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30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改性土壤对模拟含硝基苯废水的吸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仲艳  王晓蓉 《环境化学》2002,21(3):235-239
研究了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甲基铵离子(TM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HDTMA)改性的土壤(黑土、黄棕壤、红壤)对水中硝基苯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改性土壤和改性土壤均能吸附水中的硝基苯。但改性土壤对水中硝基苯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未改性土壤。改必土壤吸附硝基苯能力的顺序为1CEC-HDTMA黑土>1CEC-HDTMA黄棕壤>0.7 CEC-HDTMA黄棕壤>1 CEC-HDTMA红壤>0.7 CEC-HDTMA红壤>1 CEC-TMA黄棕壤>1 CEC-TMA红壤。未改性土壤和HDTMA改性土壤对硝基苯的吸附通过分配来进行,吸附等温线可用Henry方程表示,其lgKSOM为2.27,lgKHDTMA为2.87。  相似文献   
102.
2,4—二硝基甲苯与共存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星  郎佩珍 《环境化学》1995,14(6):550-552
对2,4-二硝基甲苯与共存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测定结果表明:2,4-二硝基甲苯与邻-二硝基苯共存时,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分别与三种苯的氨基衍生物共存时,联合毒性为拮抗作用,这种拮抗作用与取代基数目、空间位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3.
选用三种活性染料分别配成模拟染料废水,用阳离子聚电解质(PDADMAC)强化絮凝去除活性染料.结果表明,PDADMAC去除活性染料的机理为聚电解质络合絮凝.PDADMAC的阳离子度高,分子量低,疏水性大,脱色去除效果较好.而且,活性染料的脱色去除率随活性染料色度的深浅而不同,表现为活性黑K-BG>活性艳红K-2BP>活性嫩黄K-6G.  相似文献   
104.
大气样品中阳离子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宁 《上海环境科学》1992,11(12):27-29,32
用单往离子色谱法测定了降水、TSP、降尘中的一价和二价阳离子(水溶物),方法精密度实验的变异系数≥2.02%;改进了ZIC—ⅡA型离子色谱仪的原流路系统。  相似文献   
105.
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单体共聚反应中,引入经过油酸改性的Fe_3O_4颗粒,合成一种新型阳离子复合磁絮凝剂CMF。FTIR,XRD,TG和SEM分析表明,Fe_3O_4以磁核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CMF中,且CMF中含有DMDAAC和AM特征官能团,有机物质量分数为62%。在高岭土模拟废水的混凝沉淀试验中,使用CMF作为絮凝剂相对于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在较短的沉淀时间内取得了较高的浊度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西安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本研究采集2017~2018年的PM_(2.5)样品,利用离子色谱仪测定9种水溶性离子(SO~(2-)_4、NO~-_3、Cl~-、F~-、Na~+、Mg~(2+)、NH~+_4、K~+和Ca~(2+))的浓度水平,并对NH~+_4的存在形式分析、氮氧化率(NOR)、硫氧化率(SOR)以及[NO~-_3]/[SO~(2-)_4]等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西安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自扬尘、燃煤、生物质燃烧和二次生成.Ca~(2+)、SO~(2-)_4、NH~+_4和NO~-_3是西安市大气PM_(2.5)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春季NH~+_4不能完全中和SO~(2-)_4,未中和的SO~(2-)_4主要与K~+和Ca~(2+)结合;夏季NH~+_4主要以NH_4HSO_4和(NH_4)_2SO_4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秋季的NH~+_4主要以NH_4H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冬季大气中NH~+_4多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的年均值分别为0.35和0.16,说明研究期间SO~(2-)_4、NO~-_3的二次生成率较大.[NO~-_3]/[SO~(2-)_4]比值说明西安市春夏季主要受固定源影响,秋冬季主要受移动源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刘洋  陈永娟  王晓燕  许康利 《环境科学》2018,39(8):3677-3688
