平下FM和SM对土壤N2O排放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环境因子与N2O排放通量的相关性,并根据经验公式估算N2排放量.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的土壤N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施肥后20 d内,且N2O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施肥后两周之内.冬小麦田的平均N2O通量为1.92~22.75μg·(m2·h)-1,累积排放量为0.10~0.46 kg·hm...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提高《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扩大审稿人队伍,编辑部现征集审稿专家,希望有高级职称的安全科学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踊跃自荐,或者推荐合适人选。审稿专家将对稿件进行评审,具体评审内容如下:1.该稿在安全科学技术领域的意义和作用﹔2.对该稿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等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97.
张敏  祁成 《劳动保护》2022,(5):82-83
检查要点21配置适宜的辅助用室与卫生设施原因简析疲劳和疾病是影响高效率工作的因素,应按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提供必要的设施以缓解劳动者的疲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这些设施一定要品质优良,否则,不仅不能防治疾病,反而更易传播疾病。风险/表现识别(1)疲劳。(2)罹患疾病。(3)缺勤。  相似文献   
998.
土壤胞外酶活性是催化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键限速步骤,而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然而却很少有研究聚焦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酶活性,探究土壤酶活性及计量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增温、增雨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降低了土壤β-1,4-葡糖苷酶(B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活性,然而,土壤β-1,4-木糖苷酶(BX)活性在气候变化处理下却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增温处理的增幅最大,达到了63.15%.增温增雨的交互显著增加了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胺肽酶(LA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别增加了34.32%、 12.97%和44.86%.增温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PER)活性,而增雨显著降低了PER酶活性,增雨以及增温增雨显著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这主要归因于植物群落科组成的变化.增雨和增温增雨处理下碳降解酶活性∶氮降解酶活性(CEs∶NEs)和氮降解酶活性∶磷降解酶活性(NEs∶PEs)显著...  相似文献   
999.
2022年10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农牧)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乡村振兴局、供销合作社,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城市管理委(局)、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委)、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乡村振兴局、供销合作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乡村振兴局、供销合作社: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决策部署,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的目标任务,统筹县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和服务,进一步扩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范围,提升无害化处理水平,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