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346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郭晓雯  陈静  鲁晓宇  李远  陶一凡  闵伟 《环境科学》2022,43(9):4625-4635
微咸水灌溉增加土壤盐分,改变土壤环境,进而影响土壤真菌的结构和多样性.在长期微咸水灌溉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生物炭和秸秆(采用等碳量设计,分别为3.7 t·hm-2和6 t·hm-2),探究生物炭和秸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照)相比,生物炭施用显著增加土壤的pH、全碳、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但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降低幅度为20.71%;秸秆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的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降低幅度为4.17%和64.50%.生物炭和秸秆处理对真菌群落Chao1指数和ACE指数有增加趋势,对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有降低趋势.土壤优势真菌门类为子囊菌门、被孢霉门、担子菌门、壶菌门和球囊菌门;优势真菌属为毛壳菌属、赤霉菌属、镰刀菌属、Idriella和被孢霉属.施加生物炭和秸秆提高子囊菌门、被孢霉门、担子菌门、球囊菌门和毛壳菌属的相对丰度;但降低壶菌门、赤霉菌属和Idriella的相对丰度.LEfSe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降低真菌群落潜在生物标志物数量.RDA结果显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EC1:5和TN显著相关.微咸水灌溉给土壤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中EC1:5和TN是驱动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真菌群落通过生物炭和秸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来适应盐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42.
经过实验分离到一株纤维素降解真菌CD-Q1,通过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真菌为匍匐根霉。该菌能够以滤纸、秸秆和脱酯棉为唯一碳源生长,8 d内可将26.5%的秸秆降解,可将7.5%的滤纸糖化。当以滤纸为唯一碳源时,pH=5条件下,滤纸失重及还原糖产生量最高,45 h内可将3%滤纸降解,生成0.845 mg/ml的还原糖(以葡萄糖计)。该纤维素降解真菌的分离为纤维素糖化及进一步利用提供了较好菌源,为纤维素降解性能的基因改良提供了理想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43.
深水型水库热分层诱导水质及真菌种群结构垂向演替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水体真菌种群在调控水库生态系统健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明热分层诱导深水型水库水体真菌种群结构垂向演替特征,采集金盆水库主库区0.5、10、25、40、60和70 m水深水样,分析水质参数、并运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诊断水库水体真菌种群结构垂向异质性.结果表明,金盆水库表层水温最高为22.33℃,底层最低为7.21℃(P0.05).水体溶解氧(DO)随水深增加显著降低(P0.05),电导率、总磷(TP)和铁含量随着水深增加显著升高(P0.05),垂向形成稳定的变温层、斜温层和等温层结构.水体真菌种群高通量DNA测序共发现1 247个OTUs,隶属4门14纲39属,主要包括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等温层水体真菌种群Shannon指数和Chao 1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3.45和360,显著高于斜温层水体(P0.05).红酵母属(Rhodotorula,27.23%)、链格孢属(Alternaria,24.28%)、分子孢子菌属(Cladosporium,22.98%)、链格孢属(Alternaria,32.00%)、亚隔孢壳属(Didymella,17.47%)和分子孢子菌属(Cladosporium,28.17%)分别是0.5、10、25、40、60、70 m的优势菌属,不同水深均存在大量未知真菌(Unclassified).热图(heat map)结果表明,热分层期间金盆水库水体真菌种群结构垂向分布差异显著、不同水层具有不同的真菌种群结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水温、DO、TP、电导率是调控水体真菌种群结构垂向异质性的主要水质因子.该研究结果为水源水库热分层期间水质与真菌群落的偶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在室内盆栽条件下,研究沙土和黄土配比联合接种AM真菌对根际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后玉米的生物量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沙土与黄土质量比为1∶1和3∶1中接菌处理的提高作用较为显著;接菌后土壤中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的同时有机质含量增加。将黄土和沙土进行优化配比可以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和玉米的生物量,提高土壤速效磷和有机质的含量,提升玉米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各理化指标之间存在相互的正效应,菌根侵染后对植物营养吸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种植年限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以不同种植年限(5、 10、 20和40 a)甜龙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FUNGuild功能预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下甜龙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的差异,揭示驱动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在门水平上的优势群落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不同种植年限差异显著(P<0.05).在纲水平上的优势群落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和被孢霉纲(Mortierellomycetes);粪壳菌纲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的相对丰度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不同种植年限差异显著(P<0.01).土壤真菌Richness指数和Shan...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植被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优势菌群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贺兰山东坡山地荒漠草地、浅山灌丛、亚高山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4种植被类型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真菌α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浅山灌丛、山地荒漠草地、亚高山草甸、亚高山针叶林;且亚高山针叶林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类...  相似文献   
47.
