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7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576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31.
黑曲霉对水溶性染料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黑曲霉对6种水溶性染料废水进行吸附脱色,当染料质量浓度为100mg/L时,6种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达到88%以上。对培养液的光谱分析表明,染料废水的脱色是由吸附引起的。考察了氮碳源种类、碳源浓度、培养基pH和染料浓度对染料废水吸附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H4)2SO4和葡萄糖是较好的氮碳源,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5~10.0g/L时,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脱色率增加;当染料质量浓度为50~200mg/L时,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脱色率下降;pH对脱色率有一定的影响,但pH为4~9时,脱色率均较高。对吸附了染料的菌体进行解吸,发现甲醇是较好的解吸溶剂。  相似文献   
832.
聚合氯化铝钙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氧化铝和碳酸钙为原料制备新型的无机高效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钙,研究了合成条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实验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产品的合成,在10g铝酸钙粉末中盐酸加人量为70mL,酸溶时间为3h,焙烧反应中氧化铝与碳酸钙的适宜配比为3:2(质量比)。将合成的产品用于高炉煤气洗涤废水处理中,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和该厂的循环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833.
镁铝双氢氧化物用于染料废水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氯化铝、氯化镁、氨水等为原料,合成了镁铝双氢氧化物正电溶胶(MADH).以水溶性染料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检验了MADH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并对其脱色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MADH对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等阴离子型染料具有明显的脱色效果.在足量MADH存在的条件下,废水脱色率可达99%以上,最佳pH为6~9,最佳反应时间为10 min.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其饱和吸附容量为327~2 113 mg/g.MADH用于实际印染工业废水处理,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同样较高.脱色机理为MADH对染料的化学吸附作用.MADH对阳离子型染料的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34.
基于MapObjects组件式GIS技术和数学建模方法,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平台,建立了长江口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空间插值模型、总通量量算模型和量算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对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信息查询检索,空间插值分析,以及对长江口湿地不同岸段、不同季节无机氮交换总通量综合和动态量算.利用该系统和长江口湿地2000年10月-2004年7月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季节性实测数据,对长江口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总通量进行了量算.结果表明:长江口湿地沉积物在春季向水体释放无机氮,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则表现为净化水体中的无机氮,全年总体表现为净化水体中的无机氮.量算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在定量分析长江口湿地生态功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5.
添加植物物料对2种酸性土壤可溶性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室内培养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添加非豆科的油菜秸秆、小麦秸秆、稻草、玉米秸秆和豆科的大豆秸秆、花生秸秆、蚕豆秸秆、紫云英、豌豆秸秆对酸性茶园黄棕壤和红壤可溶性铝总量及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棕壤除添加油菜秸秆、小麦秸秆和稻草处理外,其余添加植物物料处理土壤可溶性铝总量、总单核铝和3种无机单核铝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为加入这些植物物料均使土壤pH值增大.5种豆科植物物料对黄棕壤pH值的影响大于非豆科植物物料,前者对土壤中3种无机单核铝含量的影响也大于后者.9种植物物料也使红壤pH值有不同程度升高,土壤可溶性铝含量降低,其中4种非豆科植物物料、花生秸秆和蚕豆秸秆处理效果较好.因此,施用植物秸秆能够有效改良土壤酸度,缓解土壤中铝对植物的毒害.总体而言,9种植物物料中花生秸秆增加酸性土壤pH值和降低土壤有毒形态铝含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36.
渤海湾可溶性无机氮时空变异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渤海湾17个监测点11年来可溶性无机氮(DIN)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箱线图,相关分析,Mann-Kendall及样条插值等技术方法,分析渤海湾1996—2006年17个监测点ρ(DIN)的统计学特征、季节差异性和时空变化状况,以及引起ρ(DIN)时空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各监测时期渤海湾ρ(DIN)大多表现为正偏态分布. 在33个监测时段内,2号,4号和6号监测点所在海区ρ(DIN)最高,说明陆源污染及港口发展对渤海湾ρ(DIN)的贡献不容忽视. 丰水期ρ(DIN)与平水期显著相关,而枯水期ρ(DIN)与丰水期和平水期的相关性不显著. 在时间特征上,ρ(DIN)表现为先增加后平稳而后快速增加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ρ(DIN)表现为北高南低,近岸高离岸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37.
