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123篇
环保管理   198篇
综合类   1040篇
基础理论   192篇
污染及防治   166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7种废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比较研究和现场测试,提出了非分散红外法、紫外差分法、紫外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等多种 SO2和 NO x 自动监测技术在低浓度范围实现准确定量监测的性能评价方法,定义了 CEMS 的系统检出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采用系统检出限、线性误差等关键参数作为低浓度 CEMS 的性能评价方法,提出将全系统多点标准气体校准或加标回收率作为验收和质控监督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城市地域空间内部的各类空间盲区是城市犯罪事件构成要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非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内部最常见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存在其中的盲区是城市犯罪问题中的关键点。非公共空间盲区的形成有赖于微观环境的广泛性和独特性,剖析根植其中不同的致盲因素,对预防犯罪问题的产生和遏制犯罪事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孙世梅 《安全》2020,(5):1-6,I0003
为预防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建筑施工坍塌事故的发生,选取2000-2016年间的31起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建筑施工坍塌事故案例,运用事故统计与分析方法,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理论依据,对31起事故中的不安全动作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出现频次最高的事故等级为较大事故。一线作业人员因安全知识不足“不知道是否应该设置剪刀撑”引发不安全动作“剪刀撑数量不足或未设置剪刀撑”的发生率为71.43%,因安全意识缺乏“没意识到杆件距离过大给施工带来的危险”引发不安全动作“立杆间距和横杆步距过大”的发生率为78.57%;管理人员因安全意识缺乏“没意识到按规定进行安全交底的重要性”引发不安全动作“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发生率为78.57%,因不佳安全习惯“按照以前的方案习惯施工”引发不安全动作“未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的发生率为83.33%。因此,减少不安全动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一线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的管理,企业在制定对策措施时,应从加强一线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入手,预防不安全动作的发生,进而有效预防事故。  相似文献   
994.
依据因子分解模型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全过程节能减排控制节能指数和减排指数定量化计算方法,提出全过程控制指数评价的重要原则,并对不同国家各因子的节能效果和SO2减排作用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我国1986~2005年全过程控制节能指数只有0.6,低于发达国家1973~1990年的0.86;我国1995~2005年SO2减排指数为0.75,远低于日本1975~1996年的1.07.我国技术进步和末端治理的节能减排指数偏低,现阶段我国应加强技术进步和末端治理的减排能力建设,同时注意结构调整,发挥其应有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湿法脱硫入口SO_2浓度对脱硫效率影响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原二电厂11号FGD现场168运行数据采用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和基于距离判别法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建立了不同出口SO2浓度范围内的入口SO2浓度与脱硫效率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为实际运行过程中脱硫效率的预测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分析了入口SO2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为运行人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提高脱硫效率而提供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光合细菌菌株PSB07-15对辣椒促生作用及对植株与土壤中甲氰菊酯残留的生物修复进行了研究,为光合细菌生物修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菌株PSB07-15菌液用ddH2O稀释100倍液、200倍液浸种处理后能够显著提高辣椒种子发芽率;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SB07-15施用1 875、3 750、7 500 mL.hm-2,辣椒鲜质量分别增加15.12%、21.68%、14.79%;菌株PSB07-15能够有效降解辣椒和土壤中甲氰菊酯残留(辣椒中大于47.20%,土壤中大于50.73%)。  相似文献   
997.
青海弧菌对有毒酚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敏感性,为建立酚类衍生物对青海弧菌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模型,分析了16种酚类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与对青海弧菌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了酚类衍生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分子形状指数,并优化筛选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的1阶路径指数(~1χ)和分子形状指数的2阶特征指数(K_2)及1阶和2阶指数乘积值(K_4),用这3种指数与对青海弧菌的毒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71。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将这3种分子结构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毒性值作为输出变量,采用3:2:1的网络结构,通过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法获得满意的QSAR预测模型,总的相关系数r为0.996,计算得到的毒性预测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8%,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酚类衍生物毒性的能力,可以看出神经网络方法对酚类化合物发光菌毒性预测比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统计学意义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98.
以昆明市工业区为试点,将2009年作为基准年,2015年作为情景年,利用Aermod模型系统以及相关数据对工业区内SO2环境浓度进行预测.模拟情景的建立基于“十二五”工业源减排规划.研究发现工业源减排措施将对区域SO2浓度有显著影响,降幅最高可达13%.2015年不同模拟时段的SO2等浓度下分布面积均较2009年有明显减小,高浓度地区个数变少,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污染源非集中地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模型预测可有效分析减排政策对工业区内环境质量状况的影响,有助于建立减排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99.
4-(5-(Methylthio)-1,3,4-thiadiazol-2-ylamino)-2-oxo-2H-chromene-3-carbaldehyde (3) and 4-(5-(ethylthio)-1,3,4-thiadiazol-2-ylamino)-2-oxo-2H-chromene-3-carbaldehyde (4) were prepar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newly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I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al dat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screened in vitro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demonstrated moderat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computes the efficient air pollution abatement ratios of 30 regions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1996–2002. Three air emissions (SO2, soot and dust) are considere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with a single output (real GDP) and five inputs (labour, real capital stock, SO2, dust and soot emissions) is used to compute the target emissions of each region for each year. The efficient abatement ratios of each region in each year are then obtained by dividing the target emission by the actual emission of an air pollutant. Our major findings are: 1. The eastern area is the most efficient region with respect to SO2, soot and dust emissions in every year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2.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areas have the lowest, medium and highest 1996–2002 average target abatement ratios of SO2 (22.09%, 42.23% and 57.58%), soot (26.19%, 56.34% and 66.37%) and dust (15.20%, 29.09% and 40.59%), respectively. 3.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theory, whereby a more developed area will use environmental goods more efficiently than a less developed area. 4. Compared to dust emission, the average target abatement ratios for SO2 and soot emissions (as direct outcomes of burning coal) are relatively much higher for all three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