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0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559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1613篇
综合类   1565篇
基础理论   2020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09篇
评价与监测   150篇
社会与环境   365篇
灾害及防治   9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4篇
  1973年   17篇
  1972年   16篇
  197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体积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长江三峡库区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体积的变化,探索影响其体积的主要水质因子,为河流水质评价提供依据.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对古夫河着生藻类和地表水采样11次,共鉴定着生藻类197种,检测水质指标10项.选取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Y)>0.02的着生藻类(共30种)作为优势种并计算体积;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优势种藻类在不同月份的体积变化.结果显示,硅藻门对冷暖季的变化较为敏感.将水质因子与优势种藻类体积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水质因子与藻类体积相关性大小为:溶解氧>氨氮>叶绿素a>酸碱度>硝态氮>总磷>水温>总氮>总有机碳>化学需氧量.Monte Carlo显著性检验结果为溶解氧和氨氮对着生藻类体积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叶绿素a、酸碱度和硝态氮.硅藻门藻类体积的变化可以判断古夫河水体中溶解氧、氨氮、叶绿素a、酸碱度、硝态氮的含量与变化.  相似文献   
992.
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与硅藻群落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河岸带土地利用对河流硅藻群落的影响,于2012年5月对太子河河岸带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用地、森林耕作用地、耕地、城镇建设用地)下38个采样点的硅藻群落和水环境特征进行采样分析. 结果表明:森林用地的指示种为膨大桥弯藻(Cymbella turgida)、优美桥弯藻(C. delicatula)、弧形峨眉藻(Ceratoneis arcus)、Gomphonema trancatum等寡污指示种;耕地的指示种为颗粒直链藻(M. granulate)、库津小环藻(Cyclotella kuetzingiana)、线形菱形藻(N. linearis)、尖布纹藻(Gyrosigma acuminatum)等污染指示种.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内,硅藻群落结构特征较为相似. 典范对应分析显示,ρ(CODMn)、ρ(SS)(SS为悬浮物)和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是影响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内硅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森林用地内硅藻生物指数(17.98)和硅藻属数量(17.33个)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2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54)最低;耕地内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最高,分别为3.37和0.82;城镇建设用地内物种丰富度(11.00)、硅藻生物指数(9.20)和硅藻平均密度(0.71×104 L-1)最低. 研究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对水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而影响硅藻群落的变化,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所占比例较高的河流水环境质量和硅藻群落状况最差;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硅藻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93.
围栏封育促进植被恢复效果研究方法很多,其中通过研究植被的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来阐述恢复状况仍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手段,但多样性测度对生物群落的自组织及有序性方面的特征描述欠缺,鉴于此,多样性与复杂性测度结合起来研究群落结构与功能显得更有意义。研究人工封育对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影响,必然有助于揭示生态恢复过程机理。目前,利用多样性与复杂性测度相结合来对群落结构进行量化研究不多,用于对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研究更少。本文通过样地调查,利用多样性和复杂性指数相结合定量研究半干旱区人工封育草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复杂性随封育年限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复杂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老封育区、新封育区丰富度指数整体高于对照区,说明封育有利于物种丰富度的增加。但随封育时间的延长,封育区的优势种占据主要的资源空间,丰富度指数降低。长时间封育,草场植被丰富度将发生规律性波动变化,低峰值和高峰值出现频率均约为4~5年/次。老封育区、新封育区的SW、SP多样性指数值大部分也高于对照区,说明封育措施增加草场植被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数受降水影响显著,当降水量增加或减少时,多样性指数也相应出现增加或减少,但降水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均匀度变化比较平稳,且指数值高于对照区,说明封育有利于均匀度的增加。(2)老封育区、新封育区总复杂性指数、无序结构复杂性指数值大部分比对照区指数值高,且指数波动相对平稳,说明封育区群落结构比对照区稳定,更适合荒漠草原植被的生长,封育增加了群落总复杂性、无序结构复杂性。封育也提高群落有序结构复杂性,但?  相似文献   
994.
