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93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1028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317篇
评价与监测   12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71.
针对海河流域汛期降雨淋溶和冲刷作用使沿岸垃圾中氨氮大量入河现象,选择滏阳河典型河段牛尾河、北澧河作为研究对象,对沿岸垃圾存量及堆放位置、垃圾种类进行实地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厨余垃圾和秸秆垃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模拟降雨实验,研究沿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牛尾河、北澧河沿河垃圾分布与沿河村落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牛尾河郊区段、牛尾河任县段及北澧河段上游,牛尾河郊区段垃圾分布呈现量大且分布集中的特点,占研究区域垃圾总量的60.9%,北澧河段垃圾存量较小且分布松散,占垃圾总量的18.1%,垃圾类型以生活垃圾为主,堆放在沿河两岸;模拟30°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和模拟15°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接近,分别为0.233 mg·mm-1·m-3和0.236 mg·mm-1·m-3,说明河岸角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影响较小.模拟30°河岸厨余垃圾着重夯实土壤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0.196 mg·mm-1·m-3,说明土壤密实度通过影响下渗流量和下渗浓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量有一定影响.模拟30°河岸秸秆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最小,为0.0533 mg·mm-1·m-3,说明秸秆垃圾氨氮入河贡献量小于厨余垃圾.本研究首次通过室内模拟的方式定量分析了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北方河网区域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的精确定量计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72.
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中研究了内蒙古段黄河表层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特征,并探讨吸附反应的可逆性。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反应符合Langumuir等温吸附模型,得出春季最大吸附量为416.67~909.10 mg/kg,秋季为714.29~2 000.00 mg/kg,与沉积物TN、TP、CEC及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沉积物氨氮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平均为1.61 mg/L;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行为属于不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973.
高寒地区氨氮降解菌诱变筛选及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虹  王婧  华珍  王博  李格  刘刚 《环境工程》2016,34(9):13-16
应用紫外诱变技术,将1株从湟水河北川河段水源中分离得到的氨氮降解菌,置于5℃下胁迫培养,筛选出1株氨氮降解率较高的诱变菌YB-6,同时将其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氨氮处理,进行遗传稳定性试验。通过对诱变菌的接种量、反应时间和p H单因素试验的研究,确定了试验菌株在水样中氨氮降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紫外诱变的最佳处理时间为30 s,在5℃条件下,诱变菌株YB-6对生活污水的氨氮降解率达到50%以上,且具有遗传稳定性;并确定了试验菌株YB-6最佳降解条件为:接种量为15%,反应时间为60 h,p H为10.0,在5℃下,对生活污水的氨氮降解率达到68.62%。  相似文献   
974.
运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南通市2020—2021年15个监测井第Ⅲ承压层地下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深层地下水中氨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氨氮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矿化及一部分工业开采引入的氮污染,地下水的还原性环境是氨氮赋存的主要成因;地下水中As、Fe及总硬度含量的同时增加也能反映氨氮含量的提高;硝态氮(NO-3-N)与NH3-N在深层地下水中是竞争关系,当地下水环境处于还原性时,更易于NH3-N的富集。降低深层地下水中氨氮的主要方法是减少有机污染物输入及还原性废水的入渗。  相似文献   
975.
分别采集了苏州城区商业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教区和生活区等典型样点的雨水管道沉积物,分析沉积物粒径分布和各分级粒度下碳、氮和磷含量及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样点沉积物颗粒的中值粒径(D50)为16.55~327.50μm,从大到小为:商业区>生活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教区,D50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  相似文献   
976.
选取以霍夫水丝蚓(L.hoffmeisteri)为主的水蚯蚓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环境因子中水温(T)和底物氨氮(NH4+-N)对水蚯蚓比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 30℃的试验水温范围,水蚯蚓在25℃时的比生长速率高于其他水温条件,试验得到水蚯蚓水温影响常数θAW=0.05,水蚯蚓氨氮饱和常数KNH4,AW =41.3 mg·L-1.以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生物场-水力场耦合模型(T-FCASM-Hydro)为基础,从环境因子中水温和底物氨氮对水蚯蚓生长影响的角度改进T-FCASM-Hydro模型,建立了T-FCASM-Hydro-Temp模型,并利用浙江省诸暨市某污水处理厂的现场水质数据完成模型的校核验证工作.结果表明,与T-FCASM-Hydro模型相比,T-FCASM-Hydro-Temp模型更能准确模拟出系统中水蚯蚓的生物量,并且出水水质参数也更贴近实测值,系统稳定运行后水蚯蚓生物量维持在2000 mg·L-1左右.  相似文献   
977.
尤登双样图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年北京市两次地面水监测中,我站制备并发放了氨氮双样作为质量控制工作的一个新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现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尤登双样图的做法 1.1 准备两份成分相同,浓度相近的A、B样品发放给参试实验室。要求每一个参试者在同条件下同时测定A、B样品。  相似文献   
978.
土壤溶解性有机氮(DON)的推算是通过测试土壤全氮、氨氮和硝态氮的数量,利用全氮减去氨氮和硝态氮获得。不同区域或不同学者对DON的定义不同,在测试过程中选取多种浸提方法测定土壤氨氮,结果导致测试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受到何种因素控制,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应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统计分析了振荡时间、浸提剂、温度以及土水比对土壤氨氮浸提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氨氮浸提数量的影响程度为土水比>浸提剂>振荡时间>温度;对氨氮浸提数量分别表现为随土水比与浸提剂浓度增大而升高;在浸提温度低于50℃时,土壤氨氮的浸提数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振荡时间在60 min内,土壤氨氮的提取数量随着振荡时间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979.
为验证氨氮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本研究对泰州市地表水3个断面水质自动监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自动监测数据与实验室监测数据有一定差异,但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合格范围内,其中自动监测数据和连续流动法测定数据相对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