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42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958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232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中国环保产业》2012,(11):63-63
由南京金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农村小面积污水塘治理技术,适用于300户左右的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针对农村污水的实际情况,采用"水解沉淀+生物滤池+集水井+泵提升+射流曝气+生化塘"的处理工艺。污水首先流入水解沉淀、生物滤池进行强化水解酸化处理,将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在水解菌作用下,分解为溶解性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912.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技术,采用三维、稳态、k-ε紊流模型,结合多重参考系模型、弥散相模型及组分输运和化学反应模型,对江苏某污水处理厂水解酸化池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池内流速分布很不均匀;池内存在大片回流区域以及流速几乎为零的区域,区域总体积占池容的50%以上;平均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 480 s,远达不到设计值。结合模拟结果,提出了改进方案。改进后的模拟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池内水流流速分布均匀性大大提高;大片的回流区域消失,速度几乎为零的区域面积也大大减小;水解酸化池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水下推进器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平均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5 340 s,和设计值十分接近。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水流流速分布的均匀性仍存在一定缺陷;只考虑了单相流,没有考虑池中污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3.
二次纤维稀酸水解糖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稀酸作用下二次纤维的水解糖化,探讨了水解各因素温度、H2SO4浓度、时间、液固比以及不同酸、催化剂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H2SO4作用下最佳工艺为:H2SO4质量分数4%,水解温度190℃,水解时间40min,液固比15(mL/g);还原糖得率为33.26%,水解率为56.83%。不同稀酸对OCC的水解,HCl比H2 SO4、H3 PO4、HNO3具有明显的优势;催化剂FeSO4与CuSO4对还原糖得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还原糖得率分别提高了39.66%与22.03%,而Al2(SO4)3对OCC水解没有促进作用。最后,对不同水解时间后的OCC残渣的红外结晶指数以及基团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14.
为提高低挥发分城市污泥水解酸化的效率,采用超声处理与碱性调节组合的手段强化水解酸化过程,探讨组合的方式、条件及其作用效果。通过先进行碱性调节再超声处理与先超声处理再进行碱性调节2种组合方式下的6种组合条件,分析水解酸化过程SCOD、VFAs、氮、磷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2种组合方式的各条件均可促进污泥水解酸化;超声处理后即调pH为9.5的组合条件较其他组合条件更有利于有机质的转化和VFAs的产生,SCOD的转化率达到20.46%,VSS可降低约40%,在5 d水解酸化过程中污泥水解酸化液HAc/VFAs均高于50%,VFAs最高达1 072.51 mg/L;而各组合条件对水解酸化过程中氮磷的释放影响不大。研究指出,超声处理后即进行碱性调节的组合条件能显著强化低挥发分城市污泥的水解酸化效果。  相似文献   
915.
研究了水解酸化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循环工艺处理猪养殖场废水厌氧发酵液的脱氮特性,重点考察了组合工艺的最佳运行工况和参数,同时讨论了组合工艺低温运行的性能。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24 h和污水循环比1∶3为最佳运行工况,此时出水氨氮浓度为2.16~8.20 mg/L。溶解氧(DO)浓度2~3 mg/L和有机负荷3 g/L以下为最佳运行参数,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10 mg/L以下。在春季低温条件下(8~12℃),组合工艺也能较好运行,水解酸化池内小分子有机酸产生总量为114.50~244.22 mg/L。组合工艺连续运行3个月以上,污染物去除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916.
分别采用水解酸化/好氧MBBR/BAF和水解酸化/好氧MBBR/臭氧氧化/BAF 2种组合工艺对实际靛蓝废水进行处理规模为24 m3/d的中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平均初始浓度为2 100 mg/L、平均色度为90倍、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为40 h时,前一种组合工艺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93.27%和89.87%;而后一种组合工艺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97.96%和100%,工艺中臭氧氧化单元可使处理后出水中有机物的数量大大降低。表明水解酸化/好氧MBBR/臭氧氧化/BAF组合工艺处理靛蓝废水更为有效,但增加臭氧氧化单元会使每吨废水处理成本增加0.55元。  相似文献   
917.
采用一种新的工艺技术方法即水解酸化-改良UASB工艺处理玉米酒精废水。结果表明,在改良UASB运行60 d顺利启动完成后,进水COD在5 470~7 910 mg/L之间,TN在70~107 mg/L之间,TP在115~187 mg/L之间,SS在864~1 490 mg/L之间的条件下,水解酸化对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50%和51%,NH3-N经过水解酸化后升高。改良UASB对COD的去除率达80%,对NH3-N、TN和TP也有一定去除,去除率分别为12%、17%和20%,经过水解酸化及改良UASB处理利于后续好氧处理。  相似文献   
918.
污泥预处理对污泥水解有较大促进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污泥的脱水、厌氧消化性能及其减量化。本文通过比较4种预处理方法加热、加碱、微波、超声波对剩余活性污泥水解性能的影响,探索效率高、成本低的污泥预处理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加热、加碱对污泥水解的促进作用要明显高于微波、超声波预处理,其中加碱预处理的水解效率最高,处理后污泥的SCOD浓度最大提高了16.8倍,而SS、VSS最多分别减少了34%和41%。  相似文献   
919.
本文对某工业园区的综合废水处理工艺开展了连续两年的运行调查,进行了其工艺完善及提标改造的技术探讨。研究表明,改造前该污水处理装置的出水COD、BOD5、总磷、SS均能达到排放标准,而唯独出水氨氮处理效果差,难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要求。通过增设预处理水解装置、生物氧化装置导流墙容积比改进、生物塘深度处理工艺完善后,能够保证出水氨氮的处理效果且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20.
采用水解酸化+厌氧发酵生物气化技术处理农作物废弃物秸秆,在建德市航头镇航川村建设了工程示范点,处理废弃物的同时实现了为15户农户集中供气。通过运行表明,该工艺可年处理秸秆1 260 m3,年产沼气7 300 m3,所产三沼均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工艺能有效处理秸秆废弃物,且易于操作和管理,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