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胶体灭火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用水灭火时存在的明显不足,引入了可改善水灭火性能,提高水灭火安全性和灭火效率的胶体灭火剂。对作为实验用火源的木垛尺寸,水和胶体的实验流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设计,设计和制造了可实现定量配比胶体火火剂的试验装置。利用自行设计的灭火实验装置,研究了胶体灭火剂和水对比的流动性能,抗燃性能和灭火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胶体灭火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不会提高胶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与水相比,胶体灭火剂具有优异的抗燃和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42.
兖州矿业(集团)公司东滩煤矿利用电厂粉煤灰代替黄泥作为防灭火原材料,对井下各个有发火可能的地点注粉煤灰腔体,使粉煤灰胶体充分接触煤体颗粒.防止其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煤层自然发火隐患,充分利用了工业废物。  相似文献   
43.
太湖春季水体中的胶体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在太湖梅梁湾及贡湖湾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湖区采集表层水样,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CFF)分离出所采水样中的胶体有机碳(COC,1kD~1μm),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采水样中的COC浓度为1.79~2.05mg/L,占总溶解有机碳(DOC)的8.11%~22.13%.与其它有关水体相比,太湖水体COC的含量比河流低,但比海洋、海湾及河口等水体高.太湖表层水体COC含量随风浪的增大而减少,其原因可能是风浪增大后表层水中浮游生物减少所致.两湖区COC含量目前尚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4.
接触絮凝的概念源于直接过滤 ,是指介质存在时的絮凝作用。由于简便易行、处理效果良好 ,接触絮凝方法处于迅速发展之中 ,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研究范围包括物理、化学、胶体界面过程等相互作用。本文以溶液中的颗粒物相互作用为基础 ,对接触絮凝理论的发展加以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5.
太湖水体中胶体相痕量金属浓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分离了太湖梅梁湾与贡湖湾2 个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水体中Cd、Cu、Pb、Fe、Mn 和Zn 等痕量金属的胶体相(1kD~1µm),研究了其浓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除了胶体Cd,太湖水体中胶体Cu、Pb、Fe、Mn 和Zn 的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季节变化(P<0.05 或P<0.01),其中胶体Cu、Fe、Mn 和Zn 浓度在冬季较高,胶体Pb 浓度在春季最高,在冬季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太湖水体中各痕量金属的总量是影响其胶体相浓度的主要直接因素,而季节变化则是一个重要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小车河从阿哈水库大坝取水口至南明河入口段采集的水样进行p H值、温度及主要离子浓度测定分析,研究该段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并从溶解度方面初步分析,发现小车河"白水"现象是由于水中Ca2+浓度过高,使水体形成过饱和的Ca SO4和Ca CO3水溶液,析出大量白色Ca SO4和Ca CO3颗粒,与河水形成溶胶导致。  相似文献   
47.
赵伟高  张晓晴  田一梅  赵鹏 《环境科学》2023,44(10):5861-5869
微纳塑料是当今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已被证实存在于饮用水流经的各个环节.饮用水中的微纳塑料比表面积大,能够吸附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增加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危害.微纳塑料与典型污染物的吸附、团聚行为被称为"胶体泵效应".聚焦于饮用水中的微纳塑料,从微纳塑料的赋存情况、胶体泵效应、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和胶体泵效应对其去除影响这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阐述.结果表明,微纳塑料广泛存在于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和龙头水中,其胶体泵效应促进了与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的团聚,在加剧微纳塑料毒性的同时,也影响其去除效果.混凝沉淀对微纳塑料的去除效果存在争议,传统砂滤对其去除效果有限,深度处理是去除<5 μm微纳塑料的高效处理工艺.探明微纳塑料胶体泵效应的作用机制和引发条件可有效提高其去除率.最后,从饮用水处理工艺和胶体泵效应的角度,对饮用水中微纳塑料的控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降低微纳塑料在饮用水中的赋存及毒性、保障饮用水质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8.
胶体是多种污染物迁移进入地下水的主要载体.为探究地下水中胶体颗粒的长期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小流域浅层井中胶体颗粒浓度及井水理化性质进行了1 a的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浅层井水中胶体颗粒含量存在较强的季节变异(CV0.5),胶体颗粒质量浓度峰值可达到14.68 mg·L~(-1)(相应的数量浓度为1.34×109L~(-1)),出现在非雨季,由人为取水扰动所致.雨季中前期大雨产流的物理扰动能有效增加井水中胶体颗粒浓度,后期暴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井水化学性质(EC、Ca2+、Mg2+、DOC)是影响胶体颗粒浓度动态及存在形态最重要的因素.该地区作为饮用水源的浅层井在雨季中前期可能受到因增加的胶体颗粒输入而辅助迁移的农化物质(如农药、P等)对井水质量安全的威胁,建议加强该时段内降雨后井水中胶体及井水理化性质的监测.  相似文献   
49.
以采自内蒙古霍林河煤矿的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吸附行为,重点探讨了温度、p H值和离子强度对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煤胶体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过程可由Freundlich表面吸附-分配复合模型很好地描述.随着温度的升高,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吸附的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同样都有所下降,但温度的升高对分配作用的影响程度较大.p H值主要影响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分配作用,在p H值为9时,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其对总吸附量的贡献率为97.5%;而在p H值为6~8时,则以分配作用为主,其对总吸附量的贡献率为64.0%~78.9%.Ca~(2+)浓度为0.001~0.1 mol·L~(-1)时,离子强度对于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0.
纳米TiO_2晶体胶体在居室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二氧化钛晶体胶体膜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实验表明,在普通的日光灯下,经过72h的照射,苯与甲苯的降解率分别为96.7%和97.7%,乙硫醇、甲醛与氨几乎100%降解。实际居室环境实验应用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纳米二氧化钛胶体处理后的居室,一周后其空气质量达到相应国家标准。因此,纳米二氧化钛胶体形成的纳米晶体膜对空气污染净化是非常有效的,并具有良好的杀菌防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