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王俊  韦保仁 《环境科技》2006,19(Z2):155-157
目前我国纸张的用量越来越大,因而探讨纸的再生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采取了随机调查的方法,主要考察了纸品上标明的“100%原生木浆”给消费者决策带来的影响。调查发现:普通消费者比较关注纸的质量和舒适度,而对于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很了解,大部分人在一定条件下愿意选择更加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因此应该加强宣传,使普通消费者更加了解再生产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能够做出更加合理的和对环境更加有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2.
李楠  刘盈  王震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2):707-715
产品碳足迹以碳标签的形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产品供应链,通过影响企业和消费者行为而有效地促进全球碳减排.然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种类繁多,不同标准对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规定存在差异,致使其核算结果难于有效对比.本文以胶版印刷纸为例,对比分析了目前最权威的3个国际标准PAS2050、GHG Protocol和ISO14067,识别了三者对于8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要素的不同规定,定量解析了标准差异对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标准规定的差异可导致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GHG Protocol和ISO14067结果分别比PAS2050高61%和49%,其中,"碳存储、消费者交通、固定资产和延迟排放加权影响"4个方面的差异对案例产品碳足迹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按照产品类别制定统一的核算要求是碳标签交流对比的基本前提,明晰的标准规定是降低核算结果不确定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3.
阐述了高强度埋纱绿色包装袋纸是纸/塑复合或塑/塑复膜的污染环境包装材料的替代产品,生产流水线由5项专利技术为基础构成,生产原料来源充足,体现资源循环利用,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显著,产品具有撕裂度,抗张强度高,抗水防潮,耐热,牢固度好,破包率低,指出产品可为国家节约大批木材,对保护森林资源贡献巨大,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34.
雨滴高度对色斑直径有一定影响,实验率定色斑直径和雨滴直径的关系为d=0.478D0.610,依此作为研究滤纸色斑法的基础.根据从房县径流实验小区获得的2002-2005年的降雨和径流资料,建立了该地区R指标的最佳组合为E30·I30及R值与降雨量的关系,以月R值=2.766Pi 1.151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5.
造纸污泥是制浆造纸产生的废弃物,含有一定量的热值,将造纸污泥通过管道远距离输送到流化床锅炉焚烧是目前解决造纸污泥的最佳途径。造纸污泥作为高浓度黏稠物料进行管道远距离输送存在很多困难,其流变特性研究是管道输送的重要理论基础。从上述角度出发,介绍了造纸污泥的物理特性和实验仪器,通过对质量分数为28.84%~37.30%的造纸污泥进行系统地测试,绘制了黏度曲线和流变曲线,确定了造纸污泥的流变类型,得出了造纸污泥的流变方程。通过对造纸污泥的流变特性研究,为造纸污泥管道输送设备优化设计以及泵的吸入特性研究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36.
对造纸污泥、造纸污泥焦、煤、煤焦热重和压汞实验,以及燃烧、热解和孔结构进行特性分析。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得到了反应动力学参数和孔结构特性参数。热重实验显示,造纸污泥与煤基本都要经历加热、挥发份析出、挥发份着火及燃烧、固定碳着火及燃烧四个阶段。造纸污泥的燃烧、热解特性与煤有较大差异。造纸污泥在失重分解过程中挥发份所起作用远大于固定碳所起作用。得到了比孔容、比表面积、孔数与孔径分布的关系,造纸污泥、造纸污泥焦的孔隙率比煤、煤焦的大很多。造纸污泥的焦粒属于多孔介质,使得空气易于扩散到其中的气孔中,有利于燃烧。  相似文献   
137.
Two pulp and paper industrial wastes, lime mud (LM) and recovery boiler ash (RB), have low moisture contents, low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s and contain various carbonate compounds which contribute to a high pH. Metal finishing wastewater (MF-WW) has a low pH, high levels of TDS and high contaminations from Cr, Cu, Pb and Zn. The heavy metals from MF-WW were removed by sorption and precipitation mechanisms. LM gave better results in removing heavy metals from MF-WW than RB. At a reaction time of 45 min, the maximum removal efficiencies for Cr (93%) and Cu (99%) were obtained at 110 g L−1 of LM, but at 80 g L−1 for Pb (96%) and Zn (99%). Treatment with LM gives a higher sludge volume than with RB. However, the leachability of heavy metals from LM is lower. Leach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 for all selected treatment conditions is within government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38.
采用自主设计的污泥生物干化实验装置,研究了造纸污泥生物干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物料配比和评价参数(温度、pH值、含水率、挥发性固体、ATP含量和淀粉分解菌数量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实验获得生物干化的最优物料配比为:淀粉(25g/500g)、锯末(40g/500g)、接种量(15mL/500g)和磷酸二氢钾(5g/500g)。造纸污泥生物干化过程中,物料温度、pH值、含水率、挥发性固体、ATP含量和淀粉分解菌数量等指标变化规律性强,效果指示性明显,均可作为污泥干化效果的表征参数。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污泥温度达到47.8℃,经过7d生物反应后,含水率降低到50.3%,挥发性固体降低到49.5%,生物干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9.
采用碱化、醚化法制备了以废纸为原料的煤尘抑制剂,借助FTIR、SEM、TG-DTA及XRF等手段对合成物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抑制煤尘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为0.69;选用羧甲基纤维素含量为0.5g/mL的煤尘抑制剂进行应用实验,效果最佳。9 h内,喷洒含有羧甲基纤维素的煤尘抑制剂的煤样表面已经结壳,抗七级风,抑尘率在130 h都可保持在99%以上。在较高温燃烧条件下,煤尘抑制剂以H2O和CO2的形式失去,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140.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is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to reduce it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The ‘Cleaner Production’ (CP) approach has been widely utilised as a tool to meet environmental concerns by industr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high initial capital cost of CP implement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model for prioritisation. In this paper,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ology, a tree-level hierarchy model was structured to facilitate the prioritisation process in the Kaveh Papermaking Company located in Iran. Using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study, the proposed model can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CP implementation in a paper fact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cess change gives higher priority between 5 criteria and that repair of all leaks in the paper-making process gives higher priority between 35 sub-criteria. Process change was further evaluated and discussed in which input material changes gained higher priority.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used to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P in Iran's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