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安全科学   175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493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1):108-114
"fans"汉译语素构词在组合形态上包括内部组合形态与外部组合形态,前者又可分为音译、意译系列;在理据上包括词源理据、社会文化理据与认知理据。"fans"汉译语素构造的词语多为粉丝团名称,它们一般为非贬义的主观量名词或知名事物。  相似文献   
102.
尤方立 《安全》2008,29(5):5-8
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火灾与疏散的组合模拟程序FDS+EVAC,以一狭长空间为例,进行了火灾烟气作用时的人员疏散仿真研究,分析了通风排烟设备对火灾烟气运动和人员疏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以天津市空港经济区塘-湿地组合处理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再生水补给条件下芦苇各组分氮(N)、磷(P)的吸收能力。研究发现:在一个生长周期内,芦苇不同组分(穗、叶、茎、根)N、P的质量分数为(1.17±0.82)%和(0.067±0.057)%,存在穗>叶>根>茎的特点。芦苇各组分N、P的质量分数随生境类型而变化,其中N的质量分数范围介于0.22%~2.34%,P介于0.012%~0.23%。再生水补给条件下系统地上生物量为(119.37±62.25)kg/m2,明显高于周边河道自然生长的芦苇((19.08±5.73)kg/m2),表明再生水的补给能有效提高芦苇的初级生产力,且地上部分对N、P的累积能力高于地下部分,分别为4.10和5.20倍。  相似文献   
104.
药渣生物炭联合麦饭石对铜镉污染土壤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望以板蓝根药渣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用于修复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实现以废治污。该研究探讨以板蓝根中药渣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炭联合天然麦饭石对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及作用机理,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钝化剂施加量为2%土壤质量时,500℃下制备的药渣生物炭(BC500)、天然麦饭石(MS)和等质量的生物炭与麦饭石组合钝化剂(BC500+MS)共3种钝化剂处理对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p H、土壤养分、铜镉形态的影响。土壤培养30 d研究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均能提高土壤pH、土壤养分;施加单一药渣生物炭对铜的钝化效果好于天然麦饭石,但天然麦饭石对镉的钝化比药渣生物炭的效果更优;采用修正BCR三步连续提取法提取不同处理的Cu、Cd形态,与对照值(CK)相比,BC500处理的弱酸可提取态Cu、Cd含量分别降低了9.00%和6.82%,残渣态Cu、Cd含量分别增加了16.08%和16.67%;MS处理的弱酸可提取态Cu含量较对照无变化,Cd的酸可提取态降低了17.05%,残渣态Cu、Cd含量分别增加7.75%和59.52%;BC500+MS处理的弱酸可提取态Cu、Cd含量分别降低4.44%和26.14%,残渣态Cu、Cd含量分别增加10.16%和78.57%。通过表征分析表明,生物炭对Cu、Cd污染土壤钝化机制是吸附固定和形成沉淀作用,麦饭石对Cu、Cd污染土壤钝化机制主要是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根据液体发酵浑浊程度判断,共分离出能利用菲作为碳源生长的菌种共9株,其中3株具有较强生长活性和降解活力,通过菌体菌落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UMBR 0019、UMBR 0020和UMBR 0197分别为Micromonospora palomenae NEAU-CX1T(相似性为99.64%)、Rhodococcus ruber DSM 43338T(相似性为100%)和Novosphingobium mathurense SM117T(相似性为99.24%)。研究结果表明,在以菲为唯一碳源的海水培养基中, 30℃,180 r/min培养条件下,UMBR 0019,UMBR 0020和UMBR 0197对菲的降解效率分别为48.80%、75%和63.54%,而通过菌株协同作用后能显著提高菲的降解效率,达到99.07%。红树林蕴含丰富的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资源,能够为海洋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提供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6.
史晓丹  李大鹏  王忍  黄勇 《环境科学》2015,36(3):955-962
为探讨物理和摇蚊幼虫组合扰动对内源磷再生和形态转化的协同作用,选取了苏州某富营养化河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静态培养试验和Rhizon间隙水采样技术,着重对比了单纯的摇蚊幼虫扰动和组合扰动下,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中磷形态数量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组合扰动下,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含量(TP、PP、DTP、DIP)均处于较高水平,明显高于摇蚊幼虫扰动.这可归因于微生物活性的显著增加.与摇蚊幼虫扰动相比,组合扰动下,间隙水中DIP和Fe2+浓度的降低幅度和降低范围明显更大.这主要是由于物理扰动和底栖生物扰动产生的叠加效应,导致溶解氧渗透深度增加.另外,0~2 cm沉积物中,NH4Cl-P含量明显降低,Fe/Al-P明显增加,并且,NH4Cl-P和Fe/Al-P的变化幅度均在组合扰动下最大.这暗示了物理扰动和底栖生物扰动对磷再生和迁移产生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07.
为提高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的准确度,引入证据理论组合预测方法。根据瓦斯涌出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实验数据,采用3个不同的粒子群神经网络模型对涌出量进行初步预测。并由BP、RBF网络对预测误差及预测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模,以获取每个模型的可信度。再利用证据理论对其进行合成,确定组合模型的权值,最终实现对瓦斯涌出量的组合预测。实例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分别为18.5%、5.8%,均小于神经网络组合法及等权平均法的相应预测误差,适用于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  相似文献   
108.
关联交叉口交通流模糊变权重组合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一交通流预测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和传统交通流组合预测模型中权重不能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关联交叉口交通流模糊变权重组合预测方法。先对交叉口交通流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关联交叉口的定义;再建立关联交叉口交通流模糊自适应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分别利用Kalman滤波器模型与SVM模型来预测关联交叉口交通流量,然后根据这2个模型预测的误差和交通量的变化趋势,采用模糊逻辑推理方法,对这2个预测模型分别赋予适当的权重。试验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的最大绝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均明显好于单一的预测方法,分别为9.8%、4.63%和0.99。  相似文献   
109.
为提高航运公司安全营运管理的决策科学性,需要对其安全营运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过程跟踪评价。基于安全管理的运行过程与安全结果 2种评估指标,提出2种指标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有效性评价模型。在熵权法(EVM)和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的基础上,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有效性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提出以组合赋权法确定优化权重数值。经案例应用,得出某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有效性评价定量化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该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中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绩效的关键,而人力资源方面和管理体系方面的改善措施需要与之协调。  相似文献   
110.
针对以往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多采用单一权重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不足,提出基于主客观组合权重的权重计算模式,并运用权重风险度计算公式选出相对合适的组合权重,再与物元分析理念相结合,构建用于评价地下水水质的组合权物元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的地下水污染区的12个监测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1#~5#监测点水质均达到Ⅱ级以上,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6#~12#监测点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不能饮用。评价结论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