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605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767篇
基础理论   344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贵州水城盆地人类活动及其地质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过量开采地下水、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以及其它一些工农业活动,贵州水城盆地岩溶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如地下水严重污染、岩溶塌陷、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以及频繁的旱涝灾害。通过分析水城盆地主要人类活动,评价其负面地质环境效应,为规划岩溶区土地利用、指导人类行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三种工业废水颗粒污泥的化学及微生物学组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UASB反应器中处理酒精废醪、木材纤维板热压废水及石灰法造纸黑液颗粒污泥的化学及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元素在颗粒污泥中的沉积与废水组成及运行条件密切相关;接种污泥中加入少量的颗粒污泥可作为新生颗粒污泥的生长核心;胞外多聚物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稳定,其产量与颗粒污泥的生物量有关,其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与废水水质、运行温度及颗粒污泥所处的生理阶段等因素密切相关;丝状细菌,特别是索氏甲烷丝菌类似菌在颗粒污泥中起着重要作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各类生理菌群的增殖次序与其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功能次序一致。当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菌、同型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在每mL颗粒污泥中分别达到107-10、105-7、106-8和105-6个时,可构成一个较稳定的厌氧微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93.
荞麦叶内抗氧化系统对铝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为实验材料,采用沙培法,研究了荞麦对不同铝质量浓度胁迫下体内保护酶的响应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铝胁迫下荞麦体内铝质量浓度的升高促进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了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了蛋白质、丙二醛、抗坏血酸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在适当的铝质量浓度处理下活性都有提高。在高铝处理下,叶片中积累的铝明显较根和茎多。在铝的胁迫下,荞麦体内非酶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柳叶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柳叶忍冬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 ( )-cycloolivil (1)、( )-fraxiresinol (2)、prinsepiol(3)、软脂酸(4)、对甲基苯酚(5)、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6)、洋芹素(7)、木犀草素(8)、5,7,4′-三羟基黄酮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素(10)、染料木素(11)、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12)、染料木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13)、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14)、5,7,4′-三羟基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丁二酸(16)、( )-儿茶素(17)、( -)-表儿茶素(18)、谷甾醇(19)和胡萝卜苷(20).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化合物10、17和18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成分.表4参63  相似文献   
995.
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潮土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以及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脱氢酶、转化酶、脲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之后均产生较大的差异,总体上是施肥高于不施肥,施肥处理间从高到低依次是OM(有机肥)、1/2OM 1/2NPK、NPK、NP、PK、NK。同时,土壤脱氢酶活性随着年限的增加逐渐下降,转化酶与磷酸酶的活性趋于增高,而脲酶活性的年际变化规律在不同施肥处理间互不相同。另外,OM与1/2OM 1/2NPK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最高,而施化肥处理中只有NPK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N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其它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保育土壤生物化学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96.
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土壤酶活性及其空间变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集了同一地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不同地点不同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银川平原的灌淤土样品,在分析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用奈氏比色法、苯磷酸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分别测定了宁夏引黄灌区农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状况,并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三种酶活性有很大的影响。12年果园磷酸酶活性最高,常年旱田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而盐化旱田及常年淹水的稻田,三种酶活性都很低。脲酶活性与土壤全氮之间显著正相关,全磷与三种酶活性都极显著相关,三种酶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大小可以敏感地表征宁夏引黄灌区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997.
苯并(a)芘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苯并(a)芘(BaP)暴露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共设置4个处理组,浓度分别为每千克体重0.01mg、0.1mg、1mg和10mg,暴露方式采用腹腔注射,分别在暴露后6h、12h、48h和96h测定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靴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显示,所有暴露浓度对SOD活性明显抑制,各处理组活性在暴露后6h均低于对照组,在暴露后12h至48h有所回升,暴露后96h又降至对照水平以下.0.01mg kg^-1、0.1mg kg^-1处理组CA3、活性在暴露期间无显著改变,1mg kg^-1、10mg kg^-1处理组CAT活性在暴露后12h显著升高,暴露后96h回落至对照水平以下,此时10mg kg^-1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对照组GPX活性在暴露后出现波动,0.1mg kg^-1处理组在暴露后96h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它处理组活性与对照组在暴露期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BaP能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酶产生影响,多种抗氧化酶活性相结合可作为BaP暴露的生物标志物.图3参18  相似文献   
998.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空气微生物含量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外空气微生物的采样站分作3种类型,类型I.科考站及附近区域,类型Ⅱ.大型动物出没区,类型Ⅲ大型动物少,且保持荒凉状态区,结果显示,I类型区室外空气微生物含量明显高于Ⅲ类型区,平均I区有4994cfu.m^-3,Ⅲ区仅16cuf.m^-3,结果提示,菲尔德斯半岛空气微生物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999.
甲胺磷对土壤中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土壤中施入不同浓度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methamidophos)后对土壤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胺磷对脱氢酶和3种磷酸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抑制强度和作用时间随浓度升高而加剧和延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抑制作用逐渐消失,并产生微弱的刺激效应。甲胺磷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大于中性和碱性磷酸酶。初步讨论了酶活性与微生物生长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EPS是微生物聚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取和分析好氧颗粒污泥的EPS利于深入研究这一新兴微生物聚集体.采用加热、超声、高速离心和加碱等5种方法提取好氧颗粒污泥的EPS,并分析其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匀浆预处理是提取颗粒污泥EPS首要步骤,超声和加热分别适合EPS定性与定量分析,在35 w、超声4 min的条件下,活性污泥与好氧颗粒污泥EPS提取液中TOC产量分别为105.3 mg/g VSS和96.5 mg/g VSS;加热法(80℃,60 min)提取的EPS产量略高于超声法,对于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TOC含量分别为142.6 mg/g VSS和153.2 mg/g VSS;蛋白质是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EPS中比例最大的成分,且蛋白与多糖在好氧颗粒污泥与其在絮状活性污泥中的比值范围分别为3.22~5.80和1.68~2.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