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王伟 《劳动保护》2014,(12):86-87
<正>煤气作业时存在着中毒、着火、爆炸等危险,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杜绝煤气事故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保证煤气设备的严密性,即不向外部泄漏煤气,不向隔断装置的另一侧泄漏煤气;二是带煤气作业时做好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长管呼吸器,使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等;三是煤气设备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控制好煤气区域的点火源;四是保持煤气设备附属设施完好。本文参照了GB 6222-200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相关操作规程,列举了煤气作业中的部分隐患,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2.
为探究海洋中一氧化碳(CO)的排放对全球碳循环的意义,于2019年冬季采用顶空法对黄海和东海CO的分布和海-气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气中CO的体积分数为239×10-9~941×10-9,平均值为(588±155)×10-9.大气中CO体积分数最高值出现在北黄海近岸站位,最低值出现在东海南部,整体呈现黄海高、东海低的特点,且表现出明显的由近岸向外海降低趋势.表层海水CO浓度为0.39~2.80 nmol·L-1,平均值为(1.23±0.45) nmol·L-1.表层海水CO浓度高值区出现在东海东部,低值区出现在东海南部,受太阳光辐射和水团影响较大.CO的垂直分布上,浓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表层,随深度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表层海水中过饱和系数α为0.99~8.67,平均值为2.61±1.42.CO海-气通量的变化范围为-0.05~41.38 nmol·m-2·h-1,平均值为(9.80±9.70) nmol·m-2·h-1.表层海水中CO浓度大多是过饱和的,表明冬季黄海和东海是其上方大气的源.这些数据对于估算全球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研究炭黑生产尾气中可燃气态污染物CO、H2及CH4等的净化及其余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接燃烧法,不仅可将炭黑尾气中可燃气态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CO2和H2,O,并可回收利用燃烧热,使炭黑生产余热利用率提高40%以上。直接燃烧装置可采用低热值尾气余热锅炉,并配置发电机组,即炭黑尾气发电。经济技术评价表明,采用直接燃烧法和炭黑尾气发电,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94.
海洋是大气中一氧化碳(CO)的重要来源,河口区域在调节气候活性气体收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长江口作为典型河口在全球海洋CO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地位,并进一步了解河口区域海水和大气中CO浓度的变化情况。本文基于2021年冬季和夏季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现场调查,对该海域CO分布、海-气通量和微生物消耗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和夏季调查海域大气中CO的体积分数平均值分别为(530.39±120.40)×10-9和(416.91±102.01)×10-9,大气中CO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受光照强度和陆源输入有机物的影响,夏季表层海水中CO的浓度平均值[(4.52±2.13) nmol/L]显著高于冬季[(1.30±0.79) nmol/L];相应地,夏季海—气通量平均值[0.95μmol/(m2·d)]亦显著高于冬季[0.10μmol/(m2·d)]。冬季的微生物消耗速率常数(kbio)的平均值[(0.46±0.31)/h]明显高于夏季[(0.26±0.07)/h...  相似文献   
95.
通过实验较系统地研究了火源房间烟气出口面积与远离火源位置烟气浓度的关系,主要探讨了一氧化碳浓度峰值的大小和到达峰值的时间与烟气出口流通面积和燃料质量的关系,并给出了初步的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96.
高效、多功能一氧化碳防护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效、多功能的钯-炭型(Pd/C)一氧化碳(CO)常温催化剂。装罐试验表明:在该催化剂装药量为35~50g的条件下,对模拟呼吸量为30L/min、初始CO浓度为3125mg/m^3的CO净化率大于99.5%,防护时间可达数小时,同时对氢氧酸(HCN)、有机气体等具有很好的综合防护效果。与传统的霍加拉特剂相比,该催化剂具有防护效能高、抗温性和抗陈化性强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97.
一直以来火灾次生/伴生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估是各类企业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重点之一。以山东济南某废纸回收企业的原料仓库突发火灾为例,评估火灾次生/伴生污染物一氧化碳的环境风险。采用AFTOX模型模拟了突发火灾次生/伴生污染物一氧化碳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事故风险预测,同时提出火灾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8.
刻意追求锐意进取(江汉石油管理局环境监测中心)目前我站设有水质、生物、大气、噪声、土壤监测、技术研究室等,共有大中型仪器设备132台,价值131万元。1993年我站新增了“66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890型气相色谱仪”、“UV—160A型紫外...  相似文献   
99.
DyFeO3上CO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yFeO3钙钛矿结构用XRD测定,催化剂对CO的氧化还原机理用CO还原脉冲及O2再氧化脉冲证实,在DyFeO3上CO氧化动力学服众Redox机理方程,用正交设计法估计动力学方程中参数,讨论了幂函数速率方程及Redox机理方程中CO反应级数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0.
针对焦炉地下室易发生CO泄漏事故的现状,在深入分析炼焦工艺的机理,煤气和CO的性质和成因后,研制出一套一氧化碳微机监控系统,并较为详细地叙述了控制系统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