河流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输出营养盐和有机质的主要接收器,是水-气界面CO2和CH4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硝酸盐和有机物质汇入河流,影响了N-DAMO(N-DAMO,Nitrate/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菌)细菌的群落特征.本文选取北运河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比分析北运河中游和下游沉积物理化参数和N-DAMO细菌群落特征的差异性,探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沉积物中N-DAMO细菌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及其与沉积物中NH+4-N、NO-3-N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北运河沉积物中NH+4-N为中游和下游氮素的主要形态,且下游NH+4-N浓度显著高于中游;人类活动对N-DAMO细菌16S rRNA和pmo A功能基因群落分布有影响,16S rRNA和pmo A功能基因均分别聚为中游和下游两类;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影响北运河N-DAMO细菌高同源性菌群的来源,其高同源性菌群来源与北运河主要污染物氨氮的来源一致;RDA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影响N-DAMO细菌相关环境因子,沉积物中高浓度的NH+4-N、NO-3-N与16S rRNA和pmo A功能基因有显著的响应关系.沉积物N-DAMO细菌16S rRNA和pmo A功能基因的共生关系分析显示,北运河下游沉积物中N-DAMO细菌彼此之间的共存关系更强,细菌群落形成的模块化程度较高,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更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膨润土负载纳米铁/镍(Bent-Fe/Ni)用于还原阿莫西林,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阴离子(SO2-4、HCO-3)和阳离子(Ca2+、Cu2+)对Bent-Fe/Ni还原阿莫西林的影响.结果表明,SO2-4、HCO-3浓度对Bent-Fe/Ni还原阿莫西林的影响较大,当其浓度分别为0和500mg·L-1时,阿莫西林的去除率分别为93.7%和21.5%(SO2-4),以及93.7%和5.8%(HCO-3);Ca2+对Bent-Fe/Ni还原阿莫西林起到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0和500 mg·L-1时,阿莫西林的去除率分别为93.7%和77.8%;低浓度的Cu2+对Bent-Fe/Ni还原阿莫西林起到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Cu2+对Bent-Fe/Ni还原阿莫西林起到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0、10和100 mg·L-1时,阿莫西林的去除率分别为93.7%、94.8%和86.7%.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分别考察了3种天然有机质(NOM)及其浓度和阳离子对纳米氧化石墨烯(GO)在水环境中团聚动力学的影响.无NOM存在时,GO团聚行为符合经典的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理论和舒尔采-哈迪准则.Na+溶液中,NOM显著增强GO稳定性,顺序为腐殖酸(HA) > 富里酸(FA) > 海藻酸钠(SA),这主要是由于HA在GO之间产生了更强的空间位阻斥力.以HA为代表性有机质,2mg/L HA对GO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还受阳离子种类的影响:HA增强了GO在Na+和Mg2+溶液中的稳定性,然而对GO在Ca2+溶液中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提高HA浓度为5mg/L时:高浓度Mg2+溶液中,HA的盐析效应使得其未促进GO稳定性;Ca2+溶液中,HA与Ca2+发生了较强的桥联作用,使得HA促进了GO的团聚.  相似文献   
110.
为提高环氧氯丙烷胺型絮凝剂的絮凝性能,以三乙烯四胺为交联剂,以环氧氯丙烷、二甲胺为原料,制备了季铵盐阳离子絮凝剂(记为TER),并对其进行了红外、核磁表征;同时分别以六次甲基四胺、二乙烯三胺、乙二胺为交联剂制备絮凝剂HMTA、DET、ED,采用4种絮凝剂对莫言湖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并与未改性絮凝剂进行对比;研究了絮凝剂投加量、温度及与PFC(聚合氯化铁)复配等因素对TER絮凝剂除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ER的阳离子度的测定结果为57.3%,在相同条件下,TER对莫言湖水样的除浊率能达到93.7%,优于HMTA、DET、ED及未改性絮凝剂(分别为7.4%、70.9%、8.1%、7.0%).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最佳絮凝除浊温度为55 ℃,最佳投加量为30 mg/L.研究显示,TER与PFC的复配比单独使用PFC的除浊率提高了5%~25%不等,并能大幅减少TER投加量,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