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544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122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726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17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原子簇模型,对NH3和H2O分子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表面不同吸附位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3能吸附在V2O5表面的Lewis和Bronsted酸位,但在后者吸附位上更稳定.当V2O5以多聚物结构存在时,NH3能与O(1)H生成稳定的NH4 ,该物质在SCR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吸附能为-128 kJ·mol-1;同时水也可与该吸附位形成稳定构型,吸附能为-97 kJ·mol-1.在V2O5表面,水与NH3的吸附能相当,两者发生竞争吸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SCR脱硝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垃圾气化产氢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陶粒为载体,采用常温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镍基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BET、环境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ESEM-EDX)和元素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BET表面积为101.3m2/g.活性组分NiO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μm,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并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中,进行水蒸气催化气化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组分的实验来评价镍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镍基催化剂的作用下,H2和CO含量明显增加,H2含量最高达43.22%,CO2、CH4、C2H4和C2H6.平均含量降至1%以下.催化气化过程的产氢率远远高于气化过程,最高达19.9mol H2/kg,低温段催化气化的潜在产氢率高于气化过程,但高温段低于气化过程;高温有利于气化产气中H2和CO的生成,还可以促进CH4、C2H4和C2H6的分解.催化气化过程的焦油产率、灰渣产率明显低于气化过程,特别是焦油产率降至2%以下,而产气率则高于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在模拟烟气中研究了MnOx/a-Al2O3催化剂对烟气零价汞(Hg0)的催化氧化效果,以及反应条件对Hg0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00℃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模拟烟气含有20mL/m3 HCl时Hg0的氧化率达到91%.在8000~32000h-1空速范围内,Hg0氧化率保持在90%以上;空速提高到96000h-1时,氧化率开始下降,并与空速成反比.烟气中的SO2与HCl竞争催化剂上的活性位,对催化氧化反应有一定抑制,500mL/m3 SO2使零价汞的氧化率下降约20%.此外,还对MnOx催化氧化零价汞的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4.
为了从信号转导途径的角度探讨内源性气态SO2引起血管舒张的机制,采用将气态SO2或SO2生理盐水溶液加入孵育液的方法,使SO2分子直接作用于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同时使用不同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研究了内源性气态SO2诱发血管舒张的信号转导机制,并采用类比法研究了SO2对Krebs液pH的影响及其与血管舒张的关系.结果显示:1)内源性气态SO2对大鼠血管的舒张作用是SO2分子直接作用引起的,与SO2引起的pH值轻度降低无关;2)气态SO2在生理浓度和低浓度(<450μmol·L-1)引起的舒血管作用主要是通过NO/cGMP途径介导;3)很低浓度的气态SO(23μmol·L-1)和NO(3或5nmol·L-1)在引起血管舒张作用时有协同作用,二者在体内联合发挥对血管张力的调节作用.结论:1)SO2是血管组织的一种内源性气体舒张因子;2)SO2与NO可以协同调节血管张力,二者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交叉对话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蛋白质加合物作为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研究用人的静脉血中蛋白质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作为人接触苯乙烯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用改进的 Ra-Ni方法分析测定蛋白质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 .收集大白鼠鲜血与环氧苯乙烯体外反应的加合物样品 ,用定量苯乙烯 ,环氧苯乙烯染毒的大白鼠血样品和 2个现场接触苯乙烯的工人静脉血 (石棉厂 ,钢琴厂 )样品 ,测所有样品里的蛋白质加合物 .结果表明体外反应样品 ,所测的蛋白质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与环氧苯乙烯剂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动物实验样品所测的蛋白质加合物分别与注射环氧苯乙烯 ,苯乙烯剂量呈较好的相关性 ;现场人群的样品 ,所测石棉厂的人群血中蛋白质加合物与接触苯乙烯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钢琴厂的人群血样中所测的蛋白质加合物与接触苯乙烯剂量相关性不明显 .根据蛋白质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与剂量的关系 ,初步确认用血红蛋白中的半胱氨酸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作为人接触苯乙烯的分子标志物有可行性 .同时为用蛋白质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作为人接触低浓度苯乙烯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提供可靠的现场实验数据 .  相似文献   
996.
外源NO对Cu胁迫下番茄幼苗L-精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广泛参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Cu胁迫下番茄体内L-精氨酸、NO、多胺代谢对外源NO的响应机制,以期为铜污染区域蔬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Cu胁迫下添加外源SNP(硝普钠,外源NO供体)能够调节番茄根系和叶片中精氨酸脱羧酶(Arginine Decarboxylase,ADC)、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根系中,外源SNP能够上调NOS活性,L-精氨酸代谢向着NO合成方向进行;叶片中,外源SNP能够同时上调ADC、ODC、NOS活性,PA、NO的合成同时进行;此外,Cu胁迫下添加外源SNP能够增加根系和叶片L-精氨酸含量,而作为PA、NO的合成前体,精氨酸含量升高无疑会间接促进PA、NO的合成,从而提高番茄对Cu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997.
As a large and diverse group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phenolic compound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emical pollutants present in water resources. these compounds can have toxic effects on ecosystems and humans. Therefore, their removal from water sources appears to b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is study, a magnetic graphene oxide (MGO) photo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and used to remove phenol from water. The fabricated GO magnetic nanocomposites were determined by SEM and FTIR techniques. Afterward, these nanoparticles were used to remove phenol from aquatic media considering different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ncluding pH of the solutio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phenol, contact time, and adsorbent dos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gnetized GO nanoparticles could remove 90.83% of phenol molecules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solution pH = 3.0, initial phenol concentration of 20 mg/L, adsorbent concentration of 300 mg/L, and contact time of 120 min. additionally hav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UV, Fe3O4/GO, and Fe3O4/GO/UV on the removal of phenol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Accordingly, the phenol removal efficiencies for UV alone, Fe3O4/GO, and Fe3O4/GO/UV were obtained at 4.5, 65.73, and 90.83%,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prepared magnetic GO nanoparticles have extended capabilities such as easy and rapid separation from sample and high potential in removing phenolic compounds, so, it can be introduced as an appropriate adsorbent for removal of this pollutant from water and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998.
采用L-谷氨酸(L-Glu)改性氧化石墨烯(GO)制备吸附剂L-Glu/GO,并进行了XRD、FTIR和SEM表征。考察了不同因素对L-Glu/GO吸附Cu2+的影响,并对L-Glu/GO的吸附-解吸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Glu/GO对Cu2+的吸附在10 min内就可达到吸附平衡;在Cu2+初始质量浓度为70 mg/L、初始pH为5、L-Glu/GO投加量为0.200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温度为30 ℃的条件下,L-Glu/GO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92.460 mg/g。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此吸附过程,且显示该吸附过程可促进L-Glu/GO对Cu2+的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L-Glu/GO对Cu2+的吸附率仍在92%以上,表明该吸附剂再生性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99.
催化脱除氮氧化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氮氧化物污染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催化脱除氮氧化物一直是人们解决上述课题应用的主要方法。本文对催化脱除法中应用的各种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00.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制了一系列非贵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测定这些催化剂净化汽车尾气的活性和抗硫、磷、铅及析碳中毒等性能,排出了它们的活性和抗硫中毒的顺序。实验表明,ASC(Re-Mn-Pb-Cu-Cr-A-O_x/Al_2O_3,A助剂)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及较好的抗硫磷、铅及析碳中毒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