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7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846篇
安全科学   533篇
废物处理   183篇
环保管理   411篇
综合类   3267篇
基础理论   390篇
污染及防治   454篇
评价与监测   261篇
社会与环境   156篇
灾害及防治   10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气化仍是大规模制取氢气的主要途径。目前,常规煤气化过程得到的是H2、CO和CO2为主的混合气,需要通过净化、变换和分离工艺才能得到洁净的氢气,工艺过程复杂。采用连续式超临界反应装置,以质量分数为20%的煤浆为反应原料,考察了Ca/C摩尔比和温度对褐煤制氢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OH)2不仅可以很好地固定气相中的CO2和硫化物,而且对煤气化过程也表现出较好的催化作用。反应温度600℃,压力为25MPa的条件下,与未加Ca(OH)2相比,Ca/C摩尔比为0.45时,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由50.7%降至1.0%,趋于完全固定;硫化物浓度由10 878mg/m3降至807mg/m3;H2的体积分数由32.4%增至73.3%。Ca(OH)2对煤气化的催化作用在高温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92.
《电力环境保护》2010,(2):58-58
今年是“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关键一年,根据分析,氨氮将在“十二五”纳入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控制指标。控制氨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滑石类材料对体中氟、砷离子的同时去除效果,采用共沉淀法合成(Mg∶Al=2∶1)纳米类滑石(LDHs),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电子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晶体衍射等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纳米材料在不同初始浓度、pH、吸附时间、阴离子干扰条件下其同时除砷氟性能。结果表明,煅烧后的滑石(LDOs)对砷最大吸附量为51.02 mg/g,对氟最大吸附量为36.63 mg/g。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煅烧滑石对砷的吸附在前6 h内基本完成,对氟的吸附在前10 h内基本完成。砷氟共存溶液保持pH=4~10及pH=6~8时,滑石分别对砷、氟保持良好的吸附效率。对比不同阴离子对滑石共除砷氟效率的影响,滑石除砷速率受到阴离子影响力大小为:HPO2-4CO2-3NO-3Cl-SO2-4;滑石除氟速率受到阴离子影响力大小为:CO2-3HPO2-4SO2-4Cl-NO-3。材料再生循环利用4次后,对砷和氟的吸附效率均能达到9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滑石是一种优秀的能共除砷氟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994.
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后硅钙渣用作水泥混合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后所产生的硅钙渣被大量的用作泥混合材,通过泥强度、化放热和干缩性实验研究了原状硅钙渣和脱碱硅钙渣对泥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钙渣掺量达30%时,硅钙渣泥强度仍可满足P·C 32.5泥要求。且随硅钙渣掺入量的增加,泥早期化放热速率增加的同时泥累计化放热量和干缩率还会显著降低。与原状硅钙渣相比,在同等掺量的情况下,脱碱硅钙渣更有利于保持泥强度,降低其化热和改善干缩性。  相似文献   
995.
采用O3/H2O2高级氧化工艺处理炼油厂反渗透(RO)浓,用溶气泵加压溶气并产生微气泡强化传质,确定装置运行条件,考察气体中臭氧浓度、H2O2/O3初始摩尔比、pH和温度对O3/H2O2处理RO浓效果的影响,并对RO浓处理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体中臭氧浓度的增加,COD的去除率基本呈线性增加;加入适当量H2O2能提高臭氧氧化RO浓的效果,H2O2/O3初始摩尔比在0~0.8范围内,COD的去除率先增加后下降,H2O2/O3初始摩尔比为0.5时COD去除率最大;pH从6.84增加到9.01,COD去除率逐渐增大,pH为10.03时COD去除率反而降低;在14~28℃范围内,温度低时,升高温度COD去除率增加较大,温度较高时,升高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较小。为考察该工艺的稳定性,在H2O2/O3初始摩尔比为0.5、溶液pH为8~9、臭氧浓度为80~100 mg/L、温度为10~28℃条件下,对COD为90~140mg/L的RO浓氧化处理4~10 h,出COD维持在39.9~49.9 mg/L,达到《城镇污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去除1 g COD消耗O31.4~3.3 g,消耗O3与H2O2的总氧量为2.2~4.4 g。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十二烷基多糖苷季铵盐作为改性剂制备改性膨润土,研究了改性膨润土联合混凝剂去除有机物的效果,考察了有机改性剂用量、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膨润土投加量、pH值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改性膨润土的改性和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经微波改性后,实现了十二烷基多糖苷季铵盐阳离子对膨润土的插层,增大了层间距,提高了膨润土的吸附性能。联合混凝剂投加改性膨润土能够改善絮凝性能,显著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最佳条件下,改性膨润土与PAC联合后的强化混凝,对初始浓度15.3 mg/L的微污染中有机物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复小波变换和M K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四流域主要控制站1951~2011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周期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湖南四径流量存在多个波动增加和波动减少的波动变化现象,但无显著变化趋势;而输沙量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呈波动减少变化态势,而且下降趋势较显著;(2)湘潭站、桃江站和桃源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存在20~25 a的第一主周期,而石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第一主周期不具有一致性,径流量主周期为2 a,输沙量主周期为13 a,但其径流量和输沙量第二、三主周期变化规律相吻合,均为3~5 a的周期;(3)大量的利工程建设是导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径流量的变化与降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对湘潭锰矿红旗矿区土-界面重金属污染流的采样分析,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锰矿区土-界面重金属污染流中的锰、镍、铜、锌、镉、铅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同源性。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的差异性、离散程度、变异性较大;锰—镍、锰—锌、锰—镉、锰—铅、镍—锌、铜—锌、铜—铅、锌—镉、锌—铅、铅—镉呈极显著正相关,镍与锰以外的其他重金属相关性都较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8.300%、16.628%、11.115%,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1.543%,并且6种重金属在主成分1的载荷非常高。结合矿区的周边环境和自身特点,表明6种重金属的主要共同来源为矿区内的矿业活动,并且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也对矿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99.
地球资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自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地区安全。认识基于资源可再生能力的空间问题,保护湿地与流域合理配置湿地,是维持陆地健康循环的基础。湿地是可持续的调节空间,其调节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是不容忽视的。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湿地丧失,维持资源再生能力的湿地空间明显减少,区域(流域)资源的自然调节功能急剧下降,区域(流域)灾害风险显著增加。就流域安全保证而言,其合理的湿地配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根基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东湖典型区域间隙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的浅湖泊东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持续采样调查,分析并比较了3个典型采样点柱状沉积物间隙中营养盐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湖沉积物间隙中营养盐浓度最高值一般出现在-5 cm以上,-5~-10 cm之间有一个快速降低的过程,-10~-26 cm之间趋于稳定,但也有小幅的波动;冬季间隙中营养盐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季节,夏秋两季略高。分析认为沉积物间隙中营养盐浓度受附近污染源直接影响较大,与上覆质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显著。间隙中营养盐的季节变化主要因为冬季污染排放减少加速了间隙中营养盐向上覆的扩散、减少了中营养盐在沉积物表层的沉积,以及温度降低导致微生物活动减少进而降低了有机物的矿化分解量。并且认为常规疏浚深度就可以有效移除东湖表层污染严重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