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安全科学   176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658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总结当前离子交换膜制备技术的发展状况.从膜的分类及膜性能出发,讨论均相膜及异相膜的差异和今后各自的发展前景,并就提升膜单方面性能(如:选择透过性、离子交换容量、膜电阻、抗氧化性等)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离子交换膜的改进制备大多从结构上入手,提出今后膜制备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化均相膜制备技术、结合国内成熟的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工艺改进异相膜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52.
本文拟针对某医院直线加速器应用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探讨。阐述辐射防护设计及关注点的位置,通过对直线加速器在正常情况下对工作人员及公众人员产生的附加年有效剂量进行计算,评价其机房的防护设计是否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为同类核技术应用项目辐射防护计算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公众辐射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53.
针对工业X射线探伤室探伤放射防护的现行标准《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 117-2015)与废止标准《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6)进行对比解读,同时分析工业X射线探伤室探伤辐射监测方案与实施现场监测的过程,最后对某个探伤室探伤项目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4.
KrBr*准分子灯直接光解一甲胺气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洁  刘玉海  韦连梅  叶招莲  张善端 《环境科学》2013,34(12):4734-4742
研究了正弦电源驱动的207 nm KrBr*准分子灯光解气相中的一甲胺(MA).考察了降解的影响因素(气体流速、初始浓度、输入功率),测定了灯的输入功率和辐射光谱.为了评价光解过程,对去除效率、能率、碳平衡和CO2的选择性这4个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去除率随着灯的输入功率升高、气体流速的降低以及气体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能率与一甲胺初始浓度呈正相关性,输入功率为65.1 W时能率最高.输入功率升高,气体流速下降,碳平衡和CO2选择性都略有升高.当灯的输入功率为79.8 W,气体流速9.0 m3·h-1,初始浓度为2 897 mg·m-3,一甲胺去除率为56.8%,能率为185.6g·(kW·h)-1,相应的碳平衡和CO2选择性为16.8%和10.3%.最后,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一甲胺降解的产物,结合一甲胺的吸收光谱,推测了一甲胺的光解机制.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不同流态下微波辐射对污水污泥性质的影响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流态下微波辐射作用处理后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能的变化,以及微波辐射作用下流态对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溶解率、上清液中COD和污泥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流态对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有一定影响,微波辐射功率越高,流态对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越显著.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雷诺数Re越大,污泥的沉降比(SV)、比阻和泥饼含水率越小;微波辐射功率较高时,Re为2300的临界流态下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最好.随着Re的增大,VSS溶解率和上清液中COD升高,微波辐射功率分别为300、500、700和900W时,Re为3000的紊流流态下上清液中COD分别达到1.1、2.1、3.6和6.7g·L-1.SEM观察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及流态产生的协同剪切应时适宜时,有利于污泥颗粒的絮凝反应,高强度的微波辐射和紊流产生的较大剪切应力导致污泥絮体被打碎.  相似文献   
56.
通过微波辐射对污水处理厂动态流活性污泥性能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微波辐射3min内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能的变化,探讨了微波辐射对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溶解率、上清液中COD和污泥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的微波辐射对活性污泥相关性质的影响不显著,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活性污泥的结构.适宜的微波辐射能显著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500、700和900W微波辐射的适宜辐射时间分别为180、150和60s,此时,活性污泥的比阻为0.3×109S2·g-1左右,较原活性污泥减小了88%,泥饼含水率由原活性污泥直接抽滤的85.2%降低到70.0%.VSS溶解率和上清液COD都随着辐射功率及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适宜的微波辐射能促进污泥的团聚絮凝,过度的辐射会破坏活性污泥结构,使活性污泥颗粒细小化,混合液黏度增大,导致脱水性能变差.通过动态流动下微波辐射对活性污泥性能影响的研究,可为微波辐射在活性污泥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辐射环境的自动监测是发展趋势,掌握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北京市建设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为背景,在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运行维护经验,对质量保证措施、数据分析、运行情况以及在辐射环境监测中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引起γ剂量率变化的几种情况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多发故障提出了日常运行维护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对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数据分析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8.
空气辐射环境监测是辐射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空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出发,从布点原则、技术路线、选址条件、设备选型、监测方案及数据处理等方面介绍了空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9.
自从南极臭氧空洞被发现以来,平流层臭氧浓度下降导致到达地表的紫外辐射增强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这一状况还在不断加剧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下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在长时间尺度上的意义以及合理预测未来地球表面紫外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响应过程,科学家开始尝试恢复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紫外辐射的变化。Scytonemin是蓝绿藻细胞外鞘上的一种抗UV色素,高UV强度照射能够促使细胞合成更多的这种色素以保护细胞免受紫外辐射的伤害,并且这种色素在湖泊沉积物中能够很好地保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蓝绿藻细胞的scytonemin含量来反映历史时期湖泊紫外环境的变化。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推测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生态系统对这些过程的响应,为预测未来地表紫外环境的变化及生态系统的响应提供合适的理论和证据。  相似文献   
60.
作用距离是红外系统核心性能指标之一,受大气、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作用距离计算方法存在的局限,综合考虑多个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优化计算方法,首次精确计算了作用距离与实际距离之差的大气衰减值,并对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用于红外系统性能预测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