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乙醛清洁生产工艺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砺  高俊  魏宁 《化工环保》2000,20(5):36-39
在对乙醇路线制备乙醛生产过程中乙醛分离提纯工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废水循环回用的乙醛清洁生产工艺,运用序贯模块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出一系列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达到减少废水排放量、提高非目标产物出口浓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乙醛是一种活泼的有机物,在存储、罐装过程中会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快速的放热反应,处理不当,会造成爆炸、中毒、冻伤等重大恶性事故。2002年12月2日,扬子石化股份公司发生一起乙醛聚合未引起火灾、爆炸的事故,虽未引起重大恶性事故,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后,我们从生产、贮存、装车等环节对乙醛聚合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3.
餐馆排放油烟气中羰基化合物浓度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餐馆排放的油烟烟气中羰基化合物的研究,发现在20种目标化合物中检测到18种,其中乙醛的浓度最高,其次是甲醛和丙酮。从分布上来看,直链的羰基化合物的浓度远远高于支链和环状的羰基化合物的浓度。因为无论是烹调油或者食物加热时都可以产生大量的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实验室乙醛对鲢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乙醛对鲢鱼幼鱼的急性毒性48hLC50为14618mg/L,其安全浓度为1462mg/L。  相似文献   
35.
36.
非金属材料在两种温度下乙醛脱气的数学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种常用的非金属材料--舱室用长效防腐涂料作为实验样品,密封于实验箱中,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脱气,应用转化/气相色谱法在90 d的时间内对脱出的乙醛浓度进行连续测试,并作拟合与回归曲线,得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7.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分析技术,采用NaHSO3与半胱胺衍生化方法,测定了气态乙醛在衍生化反应过程中的碳同位素效应,探讨了采用该方法测定大气乙醛碳同位素组成的可行性。试验测定了乙醛、衍生剂半胱胺及相应衍生物的碳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乙醛衍生物的δ13C测量值与理论值的偏差范围为0.11‰~0.35‰,在仪器精密度范围内(<0.50‰),即在衍生化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碳同位素分馏。采用该方法初步测定了大气中乙醛的碳同位素组成,实测数据显示,广州地化所和肇庆鼎湖山大气乙醛δ13C平均值分别为(-34.21±0.27)‰和(-31.23±0.16)‰,相同采样点的大气乙醛碳同位素组成基本不变,可见该方法可作为研究大气乙醛不同排放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8.
39.
苯系物光催化开环降解产物低级醛类的健康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连续流配气系统,利用氮掺杂TiO2,在UV(4 W,254 nm)光照下光催化降解(PCO)室内甲苯和苯甲醛污染物,运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实时检测气相中间产物,应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分析甲苯、苯甲醛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健康效应.结果表明,甲苯和苯甲醛转化率和矿化率较高,但如乙醛和甲醛等低级醛类(VAs)中间产物形成潜在的健康风险,常规的转化率和矿化率指标不能全面表征苯系物的光催化过程的健康风险.乙醛极易在气相积累,是影响健康风险变化的关键;甲醛的摩尔分数稳定在较低水平,但其影响不可忽视.甲苯和苯甲醛降解过程的健康风险指数增大因子(η)随VAs积累而增大,最大值分别为8 499.68和21.43,VAs的贡献率为99.3%和98.3%;光催化降解稳定后η分别为236.09和2.30,VAs的贡献率为97.9%和97.8%;η平均值(30 min)分别为932.86和8.52,VAs的贡献率为98.5%和98.0%.由此提出了以低级醛类健康风险指数增大因子贡献值(ηVAs)表征苯系物光催化安全降解过程的特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0.
于2018、2020和2021年秋季(9月25日~10月31日)在深圳市典型工业区开展了大气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及其前体物VOCs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大气光化学污染状况,并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气象因素和前体物等对PAN生成影响.观测期间,PAN平均浓度呈现出2018年(1.01×10-9)>2021年(0.90×10-9)>2020年(0.63×10-9),日变化特征表明不同年份的PAN夜间背景浓度相当,年际间浓度差异取决于日间光化学反应生成.PAN和O3之间相关性良好,R2为0.64~0.75.GAM模型结果表明,多因子分析能很好的表征PAN与气象、关键前体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的调整判定系数R2达到了0.85~0.95,显著优于单因子分析.Ox、NO2光解速率(JNO2)、气温、相对湿度、乙醛和NO等因子与PAN浓度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其中,Ox、JNO2以及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