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71.
苯乙烯蒸馏残焦油中粗品苯乙烯的回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苯乙烯能与某些特定溶剂及水形成三元共沸物的特点,开发出从苯乙烯蒸馏塔釜排放的残焦油中提取粗品苯乙烯的新工艺。苯乙烯回收率可达92%以上,粗品苯乙烯的含量在98%(质量分数)以上。  相似文献   
72.
在调研长三角典型区域83家玻璃钢制品企业生产工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玻璃钢制品生产过程中VOCs的来源及组分,并为玻璃钢制品企业VOCs控制提供建议。结果表明,玻璃钢制品行业VOCs主要来自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原辅料在物理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易挥发组分,首要污染物为苯乙烯,其质量分数达到54.63%~86.42%,应作为玻璃钢制品行业VOCs管控的首要控制指标。长三角典型区域的玻璃钢制品生产工艺仍以手工糊制为主,建议采用机械化加工和真空导入代替手工糊制并研究降低组合工艺的成本。长三角典型区域玻璃钢制品企业采用的VOCs末端治理工艺以活性炭吸附及其组合工艺为主,处理效率虽略低于燃烧,但仍是目前该行业VOCs控制技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3.
生物滴滤法去除低浓度苯乙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装载改性聚乙烯填料的生物滴滤塔进行废气中的苯乙烯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快速排泥法挂膜,该反应器可在较短周期内实现微生物的驯化。苯乙烯入口浓度和空床停留时间(EBRT)是影响反应器性能的重要因素,当EBRT分别为60、45、30和15 s以及对应的入口浓度分别为950、430、350和200 mg/m3时,可实现达标排放。循环喷淋液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对生物滴滤池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初始阶段,亚硝酸根很快被耗尽,硝酸根则相对缓慢。当循环液中的TN从102.63 mg/L下降到24.24 mg/L时,滴滤池的去除效率由94.48%下降到43.16%,部分原因是降低NOx-的浓度减弱了反硝化作用对VOC碳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WSH-2型催化剂在环氧丙烷(PO)/苯乙烯(SM)装置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工业化装置的运行结果表明,在废气处理量86 000 Nm3/h、设定反应器进口温度250~300 ℃、设定进口非甲烷总烃(NMHC)质量浓度1 000~2 200 mg/m3的条件下,无论单系列还是双系列运转,采用WSH-2型催化剂均可对废气进行有效处理。处理后气体中的NMHC、苯、甲苯、乙醛、SM等的含量均符合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相关规定。NMHC去除率达到92.9%以上,装置运行稳定。按照目前的废气排放工况推算,预计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可达5 a。  相似文献   
75.
采用臭氧高级氧化处理高浓度苯乙烯有机废气,研究了进气苯乙烯浓度、臭氧浓度、停留时间、O3/C8H8摩尔比对苯乙烯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净化苯乙烯有机废气,苯乙烯去除效率可达66.6%。适宜运行条件为:停留时间为3.6 s,O3/C8H8摩尔比为0.46。采用GC-MS分析臭氧氧化苯乙烯出口气样,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醛(C6H5CHO)和苯甲酸(C6H5COOH)为臭氧氧化苯乙烯的中间产物。臭氧高级氧化苯乙烯机制为苯乙烯气体被臭氧氧化为苯甲醛和苯甲酸,然后继续臭氧氧化为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76.
采用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作为敏感试剂,通过旋转涂胶法固定在钾离子交换玻璃光波导表面做成纳米级的薄膜,研制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薄膜/K+离子交换玻璃光波导气敏元件.将该气敏元件固定在光波导气体检测系统中,对挥发性有机物蒸气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室温下该气敏元件对苯乙烯蒸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响应,响应和恢复速度快(分别为6 s和...  相似文献   
77.
UV-生物过滤联合降解苯乙烯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昊雷  杨国靖  夏静芬 《环境科学》2013,34(12):4701-4705
实验采用主波长为185 nm的低压汞灯为紫外光源,泥炭、棕纤维、多孔活性炭为填料的UV-生物过滤塔联合装置净化苯乙烯废气.苯乙烯进气浓度控制在320~583 mg·m-3之间,稳定后去除率能维持在95%以上.UV光解苯乙烯形成醇、醛、羧酸等水溶性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的物质,能改善生物过滤塔的运行性能.稳定运行阶段,当总停留时间(total residence time,TRT)较长时,进气浓度的变化基本不影响去除率,随着TRT减少,进气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逐渐显现.TRT为102 s时,联合装置的去除负荷随进气负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去除率达95%以上.TRT为68 s时,进气负荷较低时,去除负荷的变化也遵循上述规律,但当进气负荷大于30 g·(m3·h)-1时,去除负荷逐渐偏离直线并趋于某一定值.若仅考虑苯乙烯浓度的增减,UV光解对苯乙烯的去除贡献率高于生物过滤塔,而系统关停10 d后重启,苯乙烯的去除效果在第4 d就能恢复.  相似文献   
78.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 BiPO4/赤铁矿复合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 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DRS)、BET 比表面及光致发光光谱(PL)等一系列表征,同时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下的复合催化剂对气态苯乙烯降解的影响及其光催化机理 .结果表明:天然赤铁矿的负载能有效提高 BiPO4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提升其光催化活性;当制备BiPO4/赤铁矿的条件为质量比1∶1、溶液 pH=1、焙烧温度 300 ℃时,复合材料对 50 mg·m-3气态苯乙烯的降解率最高,达到 87.9%,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 4 次循环实验后,降解率仅下降 5.9%,稳定性得以证明 . 经过机理实验研究证明,BiPO4/赤铁矿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苯乙烯主要是光生电子-空穴对、氧衍生的超氧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起主导作用 .  相似文献   
79.
80.
苯乙烯对几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闭静水式条件下,苯乙烯对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的96 hEC50分别为8.96 mg/L和5.94 mg/L.苯乙烯对甲壳动物和鱼类的实验采取开放静水式方法.中国对虾仔虾和中华绒螯蟹幼蟹的96 hLC50 分别为7.96 mg/L和72.27 mg/L,牙鲆的96 h LC50为18.55 mg/L.按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导则中的分级标准,苯乙烯对两种实验藻和中国对虾的毒性属高毒性,对中华绒螯蟹和牙鲆具有中毒性.计算出苯乙烯的无影响阈值(ENEV)为0.594 mg/L,可以为制定苯乙烯的水生生物安全阈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