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01篇
安全科学   468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237篇
综合类   1138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162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针对国内某油田拟建设的国内首个酸气注入工程进行酸气回注管道泄漏扩散模拟,研究了不同泄漏口径、大气稳定度、风速条件、泄漏时间等对酸气在纵向和横向条件下的扩散距离影响,制定了应对酸气管道泄漏的紧急关断和放空燃烧措施,提出了应急处置措施,划分了泄漏应急响应区,可为首个酸气回注工程设计提供安全部署指导。  相似文献   
72.
针对水泥生料开展了氮吸附与SEM测试分析,研究了水泥生料的比表面积,孔径结构和微观表面积。同时,利用管式回转炉和控温立式炉联用装置研究了砷元素在水泥生料上的吸附冷凝特性。结果表明,水泥生料的比表面积很小,微观表面结构致密无孔,砷元素主要是冷凝在生料表面上。进入吸附冷凝炉的重金属可以分为3部分,第1部分冷凝在管壁上,占80%左右;第2部分吸附/冷凝在生料上,占10%左右;第3部分随烟气释放到空气中,不到10%。水泥生料对砷的吸附冷凝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水泥生料对砷的吸附冷凝特性可用双常数速率方程拟合,拟合效果较好,计算得表观活化能在6~7 kJ/mol之间。此外,砷的初始浓度对水泥生料的吸附冷凝特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是科学界定各国碳排放责任的基础。本文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同时基于"生产者消费者共担"原则对各国的碳排放责任进行了核算,并将其与"生产者负担"原则下各国的碳排放责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国的碳排放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共担原则对各国碳排放责任的界定更加公平和有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生产者责任最大和消费者责任位居第二的国家,然而中国的生产者责任是美国生产者责任的1.4倍,消费者责任却只有美国消费者责任的十分之一;中国和美国分别是"生产者负担"原则和共担原则下碳排放责任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共担原则下碳排放责任减少幅度最大的国家。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贸易结构特征是导致我国的碳排放责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本文据此对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碳排放责任的界定以及如何减少我国的碳排放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4.
固体废物处置中心能够对多种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在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水质复杂,因此需要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为了达到废水排放标准,以某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的废水处理设施为研究对象,对处理设施中的还原沉淀和曝气生物滤池等环节进行优化,得出其最优的运行参数,结果显示:亚铁与六价铬物质量比为20∶1,曝气气水比为4,水力停留时间为2h时,出水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废水排放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75.
煤炭行业清费建税,资源税从价计征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热议,而资源耗减价值是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将资源回采率纳入使用者成本模型,科学计量了我国2000-2011年间煤炭资源的耗减价值。分析表明:2000-2011年间,4%折现率下煤炭资源耗减价值增加了22倍之多,而资源税费却仅仅增长了7倍,煤炭资源耗减价值与资源税费实际征收额之间存在有巨大缺口得不到补偿;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与煤炭经济形势呈逆向分布,煤炭工业利润率的上升并没有带来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导致这种错位的原因与我国不合理的资源税收机制有很大关系;资源税税率的理论区间为1.11%-8.85%,与国家规定的2%-10%高度重合,从而说明国家决策的合理性。为使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与煤炭工业经济形势相"挂钩",以资源税收入等于资源耗减价值为切入点,对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进行数理分析,求得了资源税税率与当期资源价格的关系,发现固定税率的资源税难以适应市场波动,于是提出"资源税+利润税"的组合税收工具,确定了利润税的起征点,计算得出了资源税和利润税的税率组合。该组合税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抑经济周期对煤炭工业造成的影响,同时又维护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从而实现国家与煤炭工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相似文献   
76.
为分析共因失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影响,将二元决策图(Binary Decision Diagram,BDD)与共因失效理论引入到接触网系统可靠性分析中。利用逻辑相邻优先组合法(Logic Neighbor Priority Connect,LNPC)将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故障树模型转化为BDD模型并求取其可靠度表达式,利用隐式方法对考虑了共因失效的接触网系统可靠度进行计算,利用MATLAB绘制考虑共因失效和不考虑共因失效情况下接触网系统可靠度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为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有效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伴生的多种类型生态环境风险,是保障可燃冰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规定的多元共治的环境法治理念和制度框架下,研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理论基础、现实必要性及其制度路径。文章主要运用类型化方法来梳理与归纳海底可燃冰开发引致环境风险的具体类型;运用理论分析与价值分析方法,论证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必要性;运用法教义学分析、比较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检视与剖析我国传统行政管制模式下的制度体系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绩效与利弊,归纳与展开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制度路径。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传统环境管制模式难以有效治理海底可燃冰开发引致的新型环境风险,当前我国所创新的环境多元共治模式,可以矫正政府单维管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缺陷、弥补"监管之法"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疏漏、克服单一行政命令方式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困境,系统构建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治理体系。在完善行政监管和推进私人治理两个层面对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在完善行政监管层面,我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规范经过拓展解释适用,仍然因为规制路径的间接性、零散性而产生内生弊端,亟待专门立法;在推进私人治理层面,多元共治机制分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与诉讼机制,应重视通过鼓励环保公益组织、可燃冰行业协会与私人等多元主体采取多元参与和私益诉讼方式,以发挥其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综合效用。  相似文献   
78.
为解决我国废弃产品环境污染问题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困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国务院现已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该项制度的推行实施,可减轻环境治理负担,推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模式,促进企业技术升级,但该项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以铅蓄电池行业为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相关制度不健全、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缺乏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和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等。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河南省的废铅蓄电池收集处理制度试点工作,提出铅酸蓄电池行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实施的建议方案,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更好地推行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废荧光灯管中的有害物质如果处置不当,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目前国内大部分废荧光灯管未得到无害化处置,主要在指定的法规、有效的政策以及完善的运营机制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废荧光灯管回收处置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源头控制、分类收集、多渠道回收、建立资金及资金补贴机制以及技术手段措施,为从根本上解决废旧灯管回收难的问题,并探索社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总队、支队相关会议精神,全力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灭火与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提升队伍疫情特殊时期灭火救援及各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近日,武威华瑞消防救援站组织开展重大疫情洗消及灭火救援应急处置实战实训拉动演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