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3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500篇
安全科学   545篇
废物处理   144篇
环保管理   616篇
综合类   1764篇
基础理论   26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56篇
评价与监测   115篇
社会与环境   175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简要介绍了江苏苏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OI^2-WFGD-Ⅱ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特点、设备布置、技术参数、设备国产化以及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992.
以毒攻毒法是现代环境工艺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论述了以毒攻毒法的定义,枚举了该法在环境工艺中的应用成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993.
从安全生产科研队伍和中介机构、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科技成果产出、科研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安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从安全科技体制机制、基础条件、基础理论研究、投入等方面探讨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严重不足;提出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在安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推广应用、资源整合、科研机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成绩突出,问题也很多,应该用创新和改革的思路及勇气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科技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94.
为了促进技术变迁因素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分析其以往对环境的影响,为我国的技术政策提供支持。使用动态基期,用统计方法定量计算了 1994~2004年各年度技术变迁因素对我国主要空气和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按是否以削减污染为直接目标,可将技术变迁分为2类:(1)生产工艺的变化。这种技术变化不以污染削减为直接目标,但会影响到生产投入物的数量和种类、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并因此影响到最终的污染强度和排放量。(2)污染削减技术的变化。这种技术变化以污染削减为直接目标。利用环境统计年鉴中的污染削减量数据将技术效应分解为2部分:源自污染削减技术和源自生产工艺,发现从总体上看技术变迁降低了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其中污染削减技术对所有污染排放量的下降都起了积极作用,但伴随较大的年度变化。生产工艺变化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方向不同。可见中国目前的污染削减主要依靠“末端”污染削减技术,“过程控制型”生产工艺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也反映出目前技术变迁尚未向“环境友好型”演进。因此,要促使我国技术变迁向“环境友好型”演进,特别需要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5.
根据国标测定单丝滤布的孔径、过水通量及透水阻力,从而优选出过滤性能最优的滤布。探究了悬浮物粒径、浓度及比表面积对单丝滤布过水通量的影响,并采用HERMIA模型分析了单丝滤布的堵塞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粒径越大单丝滤布过水通量的下降越明显,过滤后悬浮物中位粒径与滤布孔径的比值均在0.36~0.46;悬浮物的浓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小,在滤布表面的架桥作用越强,形成的滤饼层孔隙越小,滤布越容易被污染。  相似文献   
996.
火电厂燃煤过程排放的污染物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是实现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有效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介绍了目前我国火电厂烟气的CEMS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7.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that were, and are being, used to facilitate the transition from scientific developmentto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of the South African River Health Programme (RHP). Theoretical models from the field of th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re used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that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grammes, and the RHP in particular. Four key components of the RHP design are analysed,namely the (a) guiding team, (b) concepts, tools and methods, (c) infra-structural innovations and (d) communication. These key components evolved over three broad life stages of the programme, which are called the design, growth and anchoring stages.  相似文献   
998.
Electrokinetic-enhanced phytoremediation of soils: Status and opportuniti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hytoremediation is a sustainable process in which green plants are used for the removal or elimination of contaminants in soils. Bo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ntaminants can be removed or degraded by growing plants by several mechanisms, namely phytoaccumulation, phytostabilization, phytodegradation, rhizofiltration and rhizodegradation. Phytoremediation has several advantages: it can be applied in situ over large areas, the cost is low, and the soil does not undergo significant damages. However, the restoration of a contaminated site by phytoremediation requires a long treatment time since the remediation depends on the growth and the biological cycles of the plant. It is only applicable for shallow depths within the reach of the roots, and 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y largely depen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and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contaminants. The combination of phytoremediation and electrokinetics has been proposed in an attempt to avoid, in part, the limitations of phytoremediation. Basically, the coupled phytoremediation–electrokinetic technology consis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 low intensity electric field to the contaminated soil in the vicinity of growing plants. The electric field may enhance the removal of the contaminants by increas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contaminants.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coupled technology are: the use of AC or DC current, voltage level and mode of voltage application (continuous or periodic), soil pH evolution, and the addition of facilitating agents to enhance the mo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the contaminants. Several technical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still remain that must be overcome through future research for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is coupled technology at actual field sites.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电解锰废水处理技术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4层10指标3方案的技术评价体系,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性能3个方面,对3种电解锰废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对3种技术进行评分。结果表明,电解锰废水全过程控制技术由于低廉的运行成本,较易运行,较高的锰、铬、氨氮去除率和回收率等优点使其总评分高于其他2种技术,是电解锰废水处理技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00.
长庆气田甲醇污水水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长庆气田天然气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甲醇污水水质复杂,区域差异大,只有正确认识甲醇污水水质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甲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平稳、安全运行。文章分析了靖边气田、榆林气田、苏里格气田甲醇污水水质特点,对以上气田水质进行综合比较。应根据含醇污水水质特点,随着水质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工艺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