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Cu( Ⅱ )印迹壳聚糖交联膜的表征及其吸附热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采用分子印迹、化学预交联交联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Cu(Ⅱ)印迹壳聚糖交联膜(IMCu(Ⅱ)-E-CTS),对该膜的孔隙率、溶胀率、氨基含量、表面形态、官能团以及结晶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膜对低浓度(20~70 mg.L-1)Cu(Ⅱ)的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IMCu(Ⅱ)-E-CTS孔隙率、溶胀率和氨基含量分别为76.9%、109%、4.26 mmol.g-1;与壳聚糖膜(CTS)相比,IMCu(Ⅱ)-E-CTS溶胀率降低了44.0%、孔隙率升高了528%、氨基含量降低了16.5%;与壳聚糖交联膜(E-CTS)相比,其氨基含量升高了24.6%;与CTS和E-CTS相比,IMCu(Ⅱ)-E-CTS的表面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内部结构变得疏松;与CTS相比,IMCu(Ⅱ)-E-CTS分子链具有不规整性,结晶能力降低.在含等浓度Cu(Ⅱ)、Ni(Ⅱ)、Zn(Ⅱ)混合溶液中,IMCu(Ⅱ)-E-CTS对Cu(Ⅱ)表现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IMCu(Ⅱ)-E-CTS对Cu(Ⅱ)浓度为20~70 mg.L-1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曲线(R2>0.99),该吸附是自发、放热、熵减小的过程.  相似文献   
72.
以硅胶为基质的交联壳聚糖对Ni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硅胶为基质的交联壳聚糖作为重金属Ni^2 的吸附剂,对影响该吸附Ni^2 的因素及吸附剂的再生和其吸附能力的变化,吸附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吸附剂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对Ni^2 的最高吸附量按每克壳聚糖计可达650mg/g,且吸附平衡时间短。在柱法实验中其吸附率在99.9%以上。  相似文献   
73.
为了实现对不同温度下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检测,提出基于量化回归分析的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检测方法。构建不同温度下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统计数据分析模型,采用谱特征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温度下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谱分析,提取反映不同温度下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谱信息特征量,采用关联特征分析和定量递归图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温度下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自适应检测,构建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模糊相关性统计分析模型,结合模糊参数自适应寻优控制方法,实现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检测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电缆绝缘老化程度检测的准确性较高,检测结果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74.
巯基树脂的合成及对Hg2+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为前驱体,经一系列反应合成了一种苯环上含巯基的离子交换树脂(巯基树脂),研究了其对水中Hg2+的吸附特征. 巯基树脂的红外与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巯基官能团成功地嫁接到树脂表面,树脂中b(巯基)为2.89 mmol/g. pH对吸附的影响较大,当pH为1时,巯基树脂对Hg2+的吸附量很低,因此,可以用酸洗树脂使其再生. 当pH为2~7时,巯基树脂对Hg2+的吸附量相差不大. 巯基树脂对水中Hg2+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吸附,吸附量高达14.500 mg/g,且符合Langmuir模型. Hg2+在巯基树脂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于初始ρ(Hg2+)为1 mg/L的溶液,吸附后最终ρ(Hg2+)可降到0.003 mg/L.   相似文献   
75.
气态甲醛致小鼠骨髓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吸入性甲醛能否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产生遗传毒性,以SPF级昆明雄性小鼠为材料,采用动态吸入方式连续染毒72h,取骨髓细胞,测定DNA-蛋白质交联.结果发现,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0、0.5、1.0、3.0mg·m-3),小鼠骨髓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系数逐渐升高,0.5mg·m-3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1.0、3.0mg·m-3组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甲醛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6.
