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416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96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840篇
基础理论   163篇
污染及防治   258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l (2,4-DCP)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over Ti/SnO2-Sb anod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gradation rate, such as applied current density (2-40 mA/cm2), pH (3-11)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5-200 mg/L) were evaluated. The degradation of 2,4-DCP followed apparent pseudo first-order kinetics. The degradation ratio on Ti/SnO2-Sb anode attained > 99.9% after 20 min of electrolysis at initial 5-200 mg/L concentrations at a constant current density of 30 mA/cm2 with a 10 mmol/L sodium sulphate (Na2SO4) supporting electrolyte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4-DCP (100 mg/L) degradation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removal ratio achieved 99.9% and 92.8%, respectively, 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after 30 min electrolysis.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 (k) and the degradation half-life (t1/2) were 0.21 min-1 and (2.8±0.2) min, respectively. Mainly carboxylic acids (propanoic acid, maleic acid, propanedioic acid, acetic acid and oxalic acid) were detected as intermediates. The energy efficiencies for 2,4-DCP degradation (5-200 mg/L) with Ti/SnO2-Sb anode ranged from 0.672 to 1.602 g/kWh. The Ti/SnO2-Sb anode with a high activity to rapid organic oxidation could be employed to degrade chlorophenols, particularly 2,4-DCP in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992.
基于USEPA ECOTOX水生生物毒理学数据,文章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法(SSD)和自然对数-累积概率型分布拟合法对缺水重污染河流———渭河陕西段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五氯苯酚(PCP)的水质基准(WQC)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渭河陕西段中的PCP基准最大浓度(CMC)为21.35μg/L,基准连续浓度(CCC)为4.27μg/L。文章还给出了渭河陕西段中PCP水质基准的累积正态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文章对渭河陕西段中PCP的WQC进行了确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在相关假设前提下PCP的WQC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确定性概率介于73.68%100%之间。  相似文献   
993.
从苹果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活力为246.22 U(/g·min)。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了PPO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以及米氏参数等;采用包埋法用海藻酸钠、戊二醛交联制备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I-PPO),比较了固定化酶与液态酶的稳定性,进一步用I-PPO酶促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结果表明:PPO酶促氧化邻苯二酚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30℃;PPO的米氏参数K m=0.189 mol/L,反应最大速率v max=0.311 U/min。I-PPO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35℃,I-PPO的热稳定性提高;I-PPO贮存25 d活力仍保持85%以上,PPO仅10%;I-PPO重复使用3次活力损失不到15%。试验条件下,I-PPO处理低浓度苯酚废水效果较好,对10 mg/L的废水苯酚的去除率达91%;最适用酶量为1 g。  相似文献   
994.
马锋锋  赵保卫 《环境科学》2017,38(2):837-844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制备了不同温度(200~600℃)的玉米芯生物炭,研究玉米芯生物炭对水中对硝基苯酚(PNP)的吸附行为,并对其吸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较大,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含氢、氧官能团逐渐消失,生物炭的极性降低,芳香性增强.等温吸附曲线可以被Freundlich模型很好地描述,生物炭的性质对其吸附PNP有着重要影响,Freundlich模型回归参数(n和KF)与玉米芯生物炭的芳香性、亲水性和极性指数[H/C、O/C、(O+N)/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描述了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相对贡献,PNP在低温(200℃)制备生物炭上的吸附主要为分配作用,而高温(300~600℃)制备的生物炭对PNP的吸附为π—π电子受体-供体作用和孔填充效应为主的表面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MBR(膜生物反应器)降解SA(对氨基苯磺酸)的性能,构建一套连续流MBR,针对ρ(SA)为25 mg/L的模拟废水进行处理,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MBR运行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化进行生物学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31 d的启动驯化后,SA基本可以完全降解,CODCr、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7.63%±5.95%、91.94%±8.80%、32.38%±11.6%和85.69%±13.82%.对驯化及稳定运行阶段的污泥进行微生物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主要的微生物菌群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其中拟杆菌门是处理含SA废水的优势菌群.在“科”水平上,噬几丁质菌科、腐螺旋菌科、红环菌科、丛毛单胞菌科和拜叶林克氏菌科为主要的微生物菌群,随着反应器的长期驯化和运行,噬几丁质菌科逐渐成为反应器中优势菌群.研究显示,MBR对SA、CODCr、NH4+-N和TP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拟杆菌门和噬几丁质菌科分别为处理SA的优势“门”和“科”.   相似文献   
996.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测定经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柱前衍生后的两种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和2,4-二氨基丁酸(DAB),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 μg/L~25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BMAA 和DAB 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5 μg/L和0.9 μg/L。对空白蓝藻样品做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BMAA和DAB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2±4.0)%和(87.7±14.2)%,6次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2.6%~7.9%和2.1%~11.3%。  相似文献   
997.
CO_2高温活化活性炭材料对苯酚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2为活化气体,在高温条件下对国产椰壳活性炭进行活化。研究了活化前后的活性炭在不同温度和pH等条件下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活性炭经活化后,微孔体积和中孔体积增加,吸附容量明显提高;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在pH为2~8时,吸附效果较好;在pH9时,吸附效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98.
以光催化降解苯酚为探针反应,通过正交实验,系统研究了胶液配比、涂覆次数和焙烧温度等条件对以溶胶-凝胶法分别在普通钠钙玻璃和磨砂玻璃上制备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TiO2催化膜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普通钠钙玻璃片上负载TiO2催化膜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硝酸体积〉涂覆次数〉焙烧温度...  相似文献   
999.
应用自制电化学反应器研究了不同阳极材料对苯酚废水的电催化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钛基RuO2和钛基SnO2 2种新型阳极处理苯酚废水的电催化氧化效果要远好过传统的阳极材料石墨。  相似文献   
1000.
最近,英国科学家列举了一些“有毒有害”的日常家居用品.并逐一给出了较为安全的替代方案。1.空气清新剂大多含有苯酚。人体吸入后,会产生呼吸困难和头痛,并刺激眼睛。皮肤接触后,还可能导致脱皮,引发麻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