铜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暴露会对生物产生毒害效应。针对我国南方城市某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参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淡水和海水水质指南》,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e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方法和联合概率曲线(joint probability curve,JPC)方法评价水体中铜的生态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水体中铜浓度的管理限值。根据该湿地生态保护区生物调查历史数据以及其他文献数据,整理了415个本地物种的清单,通过美国环境保护署ECOTOX数据库以及其他文献共获取了13个物种的毒性数据,构建了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对数Logistic分布、Logistic分布、BurrⅢ型分布和Gumbel分布等7个SSD模型。结果表明,利用13个本地物种铜毒性数据构建的SSD模型具有合理性,不同模型计算得到的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中铜的总体风险期望值为0.054~0.121。其中,BurrⅢ型分布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据此推导得到以保护水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铜的高可靠性与中等可靠性触发值分别为2.55μg·L~(-1)和1.41μg·L~(-1)。考虑到管理目标的可达性和现状的生态风险水平,提出该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中铜浓度的管理限值为3μg·L~(-1)。  相似文献   
995.
毒死蜱对我国南方稻区水域中12种淡水鱼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死蜱作为稻田常用农药,普遍存在于稻区沟渠、池塘和河流中,从而对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具有潜在风险。通过短期暴露试验,比较了毒死蜱在纯水、水-沉积物体系中对淡水鱼的毒性效应,进一步研究了毒死蜱在不同鱼体内的生物富集作用,以及对鱼脑Ach E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12种淡水鱼均表现为高毒或剧毒,最敏感的是太阳鱼,但体系中沉积物的存在会通过吸附作用降低农药对鱼类的毒性;毒死蜱在鱼体内表现为中等或高富集性,其中斑马鱼的富集系数最大;毒死蜱对鱼脑Ach E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虹鳟最敏感。研究结果为稻田常用农药对水生态环境中鱼类安全的风险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997.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techniques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promising approaches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from fossil fuel based power generation, which still accounts for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world. CCS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mitig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with the additional advantage that it allows continuing use reliable and inexpensive fossil fuels. However, CCS retrofit entails major capital costs as well as a reduction of overall thermal efficiency and power output. Thus, it is essential for planning purposes to implement the minimal extent of CCS retrofit while meeting the specified carbon emission limits for the power sector.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plan for compensatory power generation capacity to offset energy losses resulting from CCS retrofit. In this paper, an algebraic targeting technique is presented for planning of grid-wide CCS retrofits in the power generation sector with compensatory power. The targeting technique is developed based on pinch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methodologies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case studies based on grid data in India and the Philippines.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CCS technology and compensatory power source which satisfy emission limits.  相似文献   
998.
Al13形态的凝胶层析分离及分离级分特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并采用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透射电镜(TEM)和ZATESIZER测定仪对分离纯化过程中所得3个级分进行了分析表征和电荷特性的研究;采用烧杯实验法对3个级分处理实际和模拟水样的混凝效果进行了对比性研究.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TEM结果表明,在层析法分离中级分随着洗脱时间延长按分子的大小依次洗脱下来,因此截取中间组分即可得到含量95 %左右的纳米Al13形态;电荷特性和混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3个级分其他两者具有更好的除浊、除腐殖酸和脱色效果,并且具有更强的电中和能力,因此Al13形态是一种具有较高正电荷和较高的水解稳定性以及宽的pH适用范围,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Al形态.  相似文献   
999.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具有多重价值,如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不但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存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保护区、整个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点及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保护该区生物多样性的对策措施:①加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工作。②加强保护区的建设。③加大立法与执法制度。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⑤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参与。⑥加强当地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建设。⑦在保护区推行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000.
生态城市规划需要优先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而生态城市规划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起点,因此在规划中需要优先考虑城市经营成本问题、人力资源转化问题、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和增长空间控制问题,从而使城市的生态设计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