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66篇
基础理论   220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9种硝基苯对鱼肝微粒体ER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混合功能氧化酶系(mixed function oxidase,MFO)中的敏感指标,7-乙氧基-异吩唑酮-脱乙基酶(7-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已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笔者以苯并(a)芘作为阳性对照,采用鲤鱼肝脏体外直接染毒测定EROD的方法,分析了9种硝基苯对EROD活性的诱导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复合污染对水稻幼苗细胞膜透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SDBS、EDTA、Cd、Hg复合污染对水稻幼苗细胞膜透性及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EDTA、Cd、Hg的共同作用对水稻幼苗的叶片和根部蛋白质的合成的影响均大于对照,但相互之间由于处理的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不同复合处理水稻幼苗的叶片和根的MDA含量、SOD、POD、CAT活性的影响也不同.水稻通过保护酶系统对伤害有一定的适应和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13.
钝化剂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及青菜生理效应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婷  王紫玥  刘田田  刘雅  张迪 《环境化学》2020,39(9):2395-2403
  相似文献   
114.
115.
研究了湘西地区常用的发酵鸡粪和有机磷肥施用对不同程度Pb、Cd复合污染土壤中乙三胺五醋酸(DTPA)提取态Pb(DTPA-Pb)、DTPA提取态Cd(DTPA-Cd)和土壤酶的影响,并研究了对于种植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发酵鸡粪和有机磷肥均能显著改善土壤酸性,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加入质量浓度200mg/kg总Pb、2mg/kg总Cd复合污染土壤中施用有机磷肥,能有效钝化土壤DTPA-Pb、DTPA-Cd,但在400mg/kg总Pb、4mg/kg总Cd复合污染土壤中钝化效果有限,其优先钝化DTPA-Pb。施用发酵鸡粪不能有效钝化土壤DTPA-Pb、DTPA-Cd。(2)施用发酵鸡粪和有机磷肥均显著提高黑麦草鲜重。虽然施用有机磷肥能更有效的钝化土壤DTPA-Pb、DTPA-Cd,但对于黑麦草种植而言,施用发酵鸡粪能更有效的降低其对Pb和Cd的积累,并且主要积累到根部。(3)施用发酵鸡粪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而言,湘西地区种植牧草黑麦草,施用发酵鸡粪比较合适,能有效改善土壤酸性,提高黑麦草鲜重和土壤酶活性,降低黑麦草对Pb和Cd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6.
京杭运河杭州段水体污染和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类活动对城市河道水体污染和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京杭运河杭州段进行了分季节采样研究。测定了水体的环境与水质参数,分析了细菌丰度、胞外酶活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从上游到下游,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以及细菌丰度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大体呈递增趋势,冬季水体总体污染水平及细菌丰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水体中细菌的主要种类集中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i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所占比例分别为37.8%、24.3%、18.9%、10.8%和8.1%,属于黄杆菌(Flavobacterium)、厚壁菌(Firmicutes bacterium)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um)的细菌是水体中大多数时间的优势细菌。限制性排序分析显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从上游到下游差异明显,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是关键影响因子。杭州市区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输入是京杭运河杭州段的主要污染源,水体细菌群落对水体污染物的变化有着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7.
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的纳米零价铁(NZVI)和零价铁(ZVI),考察了暗发酵制氢过程中铁离子组成和浓度变化、氢化酶和脱氢酶活性,研究了2种添加剂强化餐厨垃圾高温((55±1)℃)暗发酵制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投加NZVI和ZVI均可提高餐厨垃圾暗发酵制氢性能;当投加100 mg·L~(-1) ZVI时,产氢效果最佳,最大产氢潜力和最大产氢速率分别为425.72 mL和66.32 mL·h~(-1),是投加NZVI实验组的1.64倍和1.34倍,代谢途径是以乙醇型发酵为主的混合型发酵;在投加NZVI和ZVI后,暗发酵制氢末端产物的Fe~(2+)和Fe~(3+)浓度升高,投加300 mg·L~(-1)NZVI和100 mg·L~(-1) ZVI实验组Fe2+浓度最大,是未投加实验组的2倍和1.87倍;与反应前相比,Fe~(2+)显著升高,Fe~(3+)由于微生物利用与转化浓度降低,同时可有效提高氢化酶活性。投加100 mg·L~(-1) ZVI不仅可提高氢化酶活性,还可提高脱氢酶活性。以上结果可为提高餐厨垃圾等复杂有机废物的高效能源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采用自主研发的中试反硝化生物滤池处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出水,研究了稳定运行下生物膜量与脱氮效果和脱氢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VSS/SS=0.78、VSS/SS0.78、VSS/SS0.78,将SS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232.5~1 246.6 mg·L~(-1))、区域2(1 246.6~2 542.7 mg·L~(-1))、区域3(2 542.7~3 523.9 mg·L~(-1))。在区域2内能获得最大的NO_3~--N和TN去除能力,去除率分别为95.0%和85.7%及最大的总脱氢酶活性(TDHA),为112.5 g;单位质量生物膜脱氢酶活性(DHA)与SS和VSS之间显著负相关,R~2分别为0.822和0.876;TDHA随SS的增加而增加,直至VSS/SS开始减小时随之减小。DHA能较好地从微观层面反应微生物的活性,TDHA可从宏观层面反映整个反应器的生物活性,为反硝化生物滤池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于洋  孔繁翔  史小丽 《环境科学》2006,27(6):1197-1200
研究同一种群中不同状态的藻细胞对毒物的应答对理解生物体敏感性以及毒物的致毒机理十分重要.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栅藻对重金属元素(Cd2+和Ni2+)的敏感性.将同一种群的栅藻细胞按其体积大小(FSC参数)分为不同组分,在暴露于毒物后分析不同组分细胞的酯酶活性.结果显示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加,其对2种金属离子的抗性逐渐增强.在分析各组分细胞的DNA量时发现栅藻的细胞大小与其所处的细胞周期具有一定关系:随着体积的增大,栅藻细胞逐渐从G1期进入G2/M期,其中,G2/M期的藻细胞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抗性.进一步表明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可能是决定同一种群中栅藻细胞对金属离子具有不同敏感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0.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作为指示高寒草甸退化的重要物种,研究其扩散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产生的影响,对揭示黄帚橐吾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帚橐吾微斑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密度等级划分6个扩散程度(D0,D1,D2,D3,D4,D5),并对各密度斑块的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黄帚橐吾密度的增加,各密度斑块的土壤pH值呈明显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和全磷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D2-D3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土壤有机碳呈“N”字形变化,在D2达到最大值,土壤铵态氮含量为D5显著高于D4(P<0.05),硝态氮含量为D0和D2显著高于其余密度斑块(P<0.05),速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且D4显著高于D0和D3(P<0.05),全钾含量在D0、D3和D4显著高于D1和D2(P<0.05),速效钾含量在D2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余斑块(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D4显著低于其余斑块(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各斑块间差异不显著(P>0.05);D5的中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D0和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