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520篇
安全科学   566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133篇
综合类   1107篇
基础理论   157篇
污染及防治   191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为了探讨京津冀地区冬季背景大气中气溶胶化学组分特征及其来源分布,使用GRIMM 180、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和高分辨率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HR-TOF-AMS)观测了海坨山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2月3日PM和化学组分,结合气象数据和HYSPLIT模式,计算了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  相似文献   
942.
Global efforts to deliver internationally agreed goal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halt biodiversity loss, and retain essential ecosystem services have been poorly integrated. These goals rely in part on preserving natural (e.g., native, largely unmodified) and seminatural (e.g., low intensity or sustainable human use) forests, woodlands, and grasslands. To show how to unify these goals, we empirically derived spatially explicit, quantitative, area-based targets for the retention of natural and seminatural (e.g., native) terrestrial vegetation worldwide. We used a 250-m-resolution map of natural and seminatural vegetation cover and, from this, selected areas identified under different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as being important for achieving global biodiversity, carbon, soil, and water targets. At least 67 million km2 of Earth's terrestrial vegetation (∼79% of the area of vegetation remaining) required retention to contribute to biodiversity, climate, soil, and freshwater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under 4 United Nations’ resolutions. This equates to retaining natural and seminatural vegetation across at least 50% of the total terrestrial (excluding Antarctica) surface of Earth. Retention efforts could contribute to multiple goals simultaneously, especially where natural and seminatural vegetation can be managed to achieve cobenefits for biodiversity, carbon storage, and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 Such management can and should co-occur and be driven by people who live in and rely on places where natural and sustainably managed vegetation remains in situ and must be complemented by restoration and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more human-modified environments if global goals are to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943.
2021年,中国北方地区经历了多轮大范围沙尘天气,波及西北、华北、东北甚至黄淮、长三角等地区。其中,3月份出现自2010年以来最强沙尘天气过程。该研究基于Himawari-8静止卫星数据和地面同步空气站点监测数据,分析了2021年3月14—17、27—30日和4月14—15日3次典型沙尘天气过程。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3月14—17日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最广,沙尘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起源于蒙古国西北部、中国甘肃和青海交界处、新疆和甘肃交界处,大范围沙尘天气是多处尘源综合作用的结果。3月27—30日和4月14—15日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沙尘源较单一,影响范围相对集中,但某些时段受影响区域的沙尘强度很高。地面同步空气站点PM10监测数据与卫星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4.
徐捷 《中国环境监测》2023,39(S1):124-130
主要阐述了光散射法扬尘在线监测应用于建筑工地、干散货码头堆场、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估。为了提高光散射法扬尘在线监测的数据质量,上海市采取扬尘在线监测设备现场质量抽测的模式,通过对在用仪器的监测点位、除湿方式、校准方式、质量浓度转换系数、与标准重量法监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仪器运行维护水平等影响监测质量和数据有效性的关键指标的检查,开展扬尘监测在用仪器质量评估和仪器商合格评定,稳步提高在用仪器质量,为在线监测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估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案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45.
裸地是扬尘的重要来源,施工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裸地极易在大风天气作用下造成扬尘污染。因此,快速、有效地定位裸地位置,并确认其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开展裸地扬尘源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监测数据,结合人工解译裸地扬尘源数据集,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对裸地和防尘网覆盖裸地进行分类识别。同时,利用颜色匹配法对大兴区防尘网覆盖裸地进行识别,横向评估深度学习方法的识别精度。结果显示:深度学习方法对防尘网覆盖裸地的识别精度达97%,对裸地的识别精度达61%;颜色匹配法对防尘网覆盖裸地的识别精度达85%。防尘网覆盖裸地的颜色特征鲜明,深度学习方法和颜色匹配法对防尘网覆盖裸地的识别精度都在85%以上。深度学习方法对于面积大于2 000 m2的图斑有着较好的识别精度。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提高裸地遥感解译的效率,实现规范化图像识别,可以作为人工判读的辅助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进一步积累样本来增强模型性能。深度学习方法适用于裸地扬尘源线索快速发现、工地防尘网措施落实情况快速检测等场景。  相似文献   
946.
针对某钢厂钢包翻罐装置的工艺特点 ,结合该装置除尘系统改造工程 ,设计了一种大型活动式密闭罩 ,解决了钢包翻罐装置的尘源捕集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47.
针对草浆造纸中段废水 ,进行了ABR、SBR及ABR SBR组合处理工艺的研究 ,结果表明 :ABR的HRT为 6h时 ,废水可生化性由 0 2— 0 2 5增加到 0 4— 0 5 ;SBR最佳HRT为 8h ,单独运行 ,COD去除率 6 5 %左右 ;ABR SBR组合工艺中SBR处理效果明显提高 ,COD去除率达 80 %左右 ,且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好 ,COD和BOD5去除率达 90 %左右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相似文献   
948.
水力停留时间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及运行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通过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效能,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化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及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HRT大于0.6h时,曝气生物滤池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而当HRT为0.4h时,处理效果则显著下降;反应器的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受HRT的影响比较明显,缩短HRT将使氨氮和总氮去除率迅速下降,当HRT为1.25h时,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40%以上;缩短HRT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亚硝酸盐积累现象的发生。而反应器的过滤周期则与HRT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49.
蒋裕平 《环境技术》2004,22(4):46-48
磁流体是将铁磁性或亚铁磁性固体颗粒通过一定方法均匀分散在基液中的混合液。本实验揭示了磁流体对非磁性粉尘、磁性粉尘的除尘效果,讨论磁流体放置时间、磁流体温度、磁流体中的离子对粉尘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0.
东北地区2002年春季沙尘暴的物质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尘暴是东北地区冬春季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研究东北地区沙尘颗粒的特征,来源和成因是防止沙尘暴的关键.通过对东北地区2002年春季沙尘暴物质的粒度分析和孢粉分析,发现沙尘暴物质中孢粉丰富,主要以草本中的蒿属和藜科为主.沙尘颗粒的中值粒径为10~20μm. 通过粒度分布曲线和孢粉组合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沙尘来源.通过对扬沙和沙尘暴季节分布规律,多年分布规律和地质历史时期及人类历史时期的出现规律的研究,发现东北地区扬沙沙尘暴以冬春型为主,50年中冬春季发生沙尘天气的次数占总次数的75%.在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扬沙和沙尘暴就频繁出现,50年来,扬沙和沙尘暴在波动中减少,2000年开始在东北地区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率增强.东北地区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次、强度和分布的南界受冬季风强度控制,冷干组合是沙尘暴高发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