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于2018、2020和2021年秋季(9月25日~10月31日)在深圳市典型工业区开展了大气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及其前体物VOCs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大气光化学污染状况,并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气象因素和前体物等对PAN生成影响.观测期间,PAN平均浓度呈现出2018年(1.01×10-9)>2021年(0.90×10-9)>2020年(0.63×10-9),日变化特征表明不同年份的PAN夜间背景浓度相当,年际间浓度差异取决于日间光化学反应生成.PAN和O3之间相关性良好,R2为0.64~0.75.GAM模型结果表明,多因子分析能很好的表征PAN与气象、关键前体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的调整判定系数R2达到了0.85~0.95,显著优于单因子分析.Ox、NO2光解速率(JNO2)、气温、相对湿度、乙醛和NO等因子与PAN浓度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其中,Ox、JNO2以及乙...  相似文献   
42.
为了获得机动车排放源中乙醛的δ13C(稳定碳同位素丰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不同负荷下的发动机台架试验,采集不同怠速下的机动车尾气样品.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分析乙醛δ13C值,并与ρ(乙醛)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①在发动机燃烧过程中,乙醛的生成和消除反应同时存在. 在发动机低负荷运行时,乙醛的δ13C分馏值为负(-1.4‰~-0.4‰),表明生成反应占主导;而在高负荷运行时,分馏值为正(0.5‰~1.3‰),表明消除反应占主导. ②乙醛的δ13C值与其质量浓度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受发动机燃烧温度和尾气净化装置的影响. 整车尾气中乙醛的δ13C值在-29.1‰~-24.4‰之间,平均值为-26.5‰±1.6‰. 其中,汽油车为-25.9‰~-24.4‰,平均值为-24.9‰±0.5‰;柴油车为-29.1‰~-27.0‰,平均值为-28.0‰±0.6‰. ③南方机动车尾气排放源与植物排放源中的乙醛的δ13C值范围不同,表明δ13C值可用于大气乙醛的源解析. 通过机动车尾气中c(乙醛)/c(CO2)估算广州汽油车和轻型柴油车乙醛的排放因子,二者分别为(13±16)和(169±106)mg/L.   相似文献   
43.
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在聚酯废气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松  商晓艳  申开莲 《化工环保》2002,22(4):228-231
采用直接进样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可同时测定聚酯废气中乙烯、乙醛、乙酸、2-甲基-1,3-二氧戊环、三聚乙醛等污染物含量。进样量为1mL时,方法对乙烯、乙醛、乙酸、2-甲基-1,3-二氧戊环、三聚乙醛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0mg/m^3,2.3mg/m^3,7.3mg/m^3,2.7mg/m^3,3.3mg/m^3,回标回收率为92.0%-97.9%,相对标准偏差为1.8%-2.9%。对某煤厂聚酯废气进行实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传统水处理工艺和粉末活性炭吸附、吹脱及臭氧氧化等几种常见应急净水技术对乙醛的处理效果,发现其对水中乙醛的控制效果不佳;活性炭对乙醛吸附效果不佳,导致滤池穿透时间极短,新炭也仅为10 h左右,不足以应对乙醛污染.微生物对乙醛降解作用显著,驯化后的生物活性炭滤池(BAC)13 min内可将水中1.5 mg/L的乙醛降低到标准限值0.05 mg/L以下.水厂在用活性炭滤池中的微生物菌群实验条件下驯化时间约为4~30 h,原有菌落成熟且稳定的活性炭需要的驯化、调整时间反而更长.通过抑制颗粒活性炭表面原微生物活性或人工投加驯化菌种可有效地将驯化时间从30 h左右缩短至4 h以下.  相似文献   
45.
污水处理系统臭气污染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污水处理系统中臭气来源和特征的分析,系统地阐述臭气产生的原因和测定、处理方法,指出对臭气控制是今后污水处理系统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6.
浙江嘉兴农场大气羰基化合物水平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嘉兴农场的大气羰基化合物水平进行了研究,利用液相双质谱(LC-MS/MS)进行样品分析,检测出32种羰基化合物.结果表明,甲醛、乙醛、壬醛/2-壬酮和十二醛为最为丰富的羰基化合物,其平均浓度分别为13.99,8.76,7.77,7.13μg/m3,分别占羰基化合物总量的18.29%,11.45%,10.16%,9.32%.光化学反应和植物排放,尤其是水稻的排放,是嘉兴农场大气羰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水稻收割活动还是乙醛和己醛的另一个来源.羰基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甲醛与乙醛之间有显著线性相关(r=0.58,P0.70,表明庚醛与乙醛及其他高分子的羰基化合物亦有相同来源;十一醛、十二醛、十三醛、辛醛、癸醛和壬醛/2-壬酮之间的线性相关在0.95~0.99范围(P<0.01),表明其来源极为一致.  相似文献   
47.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乙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乙醛的方法,并对顶空进样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精密度为5%~8%.加标回收率为93%~102%,检测限为0.03mg/L。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地表水中乙醛的测定。  相似文献   
48.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分析技术,采用NaHSO3与半胱胺衍生化方法,测定了气态乙醛在衍生化反应过程中的碳同位素效应,探讨了采用该方法测定大气乙醛碳同位素组成的可行性。试验测定了乙醛、衍生剂半胱胺及相应衍生物的碳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乙醛衍生物的δ13C测量值与理论值的偏差范围为0.11‰~0.35‰,在仪器精密度范围内(<0.50‰),即在衍生化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碳同位素分馏。采用该方法初步测定了大气中乙醛的碳同位素组成,实测数据显示,广州地化所和肇庆鼎湖山大气乙醛δ13C平均值分别为(-34.21±0.27)‰和(-31.23±0.16)‰,相同采样点的大气乙醛碳同位素组成基本不变,可见该方法可作为研究大气乙醛不同排放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9.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和丙烯腈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吹扫时间和温度的优化,同时对线性范围、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和7个工作日连续校准等进行实验。在50℃下,吹扫时间为20min时。该方法乙醛、丙烯醛和丙烯腈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mg/L、0.007mg/L和0.004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5.1%、3.1—6.8%、1.7%~5.6%,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6%~108%、92.0%-107%、95.3%~105%。结果表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和丙烯腈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好,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和甲醛的方法并优化了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高效,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分别为0.037、0.012、0.0006mg/L,相对标准偏差在3.9% ~15.8%之间,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73.0% ~118%之间,能很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相关项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