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77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二氧化硫胁迫下拟南芥miRNA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南芥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检测二氧化硫(SO_2)处理后拟南芥植株的小分子RNA表达谱,筛选SO_2胁迫响应microRNAs(miRNAs)分子,研究植物miRNAs对逆境胁迫的应答机制.结果发现,30 mg·m~(-3) SO_2处理72 h后,拟南芥地上组织小分子RNA长度分布发生改变,在对照组和SO_2组中均有大量特有的小分子RNA序列,说明SO_2胁迫可诱导拟南芥小分子RNA的表达改变.SO_2胁迫诱导186个保守miRNA和16个新miRNA分子差异表达,其靶基因主要涉及转录调控、信号转导、代谢、刺激响应等生理过程.差异表达的miR160和miR393可通过生长素信号途径调控植株生长发育,参与植物对SO_2的胁迫响应.本研究揭示了植物中参与SO_2胁迫应答的miRNA种类及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了miRNAs在植物抗逆应答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FLAC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西安地铁深基坑变形规律理论与监测的研究对指导西北地区深基坑信息化施工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西安地铁2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完成了车站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设计,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了FLAC计算模拟,重点研究了桩体变形、钢支撑轴力、基坑周边地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复杂环境下城市地铁车站站深基坑明挖施工时,现场监测是信息化安全施工的保证,采用钻孔灌注桩和钢支撑的复合围护方案作为车站深基坑的围护结构是合理的,土方分层开挖方式和钢支撑预应力施加是减少空间效应保证安全施工的重要措施。桩身水平位移特别是桩顶水平位移是围护结构变形特性的直接反映,围护桩变形最大的地方为基坑中部到三分之二基坑深度处。基坑围护结构附近的地面隆起量明显小于基坑中部的隆起量,随着开挖深度增大,隆起量逐渐由基坑中部最大转变为两边大中间小的型式。  相似文献   
33.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瓦斯含量逐渐增大且赋存异常,回采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而沿空留巷则是解决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但沿空留巷顶板稳定性控制问题则制约了沿空留巷技术在我国更广泛地推广应用。本文以顾桥矿1115(1)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的成功案例为背景,全面研究分析了沿空留巷围岩活动的基本规律,对类似条件下的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沿空留巷技术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在含坚硬顶板高瓦斯煤层开采中的应用,以顾桥矿1123(1)工作面坚硬顶板为研究对象,基于小挠度理论建立了坚硬顶板垮落力学模型,导出了初次来压步距计算式;综合考虑瓦斯抽采需要,对深孔预裂爆破孔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工作面顶板中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面推进至27.3m时出现垮落,爆破后钻孔瓦斯流量显著增加,部分提高至30倍以上,瓦斯抽采量提高了3.5倍,初采期间安全回采煤炭25万吨,实现了坚硬顶板控制和卸压增透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5.
Globally, extensive marine areas important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are undergoing exploration and extraction of oil and natural gas resources. Such operations are expanding to previously inaccessible deep waters and other frontier regions, while conservation‐related legislation and planning is often lacking. Conservation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offshore hydrocarbon development are wide‐ranging. These challenges include threats to ecosystems and marine species from oil spills, negative impacts on native biodiversity from invasive species colonizing drilling infrastructure, and increased political conflicts that can delay conservation actions. With mounting offshore operations, conservationists need to urgently consider some possible opportunities that could be leveraged for conservation. Leveraging options, as part of multi‐billion dollar marine hydrocarbon operations, include the use of facilities and costly equipment of the deep and ultra‐deep hydrocarbon industry for deep‐sea conservation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and establishing new conservation research, practice, and monitoring funds and environmental offsetting schemes. The conservation community, including conservation scientists, should become more involved in the earliest planning and exploration phases and remain involved throughout the operations so as to influence decision making and promot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s. A prompt response by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to offshore oil and gas developments can mitigate impacts of future decisions and actions of the industry and governments. New environmental decision support tools can be used to explicitly incorporate the impacts of hydrocarbon operations on biodiversity into marine spatial and conservation plans and thus allow for optimum trade‐offs among multiple objectives, costs, and risks.  相似文献   
36.
刘继凤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3):131-132,194
化工废水中含有机物、烃类、石油类、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成分复杂,难于生物降解,并且对微生物代谢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文章通过研究石化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后回用的工艺技术,提出以絮凝、氧化、膜分离等组合工艺为主体的石化废水深度处理流程,并对设计参数、工艺调试进行优化分析,为石化废水处理回用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37.
深床过滤机理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床过滤既有过滤功能,又具生物处理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深床过滤的最新研究动向,深床过滤过程的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国内外利用深床过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城市生活污水及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8.
为防止煤矿工人吸入过量粉尘而导致职业性尘肺病,基于Keras框架利用YOLOv4 (you only look once)目标检测算法对井下人员佩戴防尘口罩情况进行高精度且快速的检测与识别,并与MTCNN(Multi-task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和FaceNet构成的人脸识别算法相结合,进行煤矿工人口罩佩戴监测的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对井下人员口罩佩戴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识别已佩戴口罩的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平均精度达到92.78%,识别未佩戴防尘口罩检测的平均精度为91.63%,与其他主流算法相比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检测效果。研究结果为预防煤矿工人职业性尘肺病提供1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9.
为了科学地设定滩槽易变河段处的桥梁跨径布置方案,针对荆州长江大桥桥区水域河床演变影响通航安全的问题,采用实例调研及历史资料分析的方法,指出滩槽易变河段选址建设的桥梁,其最大风险是滩槽移位导致船舶从通航孔位置移动到非通航孔位置,提出新建桥梁通航孔布置应覆盖深泓和可能成为航道的深槽的摆动范围;根据提出的原则研究拟建的李埠桥区水域的河床演变机制,选定最低通航水位下3.5 m深槽和深泓的摆动范围作为桥跨布置的依据;最终确定的1 120 m桥跨布置方案能够保障河床影响下拟建李埠长江大桥的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40.
基于全隧道方案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疏通中国干线交通网战略布局中的咽喉工程,因工程规模浩大,其环境影响广泛而深远.简要回顾了工程建设方案的筛选进程及“深埋式全隧道”方案的环境优势;建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协作型”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以合作和协调克服各方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初步探讨了工程前期调研的主要内容;识别分析了通道工程对近岸海域、出入口城市的主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案相比,深埋式全隧道方案对自然人文景观、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的影响是最小的,并提出了消除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为通道工程的立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