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新型材料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壳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最丰富的天然聚合物,我国,蟹及其他甲壳质资源丰富;甲壳素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塑料时代,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塑料制品,那么,可以预言,进入21世纪,就将开始甲壳素时代,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甲壳素制品。近10多年来,甲壳素的研究非常活跃,甲壳素和壳聚糖应用的竞争开始开始。为了变废为宝,加速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开发研究,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  相似文献   
72.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进行了热冲击及其与盐度、铜、氨联合对对和光滑河兰蛤的急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动物的起始致死温度(TL_(50))和最高临界温度(CTM)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盐度的降低,仔的耐高温能力明显降低,而兰蛤对盐度变化反应不明显;高温明显提高铜、氨对仔的毒性。也提高铜对兰蛤的毒性,但降低氨对兰蛤的毒性影响。仔对高温、低盐、铜离子及非离子氨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73.
影响雨生红球藻797株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某些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雨生红球藻 (Haematococcuspluvialis) 797株的N源需求和营养盐吸收 ,并利用高光强和乙酸钠处理该藻 ,研究青素累积情况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营养盐、细胞状态的变化 .NH+ 4 N培养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NO-3 N培养 ,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 0 .2 79d-1和 0 .190d-1.NH+ 4 N培养所消耗的N、P营养盐比NO-3 N培养的消耗少 .两种N源下强光照处理 1d和 7d均导致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减少而静细胞比例增加 .在青素合成阶段 ,藻液N含量急剧下降而P含量基本保持稳定 ,说明青素合成对N的需要量大而对P的需要小 .在NO-3 N培养下 ,乙酸钠的加入则对青素的生产无显著影响 .在NH+ 4 N培养下SOD活性下降而青素含量升高 ;在NO-3 N培养下SOD活性与青素含量同时升高 .图 2表 4参 15  相似文献   
74.
溴氰菊酯对鱼虾的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农药对龟类和类的毒性、回避性和实际危害性。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鲤鱼的LC50(24h)为1.0μg/L,对日本沼的LC50(3h)为0.41μg/L。在稻田中按规定的剂量使用溴氰菊酯农药治虫,对稻田养鱼和邻近鱼塘无危害影响;对类有较大的危害性。但类对溴氰菊酯有十分明显的回避性,在自然水域中溴氰菊酯对类的实际危害程度比在实验条件下要轻些。  相似文献   
75.
通过气质联用仪和液质联用仪的非靶向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对日本沼肝胰腺进行代谢物分析,以研究在非致死剂量的亚硝酸盐或氨胁迫下,日本沼肝胰腺新陈代谢的变化。经亚硝酸盐(0.5 mg·L~(-1),以N计)胁迫2 d后,鉴定到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化合物46个,涉及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等; p H=9.0时,氨(1.0 mg·L~(-1),以N计,即非离子氨氮为0.378 mg·L~(-1))胁迫后,鉴定出显著差异性代谢化合物52个,涉及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和甘油磷脂等代谢通路。选择p H=9.0氨(1.0 mg·L~(-1))胁迫组对日本沼肝胰腺中的三羧酸循环进行定量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日本沼肝胰腺中草酰乙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在12 h显著升高,24 h和48 h后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α-酮戊二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在12 h即有显著增加,24 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推测p H=9.0时氨氮(1.0 mg·L~(-1))胁迫12 h即会对三羧酸循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6.
罗氏沼虾养殖塘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罗氏沼养殖塘中影响叶绿素a的主要水质因子,于2011年6—10月对地处上海市金山区的某罗氏沼养殖场的3个养殖塘及水源的水温(T)、溶解氧(DO)、pH值、透明度、亚硝酸盐氮(NO2-N)、总氨氮(TAN)、总氮(TN)、活性磷(PO4-P)、总磷(TP)、叶绿素a和化学需氧量(CODMn)等因子进行监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水质因子与叶绿素a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TN、TP、CODMn、DO、pH值、NO2-N、T、TAN、PO4-P和透明度,在罗氏沼养殖塘中影响叶绿素a的优势因子依次为TN、TP、CODMn、DO和pH值,通过进一步讨论分析发现,TN和TP是影响池塘叶绿素a最重要的水质因子。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不同浓度(0、35、70、140和280 mg·L-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克氏原螯(Procambarus clarkii)肝胰腺和鳃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肝胰腺和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SDS浓度及暴露时间密切相关,总体表现为低浓度(≤70 mg·L-1)下受诱导而高浓度(≥140 mg·L-1)下受抑制、暴露时间延长则活性下降的趋势,肝胰腺SOD对高浓度SDS(≥140 mg·L-1)胁迫比鳃SOD更为敏感。2种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趋势总体相似,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鳃CAT活性受诱导或受抑制程度均低于肝胰腺。肝胰腺和鳃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变化大体分别表现为上升—下降和下降—上升—下降,肝胰腺ACP对SDS胁迫高度敏感,暴露24 h时即出现显著受诱导现象(P0.05或P0.01),对SDS胁迫具有指示作用。肝胰腺和鳃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两者分别在48和24 h时达最大值,肝胰腺GSH主要在抵御较低浓度SDS(≤140 mg·L-1)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鳃GSH含量在24 h内极显著升高(P0.01),鳃GSH比肝胰腺更容易受诱导。由此可见,克氏原螯可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及物质代谢来抵御SDS胁迫,且多数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而肝胰腺ACP和鳃GSH对SDS胁迫敏感,可作为SDS污染的潜在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78.
