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1 毫秒
61.
通过对电袋复合除尘器性能试验及对喷吹清灰过程的研究,分析了荷电粉尘对滤料过滤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高强滤料的研究开发及电袋复合除尘器的大型化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62.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是煤矿安全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据《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特点与课程的关系,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提出了《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构建了《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3.
实行双语教学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大多属于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后新建专业,双语教学基础差,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鉴于我国高校安全工程本科教育发展实际,从双语教学师资引进、培训、认证及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双语教学师资建设渠道;基于大工程观和大安全观理论探讨了双语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方法;从教学语言选择、方法选择、班级组织及成绩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从课程体系和质量监控两个角度分析了的双语教学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64.
本文在分析福建全省各市、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经济、生活垃圾性状特征、处理技术性能、环境要求四大评判指标及标准,并运用模糊数学决策法选择了适宜福建省“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的方案。  相似文献   
65.
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安全工程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根据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文章对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大胆引入了新的设计模式,丰富了课程设计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6.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方向应该以职业能力为着眼点.职业教育中的数学课程应按照新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67.
将一定体积的染料降解液和一定量的催化剂置于反应器中,以一定时间间隔取样,以反应液pH值对反应时间作图,考察反应过程中生成中间产物引起体系pH的变化;将一定体积的染料降解液和一定量的催化剂(TiO2)置于反应器中,以一定时间间隔取上层清液,于UV/VIS分光光度计上200nm~800nm扫描,观察各吸收峰位置、峰形及其强度的变化。推导结晶紫在被二氧化钛催化过程中可能的降解历程为:结晶紫降解过程可能先产生三芳基甲基自由基,而后生成的苯胺进一步降解,通过脱甲基、脱氨基、脱羧等反应最终生成氨、二氧化碳和水;也可能先发生脱烷基化反应,生成三对氨基苯基甲烷,而后生成的苯胺进一步降解,通过脱甲基、脱氨基、脱羧等反应最终生成氨、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68.
从水污染防治的角度,生态环境需水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的污染负荷水平下,河流水质达到环境功能要求和相应的水质标准所需的最小流量。针对我国北方最突出的水污染问题,本文利用月保证率法来计算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以保证河流基本的生态功能和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69.
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确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Ⅰ)--理论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污染问题出发,探讨河道环境需水的内涵,指出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是指维系河流的最基本环境功能不受破坏,所必须在河道中常年流动着的最小水量的阈值,在此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污染比较严重河流的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的确定方法--段首控制方法,该方法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环境需水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小南湖水体中铜锰锌镉的迁移和积累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杭州西湖的子湖(小南湖)的水生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同步分析了水和底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以及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的重金属的含量,揭示了Cu、Zn、Cd的积累、迁移和转化规律,结果表明:(1)水相中Cu、Zn、Cd主要以溶解态存在,Mn主要以颗粒态I存在;底泥中,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Mn以铁锰氧化结合态,Cd以碳酸盐态、Zn以铁锰氧化结合态存在,在水和底泥中,重金属总量次序分别为:Zn〉Mn〉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