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1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222篇
安全科学   180篇
废物处理   234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2059篇
基础理论   497篇
污染及防治   760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采用氯离子(Cl)作为阴离子活化剂,活化单过硫酸氢钾(PMS)氧化降解甲氧苄啶(TMP).研究了Cl/PMS体系降解TMP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同时考察了Cl浓度、PMS投加量、初始pH值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研根据中间产物推断了TMP降解路径.实验结果表明,Cl/PMS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是Cl和PMS直接反应生成的活性氯.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随着Cl浓度和PMS投加量增加,反应速率常数kobs增大;初始pH范围在5.0~9.0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大,TMP的去除率先减小后增大;TMP主要经历了氯取代和羟基取代过程,其核心结构上没有实质性的分解.  相似文献   
972.
建立膜电解电化学氢自养MBBR反应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用于去除水中高氯酸盐,微生物利用阴极电解产生的氢气将高氯酸根还原为氯离子,而后氯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析氯反应生成活性氯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从而实现高氯酸根的深度转化.利用该反应器研究了高氯酸根的转化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进水ClO4-浓度为(4.98±0.091)mg/L,维持HRT(水力停留时间)为4h,施加电流由6mA增加至15mA,反应器对高氯酸根的去除率由(39.75±2.09)%增加至(98.99±0.05)%,总出水活性氯浓度由(0.057±0.003)mg/L增加至(0.070±0.002)mg/L,pH值稳定在7.96~8.11,浊度较低为(0.89±0.27)NTU.进一步增大施加电流(20mA),导致阴极室溶液pH值超过9.5,进而影响微生物活性,去除率急剧下降至(30.75±1.19)%.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反应器内微生物形貌,发现反应器内微生物均附着于填料表面,以短杆菌为主,增殖缓慢.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及运行第24d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器运行过程中,菌群多样性下降,Thauera菌属为主要的氢自养还原优势菌属,其丰度达到8.25%.  相似文献   
973.
g-C_3N_4/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酸化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偏钛酸和三聚氰胺为原料,经煅烧制备g-C_3N_4/TiO_2复合纳米光催化剂,研究不同原料配比、煅烧温度和升温速率等制备条件对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UV-Vis DRS、FT-IR、XRD、TEM和PL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可见光条件下,用制备的复合催化剂降解亚甲基蓝,考察了催化剂酸化改性处理对亚甲基蓝光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偏钛酸)∶m(三聚氰胺)为1∶4、煅烧温度为500℃、升温速率为10℃/min时,g-C_3N_4/TiO_2复合纳米材料对20 mg/L亚甲基蓝的可见光降解效率最高,其3 h时降解率可达99.64%。经酸化改性处理后的催化剂,其电子空穴复合率被有效降低,光催化性能得到提高。此外,光催化机理的研究表明,·O_2~-是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74.
以Bi(NO_3)_3、KBr、Na_2S和Cd(NO_3)_2等为原料,依次采用溶剂热法和多次浸渍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活性的BiOBr/CdS复合微球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作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光照时间为120min时,罗丹明B染料的降解率可达85%,相对于纯的CdS和BiOBr而言,所制备的BiOBr/CdS异质结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主要原因可归因于异质结结构能很好地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  相似文献   
975.
为研究不同来源的大气颗粒物中PM2.5对人体的健康毒性效应,于2016年1-3月在南京市交通源区、化工园区、生活区等代表性站点分别采集PM2.5样品,分析其水溶性离子和金属元素含量,并以PM2.5对人体肺上皮细胞A549染毒24 h,研究暴露于不同来源颗粒物后的细胞活性和氧化损伤程度.结果表明:交通源区和化工园区日均ρ(PM2.5)远高于生活区,3个区域均含有大量二次污染物,其中SO42-、NO3-和NH4+占PM2.5总离子质量的80.6%~85.0%.交通源区PM2.5中w(Zn)较高,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柴油发动机排放;而化工园区PM2.5中w(Cu)、w(Pb)和w(Mn)均高于其他站点.将PM2.5染毒剂量设定为50、100、200、400 μg/mL,各站点颗粒物均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存活率,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化工园区对细胞存活率的半抑制浓度(IC50=229.1 μg/mL)最低,而在高暴露浓度(200 μg/mL)下化工园区诱导产生的活性氧(ROS)最少.因此,南京地区主要受二次污染影响,机动车污染正在加剧;化工园区的颗粒物具有较大的细胞毒性,而较低的氧化损伤程度可能与该站点颗粒物中较低的w(Zn)以及测试暴露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76.
为了研究活性化合物热稳定性预测技术,调研了国内外活性化合物热稳定性预测技术的发展情况,综述了活性化合物起始放热温度、分解热、自加速分解温度的预测方法,着重介绍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研究方法在热稳定性预测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活性化合物热稳定性预测早期研究情况。基于量子力学计算的QSPR研究情况、QSPR数据样本的选取、分子描述符的选取、QSPR建模方法的选择,提出了热稳定性QSPR预测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热稳定性QSPR预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7.
采用有机液相合成法合成ZnO纳米材料,分析了制备ZnO纳米材料的机理,研究了配比、煅烧、煅烧温度等因素对制备的ZnO纳米材料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影响。通过TEM,XRD,XPS等手段对其成分、形貌及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ZnO纳米材料煅烧前粒径为5.9 nm,煅烧后粒径为37.1 nm,煅烧可以提高其光催化性能,最佳原料配比为5∶1,最佳煅烧温度为500℃。  相似文献   
978.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不同掺杂量的Sm~(3+)-BiPO_4光催化剂。用XRD,EDS,SEM和DRS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特性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Sm~(3+)-BiPO_4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适量的钐掺杂使BiPO_4光催化活性提高了30%。当钐掺杂量为5%时,紫外光照射90 min,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86.1%。  相似文献   
979.
采用以离子液体为模板剂,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探索了合成N-甲基咪唑的实现条件,用微波法实现离子液体中间体及离子液体[bmim]BF4的合成,以合成的离子液体[bmim]BF4为模板制备纳米级光催化剂二氧化钛,研究该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在离子液体辅助下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粒径更小,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降解性能,光催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80.
总结了汽车4S店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来源及危害,在评价常规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催化燃烧、光催化、等离子体技术的成本,并提出适合处理4S废气的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