硫酸锌胁迫下克氏原螯虾对重金属锌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克氏原螯(Procambarus clarkii)成在ρ(Zn2+)为0.40、4.04和40.37 mg.L-1ZnSO4溶液中浸浴21 d,分别于2、8 h,1、3、7、14和21 d时每个暴露浓度组随机抽取6尾螯,测定其血淋巴、鳃、肝胰腺、消化道、生殖腺、触角腺及肌肉中w(Zn2+),分析各组织对Zn2+的富集情况。结果显示,随暴露时间的增加,各浓度组鳃、肝胰腺及肌肉中w(Zn2+)呈上升趋势。克氏原螯鳃和肝胰腺对Zn2+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这2种组织在3种浓度Zn2+溶液中的富集系数(BCF)分别为407.78、79.46、40.80和656.90、143.58、41.39。克氏原螯触角腺、性腺、消化道和血淋巴对Zn2+的富集效应不明显,在暴露前期各浓度组触角腺和性腺中w(Zn2+)不断增大,随后迅速下降,并保持略低于对照组的水平。各浓度组克氏原螯消化道中w(Zn2+)均出现2次峰值;4.04 mg.L-1及其以下浓度组血淋巴中w(Zn2+)出现1次峰值,而40.37 mg.L-1浓度组出现3次峰值,暴露浓度越高,血淋巴中w(Zn2+)出现第1次峰值所需时间越短,且峰值越大。上述结果表明克氏原螯是容易富集锌的物种,鳃和肝胰腺是锌富集的主要部位,因此为保证食用安全,应避免食用锌胁迫群体的肝胰腺和鳃。  相似文献   
79.
2种杀虫剂对日本沼虾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毒死蜱和硫丹对日本沼(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毒性作用.根据预试验确定2种杀虫剂对日本沼的急性毒性试验浓度,测定沼24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p(LC50),在0~48 h的ρ(LC50)值范围内设定6个浓度梯度,对日本沼进行24 h胁迫试验以测定耗氧量和排氨量.毒死蜱和硫丹对日本沼的24和48 hρ(LC50)分别为5.03、2.01和8.47、4.02 μg·L-1,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96和0.272 μg·L-1,表明日本沼对毒死蜱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硫丹.随着2种杀虫剂浓度的逐渐升高,日本沼的耗氧量和排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日本沼采用相同的适应方式来抵御2种杀虫剂对其基础代谢的胁迫,表现为被动的忍耐.  相似文献   
80.
为深入探讨汞(Hg)和砷(As)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效应,以日本沼(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受试生物,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金属硫蛋白(MT)和丙二醛(MDA)为测试分子标志物,研究上覆水中不同浓度Hg和As单一及联合暴露对日本沼肝胰腺的氧化损伤及联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Hg和As单一及联合暴露对4种分子标志物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激活效应。其中,SOD活性均受到抑制,且高浓度As(1000μg·L-1)暴露10 d的抑制率最大,高达59.13%;而CAT活性整体被激活,Hg单独暴露下的激活效应要高于As,且在联合暴露组中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呈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MT和MDA含量在Hg和As的暴露下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MT对Hg的螯合能力大于As,As单独暴露3 d后MDA变化较小,但10 d后其含量显著增加(P0.05)。析因方差分析发现,Hg-As对机体的联合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评价证实,联合毒性要高于单独毒性,Hg与As在高浓度下联合暴露10 d的IBR值最大,毒性最强,高浓度As单独暴露处理组的毒性次之;同时,机体自身随暴露时间延长对Hg也表现出一定的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