絮凝沉降法处理含油废水的絮凝优化复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浮法是含油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但该法工艺复杂,操作要求高.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机务段用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使用的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絮凝剂配方的效率及安全性欠佳,为此提出了用聚乙烯亚胺-活化硅酸-可溶性淀粉3种絮凝剂复配投加的絮凝沉降法.研究表明,本法可使废水中油的去除率达到93.9%,COD去除率达82.2%,浊度去除率达92.3%,具有去除效率高、无毒安全和处理成本低的优点,有望取代原有方法及药剂配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8.
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0~2011年在南京市城郊两个采样点收集了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IC)法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除了夏季,其他3个季节南京城郊气溶胶污染都较严重.南京城郊气溶胶谱分布特征基本在0.65~2.1μm和5.8~9μm粒径段出现峰值.PM2.5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很大.城郊离子总质量浓度均是春冬季高于夏秋季,四季阴离子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阳离子,且这一特征在细粒子上表现明显.水溶性离子在气溶胶中所占比例是夏秋冬季城区高于郊区.南京城郊NO3-/SO42-年均值表明采样期间燃煤仍然是主要污染源,且该比值夏季最低,冬季最高.NH4+、K+、NO3-和SO42-主要富集在细粒子上;Na+、Cl-和NO2-在粗粒子和细粒子上都有富集;Ca2+、Mg2+和F-主要在粗粒子上富集.因子分析(FA)的方法表明南京城区气溶胶主要有3个来源.  相似文献   
839.
提出超声波和Fenton氧化协同作用来破解污泥,比较了单独的Fenton氧化和超声波耦合Fenton氧化对污泥粒径,溶解性物质和污泥上清液中多聚糖与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过Fenton氧化和超声波耦合Fenton氧化处理后,污泥比表面积明显增加,体平均粒径和索太尔平均径都明显降低,污泥的絮凝体结构遭到了氧化破解,污泥的脱水性能和稳定性能得到了改善.超声波耦合对于污泥破解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表现在污泥的比表面积变得更大,粒径降低幅度更明显.这2种氧化对于污泥中SCOD的增加促进作用都十分明显,Fenton氧化处理后污泥SCOD从120.45mg/L增加到585.47mg/L,增加3.9倍,而超声波耦合Fenton氧化处理后,污泥中SCOD则能从120.45mg/L增加到767.47mg/L,增加5.4倍.单独的Fenton氧化处理,污泥上清液中多聚糖最高浓度为209.74mg/L,相对于原污泥的57.81 mg/L增加了2.6倍,而超声耦合Fenton氧化处理后污泥上清液中多聚糖最高浓度则为433.68mg/L,相对于原污泥增加了6.5倍.2种氧化对上清液中的蛋白质的作用则是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840.
The deficiency trials of some trace metals (copper, nickel, zinc) were made in laboratory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reactors containing the inoculum of an industrial anaerobic sludge, a basal medium with the rest of nutrients and vitamins in comparison with a control reactor with the optimal doses of trace elements. From the main control parameters (alkalinity, acidity, DQO), no inactivation by deficit of essential elements was detected, but the control reactor showed greater mineralization and solid content, being necessary to make purge to avoid bulking. The inoculum has high metallic element contents, so the additional contribution produces high bacterial growth, also purge being necessary to avoid bulking. The purge, made after 120 days in continuous operation, eliminates a great quantity of solids and increases the volatile solids (VS)/total solids (TS) ratio. The comparison of the initial content of metallic elements in the solid and liquid phases with the contents after 120 days showed a progressive depletion of metals in all reactors without a clear appreciation of the lack of the studied metals. Finally, in 210 days, the reactors without addition of a metallic element accumulated greater quantity of major (Ca, Fe, Mg) and trace (Co, Ni, Cu) elements in the solid phase with respect to the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