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Abstract:  The "botanist effect" is thought to be the reason for higher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 areas where botanist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present as an artefactual consequence of a more thorough sampling. We examined whether this was the case for U.S. counties. We collated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human population size, and the area of U.S. counties. Controlling for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county area,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creased with human population size and density in counties with and without universities and/or botanical garden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subset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and further evidence of a broad-scal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ies richness and human population presence, which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by inhabitants of densely populated regions. Combined with the many reports of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at a local scale,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 U.S. counties and human population presence stresses the nee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seminatural areas in urbanized ecosystems and for the containment of urban and suburban sprawl.  相似文献   
52.
多氯联苯的气相色谱相对保留时间和理化性质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关于肥满度指数的讨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肥满度指数,也称身体状况指数,广泛应用于各个动物类群和生态学、生理、生化、遗传学以及养殖业.至今已有多种肥满度指数提出,从计算公式结构上,肥满度指数可以划分为比值法和残差法两大类.通过对各种肥满度指数的分析,Le Cren相对状态指数Kn、log10(体重)与log10(身体大小指数)线性回归的(标准化)残差这两种肥满度指数系统误差相对较小.实际应用中最好根据所考察的问题分别计算不同年龄段、性别的个体的肥满度指数来分析肥满度指数.由于定义的模糊性及其前提假设缺乏广泛验证,因此,肥满度指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考察其前提假设是否满足.参33  相似文献   
54.
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表征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同时采用逐步回归结合统计检测对模型进行变量筛选,建立了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定量结构-色谱保留(QSRR)关系的8个变量和5个变量模型,两种QSRR模型的建模计算值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7和0.931;留一法(leave-one-out)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RCV)分别为0.901和0.90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55.
阿拉善高原生态环境退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内容,分析其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能更好地把握其核心领域并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阿拉善高原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该区域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演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绿洲退化、水量减少与水质恶化等与生态环境退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就不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内容,以期为阿拉善高原乃至其他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针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研究滞后的现实,在构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表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耦合度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协同性及相关问题,将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关系划分为4个阶段:(Ⅰ)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Ⅱ)相悖阶段,(Ⅲ)无序失衡阶段,(Ⅳ)抑制发展阶段。其中阶段Ⅲ只是理论结果,在实际政策约束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下一般不会出现;而阶段Ⅱ和阶段Ⅳ可能会短期出现。以安塞县为例,系统分析了不同阶段协同性演变过程:1995—2014年,安塞县先后经历了相悖阶段和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的下降时期。基于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林种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退耕林分质量,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7.
航空产品腐蚀损伤当量折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阐述了航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腐蚀损伤的一般规律,综述了腐蚀损伤当量化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了航空金属材料、工艺和结构件腐蚀损伤当量折算方法,并提出了腐蚀损伤当量折算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8.
采集室内环境空气中菌落,经培养后分别将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曲霉属、青霉属的纯培养物转接到培养皿上,然后放入环境测试舱密闭环境中进行放大培养。分析菌落放大培养前后环境测试舱内空气中VOCs组成及其含量水平。结果表明,检测的10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有42种化合物在扩大培养后浓度升高,而30种化合物的浓度下降。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既能分解空气中的一些毒害性有机污染物,也能产生一些毒害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1990年-2007年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990年-2007年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在波动中略有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显著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工业废水并未与经济同步增加;采用库兹涅茨曲线对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发现,目前江苏省人均GDP已经超过转折点水平,因此今后一段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废水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江苏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县(市、市辖区)工业废水排放大多呈现下降趋势,排放量最高区集中于苏南一带,而环境治理投资全省呈现上升趋势,全省环境治理投资额增长速度较快,以苏北地区最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废水排放量与投资额的空间耦合关系日益密切,体现了江苏省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在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60.
王继军  李慧  苏鑫  杜娜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1887-1896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潜变量与潜变量、潜变量与可测变量及可测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很好地描述了这一复杂关系。通过对吴起县、安塞县和宝塔区共建的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试验示范区、米脂县等3个典型区域所代表的黄土丘陵区及其各个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与运算,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外力作用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模式基本揭示了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相互耦合这一本质规律,但现状耦合模式并未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系统耦合效果较低。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对系统耦合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4和0.16,农业产业和农业资源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0.28,即农业资源没有很好地支撑产业的发展,导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果不明显,存在着局部相悖的态势,潜伏了林草资源与其相关产业链网缺失现象。为此,需要强化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的互动过程,特别要发展林草及其相关产业,促进林草资源的有效利用,促使系统耦合效果的不断提高,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