六价铬在具有渗透性反应墙的渗流槽中迁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  仵彦卿 《生态环境》2010,19(8):1941-1946
地下水中六价铬的污染修复是目前地下水污染修复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以室内模拟为基础,进行了六价铬[Cr(Ⅵ)]随水流迁移的渗流槽实验,以及利用课题组研发的新型壳聚糖材料填充渗透性反应墙(PRB),进行六价铬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重金属迁移实验中,地下水的流速是影响Cr(Ⅵ)在含水层中迁移的主要因素,含水层介质的变化都会对Cr(Ⅵ)的迁移发生重要的影响。实验过程中,从进水口到出水口各个取样点依次出现Cr(Ⅵ)的质量浓度峰值,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质量浓度峰值没有减少的趋势,证明了Cr(Ⅵ)在含水介质中基本上没有吸附。Cr(Ⅵ)的质量浓度峰值在含水介质中的持续时间不长,由于弥散作用造成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的较明显的拖尾现象。模拟渗透性反应墙的实验中,在同样的流速条件下,Cr(Ⅵ)的质量浓度峰值的出现时间相对先前的实验有明显滞后,并且质量浓度也有明显的减少,说明新型壳聚糖材料对Cr(Ⅵ)有较高的吸附作用,再达到质量浓度的峰值后,墙体后面的采样口中Cr(Ⅵ)的质量浓度减少的更为平缓,说明随着水流的流动,吸附在壳聚糖材料上的Cr(Ⅵ)有缓慢的析出。  相似文献   
77.
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材料,探讨了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对赤子爱胜蚓(Esisenia foelide)的毒性.DEHP染毒剂量:0、0.2、0.4、0.8、1.6mmol·L-1,染毒2h后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细胞匀浆DNA-蛋白质交联(DPC)系数,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DEHP染毒浓度的增加,赤子爱胜蚓细胞匀浆的DPC系数显著升高(F=14.1,p<0.01),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r=0.8877,p<0.05),而MDA含量变化不显著,各染毒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27,p>0.05).以上结果表明,实验浓度的DEHP暴露可使赤子爱胜蚓体细胞发生显著的DNA蛋白质交联,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8.
采用改进的滴加成球法合成壳聚糖树脂,用环氧氯丙烷对树脂进行交联,制备新型壳聚糖交联树脂.研究了交联树脂对Cr(Ⅵ)的吸附效果,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Cr(Ⅵ)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各因素中pH值对壳聚糖交联树脂吸附Cr(Ⅵ)影响较大.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的Cr(Ⅵ)溶液,壳聚糖交联树脂投加量为1 g/L,pH=3,温度为25℃,吸附2h时可达到最大吸附容量(72 mg/g).用Langmuir 等温模型和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对树脂的吸附过程进行线性拟合,R2分别为0.999 9和0.999 7,模型计算的饱和吸附容量qmax(73.53 mg/g)和平衡吸附量qe(29.23mg/g)与试验结果(72.10 mg/g和27.73 mg/g)基本吻合.Fick扩散模型表明,树脂对Cr(Ⅵ)的吸附可分为3个阶段,说明Cr(Ⅵ)的去除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isononyl phthalate,DINP)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氧化损伤机制,以昆明雄性小鼠为受试动物,随机分为7组,包括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4个DINP暴露组(0.2、2、20和200 mg·kg~(-1))和褪黑素(melatonin,Mel)对照组50 mg·kg~(-1)、Mel处理组(200 mg·kg~(-1)DINP+50 mg·kg~(-1)Mel),灌胃14 d。以睾丸组织匀浆测定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以睾丸组织细胞测定DNA-蛋白交联(DPC)系数。随着DINP暴露剂量的增加,DINP暴露组睾丸组织ROS、8-OHdG含量和DPC系数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Mel处理组ROS、8-OHdG含量和DPC系数相应降低,GSH含量逐渐上升。雄性小鼠睾丸组织形态观察结果表明,随着DINP暴露剂量的增加,小鼠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较高剂量(≥20 mg·kg~(-1))的DINP能造成小鼠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和氧化损伤,50 mg·kg~(-1)Mel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有效对小鼠睾丸组织起保护作用,使组织损伤减轻,即生殖毒性减弱。  相似文献   
80.
改性淀粉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琳  季靓  相波  李义久 《化工环保》2007,27(6):563-56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交联、间接醚化、胺化以及cs:亲核加成反应,得到二硫代氨基甲酸基(DTC)改性淀粉(DTCS),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交联度、醚化温度、氯含量及胺化剂对DTCS捕集重金属离子效果的影响。优化后的DTCS合成条件:交联淀粉(CS)沉降积为30—34mL,醚化温度为80℃,氯质量分数为7.82%,胺化剂为二乙烯四胺。实验结果表明,DTCS对Cu^2+,Pb^2+,Zn^2+,Cd^2+,Ni^2+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对Cu^2+,Pb^2+,Zn^2+,Cd^2+,Ni^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85,0.83,0.65,0.74,0.47mmo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