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589篇
基础理论   248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180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01.
施肥及种植作物对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生态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梅  侯彦林  皮广洁 《生态环境》2004,13(4):560-564
以中性紫色土为材料,通过向土壤添加氯化汞的模拟培养试验、施肥试验以及作物栽培试验,研究了汞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和重要微生物生理群繁育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HgCl2,总体上抑制了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氨化细菌的繁育,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纤维素降解菌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被汞刺激增长,在另一定质量分数段则被汞抑制。施肥和栽种作物削弱了汞对微生物的毒害,使土壤微生物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说明利用农业措施修复汞污染的土壤是可行的。栽种作物时,汞对微生物的抑制效应受到掩蔽,作物产量和植株体内汞含量是汞污染程度的良好指标。以微生物和植物对汞污染的反应,基本一致的HgCl2危害质量分数指标是5mg.kg^-1。  相似文献   
102.
陈平  罗静  李菲菲  崔广柏 《生态环境》2007,16(4):1299-1303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放射源理论出发,首次将生态影响距离、生态源及生态影响效应的概念引入分析评价中,提出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景观空间格局的区域生态系统生态影响的定量计算公式。甘垛镇新庄片和横泾镇沿荡片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原理简明、结果直观,为区域生态系统的科学评价提供了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3.
Abstract:  Road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landscapes; they fragment habitat, facilitate invasive species spread, alter hydrology, and influence patterns of land use.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impacts of roads may have underestimated their effect because currently available sources of road data do not include the full road network. We compared differences in road density and landscape pattern among U.S. Census Bureau TIGER line files, U.S. Geological Survey 1:100,000-scale digital line graphs, and U.S. Geological Survey 1:24,000-scale digital raster graphics in northern Wisconsin to road data derived from 1:40,000-scale digital orthophotos. Road density measured from digital orthophotos (2.82 km/km2)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digital raster graphics (1.62 km/km2) and more than double that of digital line graphs (1.21 km/km2) and TIGER (1.27 km/km2) data. The increased road densities in raster graphics and orthophoto data were mainly due to the addition of minor roads. When all roads were used to define patch boundaries, landscape metrics produced with orthophoto data show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levels of fragmentation than those based on line or raster graphics. For example, maximum patch size was 1074 ha and total edge was 109 km for line graphs, compared with 686 ha and 211 km for orthophoto data. Roads are missing in commonly used data, primarily because mapping standards systematically exclude minor roads. These standards are not ecologically based and may result in false assumptions about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roads. We recommend that future studies take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the completeness of road data and consider whether all ecologically relevant roads are included.  相似文献   
104.
哈尔滨市绿地景观格局与过程的连通性和完整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的研究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色之一.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对哈尔滨城市现有景观生态格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景观生态问题:景观生态连通性低;景观结构单一;绿地面积少,且绿地空间分布不均衡.在现有景观格局基础上,哈尔滨市可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在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新的绿色斑块;建立和完善生态化的水系廊道网络;建立城效绿化网络,连接绿地系统的点、线、面;增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在城市扩展中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图4表4参19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宁夏农牧业发展结构失衡的现状,指出长期推行重农轻牧的农区模式而不是发展草地农业是一种方向性失误。为此探讨了宁夏农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学依据,分区调整方向与拓宽结构调整思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抚育间伐对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育间伐是一种重要的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经营措施,对林分结构和动态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抚育间伐对林木种群空间结构与格局影响的内在机制,以间伐和未间伐的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2个100 m×100 m样地并进行每木定位和调查,在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方法将栓皮栎种群划分为幼树(2 cm≤DBH<5 cm)、小树(5 cm≤DBH<13 cm)和大树(DBH≥13 cm)3个生长阶段的基础上,分别采用Ripley’s K函数衍生的g(r)函数和双变量g12(r)函数,对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及不同生长阶段栓皮栎种群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和未间伐样地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分别在0-16 m和0-33 m距离尺度内呈聚集分布,而分别在大于16 m和33 m距离尺度内呈随机分布;间伐和未间伐样地栓皮栎幼树、小树和大树的株数比分别为8?741?699和261?1134?683,且间伐样地栓皮栎幼树、小树和大树种群分别在0-14、1-16、0-6 m距离尺度内呈现均匀或聚集分布,而在其他距离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栓皮栎幼树、小树和大树之间仅在间伐样地0-6 m距离尺度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而在未间伐样地更大的距离尺度内有显著的关联性,如栓皮栎幼树和大树之间在6-38 m距离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抚育间伐一定程度上使得栓皮栎种群在更大距离尺度上呈现出随机分布状态,并弱化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林木栓皮栎种群的关联性,这调整了栓皮栎种群空间竞争关系,有利于大径级林木个体的培育。该研究可以为开展抚育间伐对林木种群的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玉米-花生混作系统中的氮铁营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种间相互作用对花生铁营养、根瘤固氮能力以及系统氮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种植密度下,施氮水平和种植方式对下针期单株花生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花生混作不仅均显著改善了花生铁营养,而且玉米对氮素的大量吸收显著降低了混作花生根际土壤硝态氮的质量分数,从而使得花生根瘤数增加,根瘤固氮酶活性增强。混作花生铁营养受混作玉米氮营养及作物发育状况的影响较大,并且下针期花生固氮酶活性受施氮抑制及花生铁营养改善的促进。这说明,根际土壤硝态氮的质量分数的降低和花生铁营养的改善是石灰性土壤上花生固氮能力增强的关键因素,而花生生物固氮作用的增强是该混作系统体现氮营养优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应用5种多样性指数对祁连山圆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测定了乔木种群及其各立木级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偏低,而草本层多样性较高,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以丰富度表示)较高.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较高是由于较低的灌木层多样性与较高的草本层多样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放牧影响、阳坡的干燥环境有关,可能是林草交错区固有的特点.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出集群分布,但在其发育过程中显示了动态变化的特征,即在幼苗和小树阶段为集群分布,到了大树阶段转变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表6参32  相似文献   
109.
1IntroductionRisingpopulationscompetingforlimitedlandresourceshavefocusedatentionontheneedforincreasingfoodproduction,whilepr...  相似文献   
110.
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保护为实例,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中景观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认为在进行景观要素设计之前,应先进行景观适宜性评价,之后进行核心斑块、缓冲区和廊道的设计。①核心斑块 :不仅要考虑斑块的景观适宜性,而且斑块的面积应能维持一定物种数量 ;②缓冲区 :在考虑距离对目标物种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缓冲区的范围应该覆盖所有的核心斑块 ;③廊道 :需要辨识两种情况,其一是对现存生境廊道的保护,为了避免不同核心斑块被隔离,必须严格保护现存的生境廊道。其二是对潜在生境廊道的建设,在条件允许时,通过植被重建,建立适宜的生境廊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