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3篇
  免费   1628篇
  国内免费   6298篇
安全科学   1178篇
废物处理   661篇
环保管理   1598篇
综合类   14292篇
基础理论   2306篇
污染及防治   3396篇
评价与监测   474篇
社会与环境   356篇
灾害及防治   98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567篇
  2022年   692篇
  2021年   928篇
  2020年   787篇
  2019年   860篇
  2018年   523篇
  2017年   596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964篇
  2014年   1565篇
  2013年   1061篇
  2012年   1262篇
  2011年   1318篇
  2010年   1161篇
  2009年   1364篇
  2008年   1259篇
  2007年   1232篇
  2006年   1116篇
  2005年   953篇
  2004年   847篇
  2003年   788篇
  2002年   570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350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82.
83.
84.
为探究不同裂解温度下稻壳生物炭的结构和性质差异及其对阿特拉津(AT)的吸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以稻壳为原料在300、500和700℃下制备稻壳生物炭(分别记为RH300、RH500、RH700),通过电镜扫描、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3种稻壳生物炭进行结构表征分析,并采用批量等温吸附法研究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裂解温度由300℃升至700℃时,稻壳生物炭中w(C)由48.81%升至64.67%,w(H)、w(N)和w(O)则由3.22%、1.45%和34.66%分别降至0.89%、0.92%和16.29%,原子比H/C、O/C和(O+N)/C值均降低.可见,随着裂解温度升高,稻壳生物炭的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降低,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两种等温吸附模型进行较好地拟合(R≥0.948,P < 0.01),吸附作用及非线性程度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SSA)、芳香性(H/C)、亲水性(O/C)和极性〔(O+N)/C〕呈良好的指数关系,大小表现为RH700 > RH500 > RH300.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强度与生物炭的极性和炭化程度有关;而表面吸附作用与AT的分子大小有关,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表面吸附除表面覆盖外,还存在多层平铺、毛细管现象和孔隙填充等.研究显示,裂解温度是影响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成本和制备工艺的同时,适当提高裂解温度可增强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89.
9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选取12个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和4个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发光细菌法监测了生物毒性,通过单因子法评价了毒性级别和安全性。结果表明:两种类型饮用水源的生物毒性相对发光值变化范围为77%~115%,绝大多数集中在90%~100%之间;从生物毒性平均值来看,相对发光值范围为88%~98%,无毒级(相对发光值90%)饮用水源13个,低毒级饮用水源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