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424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马莲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莲鞍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化合物杠柳苷元(1)、杠柳苷元-3β-乙酸酯(2)和periplo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3),此外,还得到了乌沙苷元(4)、α-香树脂醇乙酸酯(5)、α-香树脂醇十三酸酯(6)、乌苏酸(7)、9,19-环阿尔廷-25-烯-3β,24R-二醇(8)、9,19-环阿尔廷-25-烯-3β,24S-二醇(9)、环桉烯醇(10)、9,19-环阿尔廷-23E-烯-3β,25-二醇(11)、25-甲氧基-9,19-环阿尔廷-23E-烯-3β-醇(12)、11α,12α-epoxytaraxer-14-en-3β-ace-tate(13)、齐墩果酸(14)、β-谷甾醇(15)和β-胡萝卜苷(16).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通过X单晶衍射确证了13的结构.化合物1、2和3抗MDA-MB-231细胞株的GI50值分别为2.13×10-5molL-1,2.04×10-5molL-1和2.30×10-6molL-1.图2表5参17  相似文献   
62.
按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要求进行了三十烷醇在水体中光解与水解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在该试验条件下光降解缓慢,半衰期为564d;在50d的试验期内,三十烷醇在不同酸度的水体中几乎不发生水解。  相似文献   
63.
天津地区表层土中饱和烃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中饱和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了该地区几个具代表性的环境功能区表层土(0~25cm)中饱和烃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重点讨论了正构烷烃和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的组成、分布及环境意义,比较了不同层次(亚层)(0~5cm,5~10cm,10~15cm,15~20cm,20~25cm)中这些化合物及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以及同一采样点的不同亚层之间正构烷烃的组成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而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组成与分布特征均较为接近。正构烷烃以及甾、萜类地球化学参数综合分析揭示,不同采样点之间正构烷烃的来源多样,中低分子量的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等化石燃料,高分子量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蜡的分解产物,但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的来源是一致的,且主要来源于石油烃污染。不同采样点表层土中饱和烃的来源及污染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市区、油田附近、经济开发区以及近郊区受石油源影响较重,北部山区污染较轻,且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的降解。除个别采样点外,同一采样点不同亚层之间饱和烃的组成特征基本一致,表明污染源是一致的,主要来源由表层污染物往下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64.
叶钊  邱挺  潘海波 《环境化学》2003,22(6):578-581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TiO2醇凝胶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对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了讨论,并用XRD,FT-IR,BET和DRS对上述粉体进行表征.以光催化降解甲基橙为模型反应,结果表明,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所得的粒子比较,该工艺干燥的TiO2粉体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光催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65.
山西高原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毳  柴宝峰  王孟本 《生态环境》2005,14(5):719-722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分析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135份材料共分离出23条带,其中3条为共有带,多态性高达86.95%。全部材料共出现53种带型,9个不同油松种群的带型有差异,同一种群不同个体的带型也有所不同,说明山西高原的油松在遗传上已产生一定程度分化,在醇溶蛋白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从供试材料的带型计算出油松遗传分化系数为0.1547。即在种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5.47%,种群内变异为84.53%,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在松属树种中也属于较高水平。根据23个多态位点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聚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66.
本文综述了救生衣的漂浮方式,包括依靠疏水轻质材料,依靠救生衣上预膨胀的气袋或气囊,依靠压缩气体自动充气对救生衣进行触发式充气等。对漂浮方式的最新发展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7.
本文建立了准确预测多环芳烃(PAHs)及其烷基衍生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模型。模型表明PAHs的分配性质可用零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x~v)描述,~°x~v数值与PAHs的logKow成正比。应用本模型可以预测大范围PAHs的logKow值。  相似文献   
68.
采用Fenton试剂催化氧化和氨吹脱法对苯唑醇生产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此方法对废水的CODCr和氨氮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 73 .5 %和 95 %以上。处理后废水的BOD5 CODCr>0 .45 ,其可生化性良好。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9.
改进的硫酸盐-聚乙烯醇法包埋藻菌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硫酸盐-PVA固定化法将藻与菌混合固定。在三种不同藻菌比的情况下,固定化系统对氮去除均可达100%,但是去除速度与固定的细菌量有关,细菌量越大,对氮的去除速度越快;对磷的去除随实验进行,最大去除率逐步下降,其下降速度与固定藻的量有关,藻量越大,下降速度越慢。由此说明脱氮的主要贡献者是细菌,而藻对除磷起了主要作用。为达到有效的脱氮除磷,应适当提高固定化藻的浓度,藻菌比应大于2:1。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在聚乙烯醇载体上,藻类的生长没有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0.
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在纸类上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琼瑶  何品晶  邵立明  郑仲 《环境科学》2008,29(8):2282-2286
采用序批式实验,考察了报纸对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的吸附能力,用Freundlich、Langmuir、Dubinin-Radushkevich(D-R)、Flory-Huggins(F-H)、BET、Temkin 6种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并选择了回归系数(R2)、均方根差(RMSE)和卡方检验(X2检验)3种非线性回归方法评价了模型拟合度.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Temkin吸附等温线模型能很好地描述BPA和DnBP在纸类表面的吸附,BPA和DnBP的R2均大于0.95(P<0.01),RMSE和X2分别小于0.05和0.02;吸附能力与吸附质的疏水性呈正相关.由D-R和F-H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结果可知,BPA和DnBP的吸附平均自由能分别为1.484和1.609 kJ/mol;Gibbs自由能分别为-6.559和-7.021 kJ/mol.说明BPA和DnBP在纸类上的吸附为自发的物理吸附.BPA和DnBP在纸类上的Freundlich吸附常数k分别为0.147和0.502 mg(1-n)·L"·g-1,均高于文献报道的底泥等的吸附常数,说明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纸类会阻碍BPA和DnBP的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