以杏黄兜兰、文山兜兰、同色兜兰为研究对象,调查生境信息,采用ITS高通量测序对生境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真菌功能群注释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揭示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兜兰生境土壤样品共获得1105个可操纵分类单元(OTU),包含322种真菌,隶属10门29纲70目151科256属,3种兜兰生境土壤真菌群落中出现48个共有OTU,同色兜兰含489个特有OTU,文山兜兰有221个,杏黄兜兰202个,3种兜兰生境土壤真菌群落在门、纲、科、属水平均存在不同优势类群,FUNGuild真菌功能群注释可知,3种兜兰生境土壤真菌功能群均以腐生真菌、外生菌根为主,同色兜兰生境土壤真菌功能类群更加复杂;3种兜兰之间土壤真菌的ACE指数与Chao1指数无明显差异,而同色兜兰Simpson指数与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杏黄兜兰,且极显著高于文山兜兰.Beta多样性发现3种兜兰生境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结构差异明显(P=0.001),且分类水平越高,差异越大;冗余分析揭示了经纬度与植被类型是对3种兜兰生境土壤群落变化影响最大的因子,所选环境因子共揭示真菌群落变化的44.08%.mental检验显示土壤pH值显著...  相似文献   
48.
甲醛是一种广泛使用和很重要的化工原材料,但它同时也是对大多数生物有机体有高毒性的物质。通过添加甲醛的选择性培养基从淤泥里分离了一株甲醛耐受真菌,将其接种于加孟加拉红的PDA培养基、察氏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平板培养,观察它的培养特征和孢子结构,结合DNA提取、PCR扩增、产物测序、GenBank比对等分子鉴定手段,结果表明:其培养特征、显微特征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相似,18SrDNA序列与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同源率达99.8%。我们把它命名为Aspergillus flavus H4。该真菌最适生长pH值为pH5.5,在培养的144h内ρ(甲醛)从1241mg·L-1下降到4mg·L-1。在培养的96h内ρ(甲醛)下降迅速,A值上升缓慢,当ρ(甲醛)下降到10mg·L-1时,也就是120h时,A值迅速上升,ρ(甲醛)下降缓慢。结论是这株Aspergillus flavus H4是甲醛耐受(降解)真菌。  相似文献   
49.
3株真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污水排放口污泥中分离到3株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真菌WZ-Ⅰ、WZ-Ⅱ、WZ-Ⅲ,鉴定均为镰孢霉属(FusariumLK. exFx). 3株菌5d内对50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高达93. 5%、91. 4%和83. 5%.测定了不同碳源、pH、温度及毒死蜱浓度对真菌降解能力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且其浓度为20~200mgL-1,pH6. 5~9. 0,温度30 ~40℃时,真菌的降解效果较好;真菌生长量随外加碳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pH 6. 5 ~9. 0时生长量较大,且当毒死蜱浓度为50mgL-1,温度40℃时其生长量最大. 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50.
红豆杉细胞抗病反应的诱导及其与紫杉醇合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从红豆杉植株不同部位(叶、内皮、根等)分离筛选获得的各种真菌制备的激发子,对6种不同红豆杉细胞株进行诱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对不同真菌制备的激发子的抗病反应有显著的区别,并建立3种-具菌互作模式:极不相容(细胞抗性强,受损小),不相容(抗性强,受损也较严重),相容(细胞抗性小,受损严重)。结果还表明,极不相容和不相容互作模式中细胞的紫杉醇产量显著高于CK,而相容互作模式的细胞不合有紫杉, 同一真菌由不同的方法制备成的不同分子量大小或不同成分的激发子,对细胞的抗病反应与紫杉醇合成的影响不同,这些结果为诱导作用机理及调控红豆杉细胞合成紫杉醇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