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16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简要介绍了电-袋组合式除尘器的类型及在我国的发展概况,重点评述了电-袋组合式除尘器的优点,简要分析了电-袋组合式除尘器滤袋过早破损的原因,并对今后电-袋组合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2.
Chi Z  Liu R 《Chemosphere》2012,86(1):92-97
Tetracycline (TC), chlortetracycline (CTC) and oxytetracycline (OTC) are the most common members of the widely used veterinary drug tetracyclines, the residue of which in the environment can enter human body, being potentially harmful. Lysozyme is a monomeric protein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ature including human beings, having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func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teraction of lysozyme with the three tetracyclines (TC, CTC and OTC) through spectroscopic and molecular modeling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all the three tetracyclines (TCs) can interact with lysozyme with one binding site to form TCs-lysozyme complex, mainly through electrostatic forces with the affinity order: CTC > TC > OTC. The binding of TCs can cause conformational and some micr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lysozyme. Furthermore, molecular docking was applied to define the specific binding sites, the results of which show that all the three TCs can bind into lysozyme cleft and interact with the key active-site residues Glu 35 or Asp 52, resulting in competitive inhibition of lysozyme activity. The accurate and full basic data in the work is beneficial to clarifying the binding mechanism of TCs with lysozyme in vivo.  相似文献   
163.
通过实验室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处理水平下Cu、Cd、Hg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少根紫萍叶绿素及脯氨酸浓度的影响。经观察分析,培养4天后,各处理组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同一浓度处理水平下,单一重金属污染对少根紫萍叶绿素的生态毒性效应为Cd>Cu>Hg。复合污染中Cu+Cd和Hg+Cu+Cd对叶绿素的影响则表现为协同作用;Cd+Hg复合浓度≤6.0+4.0mg/L时表现为拮抗作用,复合浓度>6.0+4.0mg/L时表现为协同作用;Cu+Hg复合浓度≤0.4+4.0mg/L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复合浓度>0.4+4.0mg/L时表现为拮抗作用。随处理浓度的递增,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一显著抗性峰,而后下降。  相似文献   
164.
为了研究白菜叶渣对锌离子的吸附作用,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以酸碱处理后的废弃白菜渣为原材料,获得加入量(X1)、浓度(X2)、时间(X3)、pH(X4)和温度(X5)各单因素对Zn2+的最佳吸附点,再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白菜渣吸附Zn2+的条件进行优化,并讨论了吸附过程中吸附等温线与动力曲线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当加入量0.2g、浓度2 mg/L、吸附时间5 h、pH为4以及温度20℃时,吸附达到最大95.08%,验证所测最大吸附率93.89%,与预测值基本相符。对比实验说明白菜渣对Zn2吸附效果要优于活性炭。25℃和35℃时的等温线的拟合结果表明,白菜渣对Zn2+是物理化学共同吸附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65.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课程改革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认定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职业学习与工作领域相统一作为改革的总体思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经过努力,专业课程改革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2008年已建成《食品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一门院级精品课。  相似文献   
166.
污水生物生态处理工艺中的脱氮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玉梅  李田  陆斌  王玲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0):1735-1740
通过水解池-美人蕉湿地、水解/接触氧化池-菖蒲湿地现场实验装置考察了生物-生态工艺深度净化分散生活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水解池-美人蕉湿地尽管湿地停留时间达到7 d,出水NH+4-N仍难以达到一级A(GB18918-2002)标准;而增加接触氧化池后,湿地停留时间仅2 d,组合工艺出水水质远优于一级A出水要求。美人蕉湿地脱氮的主要途径是湿地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植物吸收约占28%。对经接触氧化处理,NH+4-N、NO-3-N浓度均较高的进水,菖蒲湿地可在C/N小于2时高效脱氮。菖蒲湿地对TN的去除占组合工艺TN去除量的79%,其中植物吸收仅占湿地除氮总量的8%。湿地介质的厌氧氨氧化活性试验表明,菖蒲湿地介质表面的微生物在无有机碳源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培养液中的NH+4-N与NO-3-N、NO-2-N短期内发生同步脱氮,厌氧氨氧化可能是菖蒲湿地在进水低碳源条件下脱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对直升机单片桨叶在2个激励力下的组合共振进行理论研究。方法 桨叶以固定角速度旋转,视为旋转的细长悬臂梁,受2个不同频率的简谐激励力作用。首先基于哈密顿原理推导旋转梁控制方程,考虑几何大变形和非线性惯性。其次对方程无量纲化,并采用伽辽金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最后使用摄动法中的L-P法(Lindstedt-Poincare method)对无量纲方程进行求解。结果 获得了组合共振产生条件,同时得到了组合共振下的稳态幅频响应和相应的时间历程图。进一步获得了超谐波/次谐波共振与组合共振同时发生的条件,并对组合共振进行了参数分析,探索了各个激励频率成分、阻尼和激振位置等对组合共振的影响。结论 当2激励力满足2ΩΩ2=ω0、2ΩΩ1=ω0或1/2(ΩΩ2)=ω0其中之一时,旋转梁可能发生组合共振。组合共振响应中,自由振动成分占主导,存在超谐波共振时,组合共振振幅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8.
徐闯  徐鹏  王刚  张守献  汪卫东 《环境工程》2013,31(3):25-27,62
分析了孤岛油田二元驱污水特性,针对其乳化油较多,粒径大小分布不均,且较稳定的特点,设计了具有大锯齿结构特征的反相破乳剂分子结构,并合成新型高效反相破乳剂WRD-34,评价了药剂的除油性能。在孤岛孤四联合站应用此新型反相破乳剂开展破乳除油现场试验,二元驱污水的破乳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含油量由处理前的514~1 202mg/L降低到13.2~54.0 mg/L。  相似文献   
169.
研究了纳米零价铁协同微生物降解水溶液中的PCB77。从污染土样中分离出一株多氯联苯(PCBs)降解菌,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并用降解菌降解PCB77。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0℃、溶液pH 7.0、微生物接种量109 cfu·mL-1、PCB77初始质量浓度1.0 mg·L-1时,降解菌对PCB77的降解率为58.63%。纳米零价铁对PCB77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过程,7 d时的降解率为82.99%。采用纳米零价铁/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水溶液中PCB77,降解率显著高于微生物和纳米零价铁单一体系,降解率可达93.30%。研究结果将为环境中PCBs残留提供了一种高效去除的方法,并为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0.
多点进水A/O组合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点进水A/O工艺+砂滤+活性炭过滤"联合工艺处理某高速公路新建服务区污水,处理能力500 m3/d,沉淀池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8978-1996)中一级标准,最终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实践证明,采用多点进水A/O组合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是完全可行的,污水经处理后完全达标,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