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3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2823篇
安全科学   335篇
废物处理   245篇
环保管理   395篇
综合类   4527篇
基础理论   113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91篇
评价与监测   246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主要报道了一种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的新型材料即新生态MnO2 及其对三种酸性媒介染料染色废水的脱色作用及影响脱色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新生态MnO2 对酸性媒介染料的吸附能力很强 ,当染料浓度为2 0 0mg/L、pH <2时 ,其对酸性媒介黑T、酸性媒介绿G和酸性媒介黄GG的脱色率分别达 98.2 %、94.5 %和 96 .4%。染料吸附效果受体系pH值、MnO2 投加量、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pH值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新生态MnO2 对酸性媒介黄GG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992.
构建了Klebsiella oxytoca d7和Shewanella sp.F1 2种纯菌燃料电池,探究了产电菌在产电过程中电子介体传递电子机制.结果表明:K.oxytoca d7只有作产电呼吸时,才会产生电子介体,而Shewanella. sp.F1在好氧呼吸、厌氧呼吸、产电呼吸下均能产生介电体,说明电子介体的产生与产电菌种类有关.两种菌介电体氧化还原电位相当(-250,210mV),且介于呼吸链NADH和辅酶Q之间.其介电体在胞内呼吸链上截获的电子均源于NADH,说明电子“逸出”位点只取决于介电体本身.K.oxytoca d7在碳源充足和不足时,电子介体产电量分别占总电量的60%和41%;Shewanella. sp.F1分别是57%和50%,说明在碳源充足时,2种菌的产电呼吸都以电子介体机制为主.介电体传递电子过程直接影响了阳极底物的转化和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  相似文献   
993.
pH值和离子对诺氟沙星在胡敏酸上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OECD Guideline 106批平衡实验,研究了pH值、Ca2+浓度和离子类型对诺氟沙星在胡敏酸上吸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系数(Kd)随着pH值的增大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pH 4.0和pH 6.0时吸附系数较大.红外光谱表明,pH 3.0有利于诺氟沙星和胡敏酸形成氢键; pH6.0和7.0时胡敏酸的羧基可能与诺氟沙星的氨基形成了肽键.诺氟沙星在胡敏酸上的吸附量和Kd值随着溶液中Ca2+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阳离子吸附和竞争吸附.不同类型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加入都能导致诺氟沙星在胡敏酸的吸附特性存在差异.阳离子的影响趋势主要为价态的影响,即价态越高,在胡敏酸表面吸附位点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对诺氟沙星吸附阻碍作用越显著,表现在诺氟沙星的最大吸附量(Qm)为:M+ (Na+、K+、NH4+) >M2+ (Mg2+、Ca2+、Zn2+);其次受阳离子的离子半径和水解作用的影响.而只有能水解的阴离子才能对诺氟沙星在胡敏酸上的吸附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以含1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20 NTU高岭土悬浊液为研究对象,投加聚合铝PAC进行强化混凝实验,探讨了水力条件对含SDBS废水处理效果及其混凝形态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碱性条件有利于浊度去除,而偏酸性条件下SDBS去除率较高;在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废水余浊低,表面活性剂去除率较高,絮体大而密实,不易破碎,分维值较高;助凝剂纳米SiO2能进一步改善最优水力条件下PAC的强化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研究高纯度气体ClO2对空气中甲醛气体的去除效果。主要考查了气体ClO2浓度、反应时间及甲醛初始浓度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醛去除率随ClO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甲醛初始质量浓度为2.4 mg/m3,ClO2质量浓度达到1.8 mg/m3时,甲醛去除率达到99.5%,且甲醛的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30 min后去除率趋于平稳达到99.7%;ClO2对甲醛的去除率随甲醛初始浓度的升高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6.
N2O是导致臭氧层空洞和全球变暖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农业生产活动是其主要来源,而土壤盐分则是影响N2O排放的关键因素.基于21篇同行评议文献中528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形成的数据集,运用R语言Metafor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进而评估土壤盐分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累积对N2O排放量有显著正效应,中度和高度盐渍土N2O排放量比非盐渍土高75.57%和28.85%.室内培养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林地和农田的土壤盐渍化导致N2O排放量增加124.79%和131.64%,而野外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草地、裸地和农田中,土壤盐分对N2O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盐分对N2O排放的影响趋势则因土壤(NH4+∶NO3-)、p H、土壤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的差异而发生改变,影响程度依次是:(NH4+  相似文献   
997.
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目前在全世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21世纪公共健康的严重挑战。多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已经显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胰岛素抵抗的关联。胰岛素信号传递受损是胰岛素抵抗的本质原因。考察机制发现,可在机体脂肪组织中贮存积累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二噁英、多氯联苯、溴代阻燃剂、有机氯农药等,可干扰细胞内受体如环芳烃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导致氧化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并通过慢性炎症介质TNFα的释放及其相关信号调控;进而可能阻扰胰岛素信号传递中关键蛋白InsR或IRS-1/2正常磷酸化,导致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炼钢精炼渣,通过气固碳酸化反应吸附CO2,考察了不同吸附温度下精炼渣对纯CO2和模拟高炉煤气中CO2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温度对精炼渣吸附CO2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精炼渣对CO2的吸附能力;在400 ℃时,精炼渣吸附纯CO2和模拟高炉煤气中CO2的量分别为4.7 mg/g和9.8 mg/g;吸附温度升高到500 ℃和550 ℃时,精炼渣对纯CO2的吸附能力强于高炉煤气中CO2;在550 ℃时,精炼渣吸附纯CO2和模拟高炉煤气中CO2的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4.7 mg/g和12.9 mg/g。  相似文献   
999.
张婷婷  乔秀臣 《化工环保》2021,40(6):594-600
采用同轴喷雾式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器处理2,4-二氯酚(2,4-DCP)模拟废水,考察了水质、废水流量、载气流量、放电频率等关键操作参数对2,4-DCP去除的影响。自来水中的CO32-/HCO3-能够中和生成的硝酸/亚硝酸(载气含N2),同时也能清除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因而不利于2,4-DCP的去除。在DBD反应器的操作参数中,载气流量对于活性组分的产生及气相到液相的传质有显著影响,是最为关键的操作参数。反应器操作参数的变化会影响放电过程。同轴式反应器和废水雾化对污染物的矿化有利。在废水流量50 mL/min、载气流量15 L/min、放电频率17 kHz的最佳条件下处理60 min,2,4-DCP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69.77%和31.85%。  相似文献   
1000.
作物根际沉积碳输入而引起的根际激发效应,对农田土壤碳排放通量和碳平衡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由于频繁的干湿交替,土壤CO2和CH4排放以及根际激发效应明显有别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因此,明确稻田生态系统干湿交替过程中水稻根际激发效应的方向与强度,对于减缓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3C-CO2连续标记法,结合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和持续淹水条件下,水稻生长以及根际激发效应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持续淹水处理,干湿交替处理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显著提高,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持续淹水条件下,13CO213CH4排放通量随水稻生长由10.2 μg·(kg·h)-1和2.8 μg·(kg·h)-1(63 d)增加到16.0 μg·(kg·h)-1和3.2 μg·(kg·h)-1(75 d).而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13CO213CH4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57.5%和88.1%.持续淹水条件下,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表现为正激发效应,而且随水稻的生长而增加.而干湿交替处理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分别由0.29 mg·(kg·h)-1和12.3 μg·(kg·h)-1(63 d)降低到-0.39 mg·(kg·h)-1和0.07 μg·(kg·h)-1(75 d).因此,干湿交替处理,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降低CH4的累计排放量.合理地田间水分管理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