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52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扩散渗析法回收盐酸酸洗废水中的盐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盐酸酸洗废水中回收盐酸,在静态扩散条件下采用模拟废水分别测定了HCl、FeCl_2在不同阴离子交换膜中的渗析速率以考察膜的分离性能,进而采用实际废水考察动态扩散时流量、流量比对回收率及回收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3362膜与DF120膜时,HCl的平均渗析速率分别为2.44×10~(-3) m/h和5.46×10~(-3) m/h,FeCl_2的平均渗析速率分别为1.49×10~(-4) m/h和2.67×10~(-4) m/h,酸盐分离系数可分别达到16.4和23.7.水酸流量比维持在1左右,流量维持在0.35 L/h的条件下,回收酸中盐酸浓度分别为0.26 mol/L和0.43 mol/L,FeCl_2浓度均小于0.002 mol/L,酸回收率分别为40%和65%,FeCl_2透过率均小于8%.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介绍了对地表水中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对照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不仅可缩短分析时间,而且还节约大量的试剂.  相似文献   
83.
空冷机组冷却性能受外界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高温时期凝结水水温易超过离子交换树脂的承受范围,影响系统的正常投运。对不同的阴树脂产品进行耐热性能研究,探求其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指导电厂的设备运行。  相似文献   
84.
基于苯酚降解中间产物(苯醌)、酸性甲基橙的目标化合物,研究了苯醌类与苯醌亚胺类在光/Fenton体系中的降解特性,分析了苯醌及酸性甲基橙的光敏特性,测定了光敏剂存在的情况下日光/Fenton和UV/Fenton体系中·OH的产量.结果表明,苯醌类光解,由于其光敏性好,能促进日光体系产生更多的·OH,日光/Fenton法好于UV/Fenton法.苯醌亚胺类降解,浓度较低时,UV/Fenton法好,浓度较高时,日光/Fenton法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苯醌亚胺类光敏性一般,浓度低时日光体系中·OH的产量少于紫外体系,但苯醌亚胺类降解过程中有苯醌类生成,苯醌类的光敏性比苯醌亚胺类好,苯醌亚胺类浓度越高,其降解产物中苯醌类越多,进而导致日光体系中1O2、O2-·和·OH的产量多于紫外体系.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讨两性-阴离子湿润剂复配剂对硫化矿尘的润湿性能,通过毛细管正向渗透实验法,研究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CAB)、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单体湿润剂的润湿性能;利用静滴法,测量各单体与矿石的接触角。单体实验结果表明两性离子湿润剂中BS-12、阴离子湿润剂中LAS的润湿性能相对较好。选用这两种试剂进行复配实验,结果表明:浸润深度大于20 mm,复配剂比单质湿润剂润湿性能好;最佳复  相似文献   
86.
土壤溶液性质对Zn的形态变化及其微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2种不同性质土壤,利用基础诱导硝化(SIN)方法测定了不同土壤中锌的微生物毒性阈值,同时利用850离子色谱仪与WHAM6.0模型,测定了溶液不同阴离子组成及自由Zn2+含量,建立了基于不同土壤性质与溶液离子的土壤中Zn毒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SIN测定的不同土壤Zn微生物毒性阈值在不同土壤间有显著差异,其中EC50从196mg/kg至1310mg/kg;EC10值从48mg/kg增加至682mg/kg,不同土壤EC50与EC1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68及14.3倍,表明土壤性质对Zn的微生物毒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基于SIN的Zn的毒性阈值ECx(x=10,50)与溶液自由Zn2+浓度的负对数p(Zn2+)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土壤溶液中自由Zn2+值的升高,Zn的毒性逐渐增加.土壤pH值、OC、CEC、F-、Cl-、Ca2+及Mg2+与Zn的毒性阈值ECx(x=10,50)及p(Zn2+)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pH值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次为OC、CEC及F-,ECx与溶液中NO3-, SO42-呈负相关关系.基于不同主控因子的土壤中Zn毒性阈值(ECx)及P(Zn2+)的预测模型表明,pH值、OC、CEC、F- 四个变量因子分别解释了log(EC50)、log(EC10)及p(Zn2+)预测模型变异的89.9%、81.2%和92.3%.  相似文献   
87.
湿润剂溶液在硫化矿矿尘中的反向湿润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毛细管反向渗透湿润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阴离子型湿润剂对两种硫化矿矿尘的反渗长度与反渗时间的关系.在实验中,环境和溶液的温度不高(20℃左右),所选的两种湿润剂对硫化矿矿尘都具有一定的改善湿润效果作用,试剂A比试剂B稍好.在反渗长度1 cm内,其反渗长度与反渗时间接近线性关系;反渗长度增大,其反渗长度与反渗时间近乎成抛物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用毛细管反渗湿润法研究湿润剂对硫化矿矿尘的湿润行为时,反渗时间与反渗长度的关系基本可用Washburn方程描述;但除了方程中所含的参数外,还存在着诸多的影响因素,如几何条件、矿尘的物理化学性质、湿润剂的种类和浓度梯度等.  相似文献   
88.
水铝钙石类阴离子黏土在水污染处理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娇  郭清海 《环境化学》2013,(8):1571-1579
水铝钙石(Hydrocalumite)是一种阴离子黏土,又称"弗里德尔盐"(Friedel’s Salt),属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可通过多种低成本方法人工合成.水铝钙石的层间阴离子具有可交换性,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焙烧时所获产物在水溶液中具有层状结构可恢复性,因此在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处理领域有很大应用价值,已被用于水中B(OH)4-、SeO24-、CrO24-、MoO24-、Zn2+等无机组分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苯磺酸钠(SDBS)、甲基橙(MO)、酸性大红(GR)等有机组分的去除实验研究,以及粉煤灰等典型固体废物在填埋前的预处理研究.水铝钙石类阴离子黏土对水中有害组分的去除效果受到离子种类和性质、溶液pH、去除产物溶度积常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涉及去除机理包括离子交换、溶解-沉淀、表面吸附等.当前利用水铝钙石去除水污染的研究基本局限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并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因而今后应加强其处理实际受污染水体和原生劣质水的实验研究,并尝试作为填充材料在可渗透性反应墙(PRB)等水污染原位处理装置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9.
The adsorption of sulfadiazine onto kaolinite clay as an alternative adsorbent was examined in aqueous solution, hnpacts of the contact time, pH, temperature, ionic strength and coexistent surfactants 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ere evaluated. The p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ith adsorption being promoted at lower pH due to the cation exchange mechanism. Decreasing ionic strength in the solution was favorable for adsorption, and the addition of cationic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ha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ulfadiazine on kaolinite. Kinetic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follow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was well described by both Freundlich and Dubinin-Radushkevich (DR)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DR model,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determined by cationic exchange and weak physical forces. The thermodynamic study showed that sulfadiazine adsorption onto kaolinite was a sponta- neous and endothermic reaction.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