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沙尘天气年鉴资料和颗粒物浓度监测数据,构建了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量化指标(贡献率和绝对贡献),并利用该量化指标分析了沙尘天气对位于沙尘源区和影响区内典型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沙尘天气对北京城、郊区的不同影响. 结果表明:2001—2009年沙尘天气对沙尘源区城市呼和浩特的贡献率年均值为6.84%,对影响区内的城市北京、天津、济南的贡献率年均值分别为5.96%、3.57%、1.66%;沙尘天气对沙尘源区城市(呼和浩特)和影响区城市(北京、天津和济南)的贡献率最大值均出现在3月,其中,对呼和浩特、北京、天津、济南的贡献率最大值分别达到19.21%、15.02%、9.41%和8.69%;2000年4月和2001年3月沙尘天气对北京ρ(PM10)的绝对贡献较大,分别为0.062和0.077mg/m3,占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ρ(PM10)二级标准限值(0.15mg/m3)的41.3%和51.3%;沙尘天气过程对于北京城、郊区的影响也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利用大气超级站对乌鲁木齐市4月9日至10日沙尘天气过程,粒径谱、离子和重金属组成及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激光雷达观测结果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基本一致;小粒径颗粒在沙尘和非沙尘时段含量最多,但在沙尘时段大粒径颗粒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小粒径;沙尘过程中的离子主要来源于土壤一次源;沙尘过程中地壳元素浓度及占比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3.
沙尘天气会危害人体健康并直接影响城市运行,当沙尘天气发生后,针对其清除过程及动力学机制鲜有研究.本文利用北京地区地面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数据、四维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VDRAS)数据、气溶胶激光雷达监测资料等,对比分析了2018年3月27—28日明显浮尘和2021年3月15日强沙尘暴天气的沙尘清除过程,研究了不同大气环流背景下的沙尘减弱消散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在3月27—28日偏东风天气背景下:(1)北京地区沙尘浓度垂直分布及变化与高空槽及偏东风的强度垂直分布有紧密关系;(2)浮尘天气中,偏东风在1~1.5 km之上随高度减弱形成上升气流,与短波槽耦合,将高浓度气溶胶向高空输送;而1 km以下偏东风向地面风速减小,有利于下沉运动,不利于气溶胶向高层扩散,造成中层浓度降低;(3)随着2.5 km以下偏东风加强至低空急流,并随高度增加,上升运动显著增大,高浓度气溶胶被抬至高层并向下游输送,配合气团更迭,完成浮尘清除.而在3月15日强沙尘暴过程中:(4)沙尘浓度垂直分布变化与上游传输及低层强下沉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44.
Gao  Tao  Yu  Xiao  Ma  Qingxia  Li  Haiying  Li  Xicang  Si  Yaobing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Focus》2003,3(2):51-60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ndstorm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tatistically for a period of 40 years (1961–2000),using data from 118 observatories in Inner Mongolia, P.R. of China. In terms of climate variations,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climate(affecting parameters such as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ENSO activities, etc.), ecological systems and human behavior on 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sandstorms have been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in Inner Mongolia nearly all sandstorms occurred inthe central-western region during 1961–2000. Their frequency decreased from the 1960s to the 1990s. The mean annual variationshows that spring is the main sandstorm season, especially April. In view of connection with climate variations, dry and cold periods correspond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sandstorms,wet and warm periods with a low frequency. With respect to thespatial distribution, sandstorms hit preferably dry and warm regions. There are some relations between ENSO activities andthe sandstorm frequency. The sandstorm rate was relatively higher in most of the El Niño years, and in most of the La Niña years the rate was relatively lower.  相似文献   
45.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日数分布的地貌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地貌格局为背景,探讨了该地区沙尘暴日数分布的地貌特征。通过比较地貌类型、地形剖面线与沙尘暴日数分布的关系,以及统计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沙尘暴日数特征,得出的结论为: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漠边缘及沙地区沙尘暴日数最多,高平原区次之,山地丘陵区较少,平原区最少。  相似文献   
46.
民勤沙尘源区近地面降尘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借助近地面沙尘暴监测系统进行沙尘暴监测,分析民勤沙尘源区近地面降尘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民勤降尘量与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密切相关,春季3,4月沙尘高发期月降尘量分别为9.0和9.5 mg/cm2.降尘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降尘出现在近地面1 m处,月降尘量为9.7 mg/cm2;降尘受下垫面条件影响较大,从荒漠区到绿洲边缘,风速减弱4.11%,总降尘量由25.0 mg/cm2减少到20.6 mg/cm2;绿洲内部受防护林作用,风速减弱30.45%,总降尘量增到24.6 mg/cm2,最大降尘量提高到近地面9 m处,与绿洲防护林冠层平均高度相吻合.风速对近地面20m内的降尘影响明显,平均降尘量2.5 mg/cm2.距地面9 m的高度范围内,降尘随持续时间变化迅速增加,降尘增量可达3.1 mg/cm2.   相似文献   
47.
民勤近地面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近地面沙尘暴监测系统对民勤沙尘源区不同沙尘天气的气溶胶浓度进行了监测,初步分析了民勤近地面沙尘暴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气溶胶浓度春季最高,为14.61 mg·m-3;夏季逐渐降低,为12.49 mg·m-3;秋季无沙尘暴出现,气溶胶浓度最小;冬季趋于回升,可达9.82 mg·m-3,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季节变化与沙尘暴发生频率相一致.不同沙尘天气条件下沙尘气溶胶浓度表现为强沙尘暴最大,为18.80 mg·m-3;中沙尘暴次之,为13.56 mg·m-3;扬沙浮沉天气较小,只有3.07 mg·m一.随着沙漠向绿洲的过渡,沙尘暴气溶胶浓度明显降低,沙漠、绿洲边缘、绿洲3个下垫面条件下沙尘暴气溶胶浓度依次为21.07 mg·m-3、12.09 mg·m-3、6.49 mg·m-3.沙尘暴气溶胶浓度随观测高度变化遵循幂函数规律,浓度梯度变幅表现为沙尘暴高发季节大于低峰季节,沙尘暴天气大于扬沙浮尘天气,沙漠下垫面大于绿洲下垫面;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在41 m高度处趋于一致,表明沙尘源区的沙尘浓度在约40 m范围内受地面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8.
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锋 《灾害学》2011,(4):8-13,23
以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沙尘暴灾害风险的概念;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沙尘暴灾害风险构成;根据其风险构成特点初步研究了这三个方面的风险评估指标,探讨了这些指标在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中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选用博乐市2010年大气PM10与TSP监测数据月均值,分析了PM10与TSP在大气中的浓度变化相关性趋势、沙尘暴天气对其相关性的影响以及PM10占TSP中的浓度比,并得出PM10与TSP的浓度变化趋势除沙尘暴天气干扰外非常相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