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分别用层状氢氧化镁铝(LDH)和焙烧层状氢氧化镁铝(CLDH)作为吸附剂吸附脱除水溶液中偶氮染料酸性黑10B。考察了脱色时间、pH值、吸附剂的投加量、温度、染料初始浓度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DH及CLDH对酸性黑10B染料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室温下,10g/L LDH和1g/L的CLDH对浓度为100mg/L的染料的脱色率分别达95.93%和99.97%。pH值是影响吸附能力的关键因素,吸附剂对溶液pH值有一定缓冲作用。LDH及CLDH对酸性黑10B吸附结果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饱和吸附后的LDH及CLDH用高温热解法再生,吸附性能良好,随再生次数增多,脱色率下降。  相似文献   
62.
铁(Ⅲ)氧化物对染料溶液的光化学脱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铁氧化物引入染料溶液挑化学脱色研究,在高压汞灯照射下,比较了铁氧化物对活性艳红X-3B水溶液的脱色效果,结果满意,其中am-Fe(OH)3的脱色作用尤为突出,光照10min后脱色率为985,动力学研究表明:在染料浓工于60mg/L,pH2-4的条件下,α-FeOOH的活性艳红产溶液的光化学脱色对动力学零级反应;  相似文献   
63.
复极填充床电解槽对活性艳红X-3B溶液电解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 3B为模型物 ,分别在不同填料层数、槽电压、流量、染料浓度、pH值及不同无机盐种类和浓度下进行电解实验 ,考察各种因素对复极填充床电解槽脱色率和电耗等性能参数的影响。通过分析原水和出水水样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验证染料溶液电解脱色的机制  相似文献   
64.
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纺织综合废水水质为 :pH 10~ 14、CODCr10 0 0~ 15 0 0mg L、BOD530 0~ 4 5 0mg L、SS 30 0mg L、S2 - 3mg L ,水温 4 0~ 5 0℃、色度 4 0 0~ 6 0 0倍 ,采用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漂白氧化脱色处理工艺 ,处理后出水达到排放目标。经过 2a多时间的运行实践 ,结果表明 ,处理的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65.
以活性嫩黄K 4G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 ,采用软锰矿与电化学协同法 ,分别在不同软锰矿加入量、电流密度、pH值、电解时间、染料初始浓度条件下进行电解实验 ,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加软锰矿的用量、增大电流密度、降低pH值、延长电解时间都能提高脱色率 ,染料初始浓度对脱色率影响不显著。溶液中溶解态锰的浓度的变化表明 ,Mn(II)在处理过程中表现出催化作用 ,外加电压可强化软锰矿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6.
采用一种新的电化学方法--电化学转盘/电凝聚法来处理模拟活性翠蓝KN-G废水,考察了电压、转速、pH、反应时间对色度、TOC去除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电压12 V,转速70 r/min,pH为4~5,反应时间为60 min)下,色度和TOC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3%和73.5%.并初步探讨了活性翠蓝KN-G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67.
新型可见光催化剂BiVO4降解中成药制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i(NO3)3.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新型可见光BiVO4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降解中成药制药废水降解反应中,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分析,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空气流量、溶液pH值和助氧化剂H2O2对制药废水COD去除率、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热产品属于单斜晶系BiVO4,其带隙能为2.41 eV,并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对于经10倍稀释的制药废水,BiVO4添加量为2 g/L,通氧量为120 L/h,助氧化剂H2O2添加量为1 mL,不改变废水pH值,在400 W金属卤化物灯离液面11 cm照射反应180 min的条件下,制药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4.3%,脱色率为95.6%,得到了较好的降解。  相似文献   
68.
用自制的污泥活性炭处理亚甲基蓝与酸性品红组成的染料废水,研究了pH、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复合组分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测试分析了污泥活性炭在处理亚甲基蓝与酸性品红复合组分染料废水过程中的重金属浸出毒性。结果表明:与处理单一组分染料废水相比较,处理复合染料废水时pH的影响较为复杂,2种染料在污泥活性炭上存在竞争吸附,但是污泥活性炭对复合组分染料的脱色效果较好。污泥活性炭对复合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型吸附。在处理染料废水的过程中,污泥活性炭中的重金属镉、锌及铬会浸出,重金属镉、锌的浸出浓度符合国家标准,但铬的浸出浓度已接近国家标准上限。  相似文献   
69.
戚绪亮  刘翔  刘波  王林  王小春  方超 《环境科学》2012,33(8):2747-2751
云芝粗漆酶以3种方法,即静电吸附法(D201-Lac-Ⅰ)、先吸附后交联法(D201-Lac-Ⅱ)、戊二醛处理树脂后吸附法(D201-Lac-Ⅲ)固定到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上.与静电吸附法相比,D201-Lac-Ⅱ的漆酶固载量大幅提升至4.65倍,漆酶比活力却严重受损,只有前者的4.8%;D201-Lac-Ⅲ的漆酶固载量略有下降,为静电吸附法的0.51倍,漆酶比活力却显著提高至静电吸附法的2.99倍.利用电子透射电镜(TEM)可明显观察到D201-Lac-Ⅲ漆酶分子聚合体的阴影.用D201-Lac-Ⅲ对孔雀石绿进行了连续多批次脱色试验,在长达210 h的连续操作中,其脱色效率未观察到有下降趋势,一直稳定在40%~55%之间,D201-Lac-Ⅲ的酶活亦未观察到下降,同等条件下游离的漆酶活力已损失至20%以下,证明D201-Lac-Ⅲ具有显著提升的稳定性和优良的重复利用性.考虑到粗漆酶廉价易得,D201-Lac-Ⅲ在水处理应用中可能大有前景.  相似文献   
70.
The pulsed high-voltage discharge is a new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y for water treatment. Methyl Orange (MO) dye wastewater was chosen as the target object. Some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MO decoloration including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lti-needle reactor,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color group of the azo dye MO was effectively decomposed by water surface plasma. The decoloration rate was promo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atment time, peak voltage, and pulse frequency. When the initial conductivity was 1700 μS/cm, the decolora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The optimum distance between the needle electrodes and the water surface was 1 mm,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grounding electrode and the water surface was 28 mm, and the number of needle electrodes and spacing between needles were 24 and 7.5 mm, respectively. The decoloration rate of MO was affected by the gas in the reactor and varied in the order oxygen > air> argon > nitrogen, and the energy yield obtain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was 0.45 g/k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