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安全科学   333篇
废物处理   124篇
环保管理   228篇
综合类   780篇
基础理论   135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广东电子垃圾污染区水体底层鱼类对PCBs的富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C/MS分析方法测试了广东电子垃圾回收地水体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含量,并利用以前测定的底栖性鱼类(鲮鱼、鲫鱼和乌鳢)PCBs含量数据,计算了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BSAF)和生物放大因子(BMF),研究底栖性鱼类对PCBs的富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沉积物中总PCBs含量达到24.5~38.6μg/g干重,证实当地环境已受到PCBs严重污染.鲮鱼、鲫鱼和乌鳢的BSAF范围分别为0.05~2.52、0.01~1.20和0.01~5.03.根据乌鳢/鲮鱼和乌鳢/鲫鱼食物关系计算的BMF范围分别为0.14~2.23和0.14~4.93, 其中大部分PCB同系物的BMF>1,表明乌鳢对PCBs具有生物放大作用.BSAF及BMF均与PCBs的KOW和氯原子取代数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控制其生物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随着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迅速增大。另一方面,国内电子废物的飞速增长和国外电子废物的大量涌入,成为中国环境安全重大隐患。电子垃圾成分复杂且其污染物众多,不恰当处理势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其中最难以无害化和资源化,且所占比例最高(大于50%)的材料是环氧树脂。就电子废弃物中环氧树脂处置技术、国内外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可持续性发展的环保战略高度,结合承担国家科技部相关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利用电子废弃物中环氧树脂的新工艺,并根据国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3.
Actual textile wastewater and synthesized wastewater containing various textile dyes were photocatalytic degraded by the UVH2O2Fs-TiO2 process in an aimular-flow photocatalytic reactor. In this process, a photon kinetic-measure was adopted to obtain constant rates of dyes decomposition. It was theorized that, by illumination at different UV frequencies, the electrons within the semiconductor were excited from the valence band to the conduction band, yielding the formation of electron-hole pairs which a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photocatalysis. CPT (critical photonic time) exposure required to cause 90% of vibrations between the double and single bonds along the molecular chain of the dyes to be oxidized, was taken to measure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The CPTs varied with the frequencies of the UV spectral areas. The derivatization of CPT from the first-order kinetic law wa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94.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号召下,安防正在更多地融入智慧城市,并且服务于智慧城市。当前,安防技术正在从经典向现代转变,其中共性的技术——特别是视频技术,正在进入公共安全领域,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促使安防技术为智能城市提供技术支撑,借助技术融合的核心、服务性、开放性成为社会管理平台的一部分,成为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的重要(功能)组成。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将成为助推安防行业发展的新旗帜。  相似文献   
995.
电子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大量多溴联苯醚(PBDEs)释放到土壤中,对动植物生长、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介绍了电子垃圾拆解地附近土壤中PBDEs的污染现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土壤中PBDEs的吸附/解吸行为,以及PBDEs污染土壤的光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修复技术,并对PBDE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提升光电编码器湿热环境适应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提升光电编码器湿热环境适应性的方法。方法对某型军用电子装备中,光电编码器湿热环境适应性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工艺改进方法。结果根据分析可知,潮气进入光电编码器内部和芯线接头处是造成故障率高的原因,拟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由验证试验结果可知,实施工艺改进方法后,光电编码器内部和芯线接头处再无潮气进入。结论经过验证,改进的工艺方法非常有效,光电编码器在湿热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997.
政策法规     
<正>洋垃圾走私暴利高达数十倍五毒俱全成环保大敌据海关总署数据,2014年全国海关扣查进境"洋垃圾"19.2万t,是上年的3.3倍,主要包括电子垃圾、废矿渣、旧衣服等。这些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通过种种"地下暗道"涌入国门后,严重危害水源、空气、土壤等生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安防》2015,(5):99-100
安全、便捷、智能,轻松实现高效管理产品名称:工业行业物联锁系统产品型号:REIB公司全称:宁波瑞奥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网址:www.rayonics.com.cn一、研发背景在工业行业用智能门锁电子锁芯的开发过程中,宁波瑞奥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现,由于锁具内有电路且电池等部件较多,会出现锁具易出故障、维修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因此,企业依托于物联网倾力研发出这样一款产品:将电子部件全部从锁具中移出,锁内仅留一个电子芯片,同时,相应的把所有的电子结构全部放  相似文献   
999.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X射线荧光光谱具有选择性高、干扰较小、分析样品不被破坏的特性,应用光谱分析是一种特效性、准确度和灵敏度都很好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因此X射线荧光光谱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主要介绍X射线荧光光谱的产生、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筛选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物质铅、汞、铬、镉和溴的应用,并对X射线荧光光谱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反硝化耐冷菌Acinetobacter johnonii DBP-3的低温除磷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批实验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一株反硝化耐冷菌Acinetobacter johnonii DBP-3(Genbank登录号JN314436,保藏号CGMCC4753)的低温除磷特性.结果表明,菌株可分别利用氧气(O2)、硝酸根(NO3-)和亚硝酸根(NO2-)为电子受体吸收溶液中的磷酸盐,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吸磷效能的大小顺序为:氧气>硝酸根>亚硝酸根.NO3-的浓度为0~150mg·L-1时,菌株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随着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亚硝酸盐浓度为0~20mg·L-1时菌株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随NO2-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浓度为20~60mg·L-1时,菌株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受NO2-浓度的影响较小;浓度达80mg·L-1时,菌株的除磷能力明显下降.不同碳源条件下厌氧培养的菌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培养时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大小顺序为:乙酸钠>柠檬酸钠>葡萄糖.菌株除磷的适宜pH值范围为7~9.温度为5℃时,菌株仍保持一定的除磷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除磷能力逐渐增加,当温度达35℃时,除磷能力开始下降.菌株对盐度的耐受性在好氧培养时大于缺氧培养.缺氧培养48h,菌体细胞中磷的平均含量可达5.7%,而厌氧培养的菌体细胞中磷的最低含量为2.6%,表现出了明显的聚磷和释磷特性.研究结果可为低温富营养化水体或富氮磷污水的生物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