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层状氢氧化镁铝对直接冻黄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  朱洪涛  申思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454-1456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摩尔比不同的磷酸二氢根型层状氢氧化镁铝,考察了层状氢氧化镁铝及其焙烧产物对直接冻黄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镁铝摩尔比为3制得的层状氢氧化镁铝对直接冻黄溶液的脱色效果最好;在最佳处理条件下,层状氢氧化镁铝及其焙烧产物的脱色率可分别达到99.68%和99.87%;处理直接冻黄染料模拟废水时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二者均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焙烧态的层状氢氧化镁铝在脱色时用量更少,脱色反应更迅速,脱色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72.
苯胺蓝脱色放线菌的分离及脱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苯胺蓝平板法从陕西秦岭森林高度腐殖化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高度碳源利用多样性放线菌AG-56,经16S r RNA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命名为Streptomyces AG-56,Gen Bank登录号KU925845.同时,考察了Streptomyces AG-56在液体条件下对苯胺蓝的降解能力.结果显示,菌株AG-56对苯胺蓝的3个波长(602、314、192 nm)吸收基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并伴有物理吸附作用,其中对602 nm处基团具有最大的脱除能力,脱除率为72%.菌株AG-56在污水脱色方面特别是对三芳基甲烷类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73.
电化学在线制备高铁氧化脱色偶氮染料酸性红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染料废水自身的碱度为电化学在线制备高铁提供了碱性环境,研究高铁氧化酸性红B.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投加量为10g,电流强度为1A,连续搅拌的条件下,酸性红B在3h后的脱色率可达到90%以上,增大酸性红B的初始浓度,脱色去除率可达到同样的效果,但高铁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量相对增大,高铁在线脱色酸性红B的化学氧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同时,根据UV—Vis谱图和模拟电极反应进程对电化学生成高铁氧化酸性红B的降解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4.
孔雀绿染料的微生物脱色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从印染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五株对孔雀绿染料有脱色能力的细菌,其中编号为3#的菌株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的脱色能力较强。对3#菌株的脱色反应条件进行初步研究表明,3#细菌的脱色反应的pH为5-11,最佳范围pH6-7;温度10-30℃,最佳温度30℃;有氧气民政部下的脱色效果较缺氧情况下好;在最佳条件下该菌对孔雀绿染料的脱色作用较强,处理4、12、24h后,  相似文献   
75.
在含有真菌G 1培养液中加入染料厂污水排放口的污泥样品 ,从发生快速脱色降解染料的混合培养液中分离出 2株染料脱色细菌L_1和L_2 ,经API鉴定系统鉴定 ,确定菌株L_1为Enterobactersp .,菌株L_2为Peudomonassp .。研究比较了单一和不同组合混合的真菌G_1菌株 (Penicilliumsp .)、细菌L_1菌株 (Enterobactersp .)和L_2菌株 (Pseu domonassp .)对偶氮染料红M - 3BE(C .I .ReactiveRed 2 41)和蒽醌染料艳蓝KN -R(C .1.ReactiveBlue 19)的去除情况 ,发现G - 1真菌和 2种细菌组合的共培养体系对 5 0mg/L红M - 3BE和艳蓝KN -R处理 5h去除率达 10 0 %和 97.9% ,并且是以脱色降解作用为主 ,建立了染料脱色降解菌的最佳组合 ;进一步测定了此最佳共培养体系对另外 13种不同结构染料的脱色降解 ,结果表明 ,除对蒽醌染料R - 478脱色降解较差外 ,对其他染料均可在lh— 3d被完全脱色降解 ,表现出脱色降解染料的广谱性 ;向培养 4d的共培养体系中依次加入 8种染料 ,菌体可对染料连续脱色 ,维持脱色能力达 8d左右  相似文献   
76.
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孢子悬浮液进行了紫外诱变,并将筛选出的优势菌ZWYB1与未经诱变的菌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诱变筛选得到的ZWYB1不仅可缩短对染料的脱色时间,提高对杂环类染料蕃红花红及高浓度染料400 mg/L的孔雀石绿的脱色效果,而且诱变后的菌种具有一定的脱色能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77.
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孢子悬浮液进行了紫外诱变,并将筛选出的优势菌ZWYB1与未经诱变的菌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诱变筛选得到的ZWYB1不仅可缩短对染料的脱色时间,提高对杂环类染料蕃红花红及高浓度染料400mg/L的孔雀石绿的脱色效果,而且诱变后的菌种具有一定的脱色能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78.
酱油废水脱色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溶解氧、pH值、金属离子等对酱油废水色度降解的影响,明确了酱油废水色度构成物质的转化条件及适宜于COD和色度同步去除的运行控制条件,研究表明,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质和色度构成物质同步去除,不发生明显的相互转化;在好氧条件下相当长的氧化时段中.色度构成物质及其它成分降解的中间产物重新转化造成色度增加,即存在着COD和色度的不同去除问题.控制水解酸化的pH在7.0~7.2的范围,向水中投加适量的Ca^2 ,有效避免了色度在处理过程中的反复转化,实现了色度与COD的同步去除.  相似文献   
79.
镰刀菌(Fusarium sp.)HJ01对中性艳蓝GL的脱色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镰刀菌(Fusarium sp.)HJ01降解中性艳蓝GL,经扩增翻译延伸因子TEF1对HJ01菌株做了种的鉴定,并考察了温度、pH值对该菌株降解酶漆酶的活性,以及对中性艳蓝GL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属层出镰刀菌(Fusarmm proliferatum).HJ01菌株所产降解酶漆酶在pH为2.0~8.0内相对活性在12%~96%之间,在pH=4.0时,相对活性最大;在25~65 ℃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漆酶相对活性增大;在65~85 ℃内,随着温度增大,漆酶相对活性降低.HJ01菌株在25℃、50 r·min-1条件下,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96h后加入到25mL含100mg·L-1中性艳蓝GL的溶液中,在35℃、50 r·min-1、pH=4.0条件下继续培养100h后,中性艳蓝GL的脱色率达100%,培养至120h后,COD去除率达87.8%.紫外光谱分析表明,中性艳蓝GL的发色基团蒽醌环被漆酶打破.  相似文献   
80.
The pulsed high-voltage discharge is a new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y for water treatment. Methyl Orange (MO) dye wastewater was chosen as the target object. Some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MO decoloration including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lti-needle reactor,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color group of the azo dye MO was effectively decomposed by water surface plasma. The decoloration rate was promo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atment time, peak voltage, and pulse frequency. When the initial conductivity was 1700 μS/cm, the decolora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The optimum distance between the needle electrodes and the water surface was 1 mm,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grounding electrode and the water surface was 28 mm, and the number of needle electrodes and spacing between needles were 24 and 7.5 mm, respectively. The decoloration rate of MO was affected by the gas in the reactor and varied in the order oxygen > air> argon > nitrogen, and the energy yield obtain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was 0.45 g/k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