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21.
王蕾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2,(1):153-157,164
本文主要应用SPSS软件的箱线图和正态分析的方法,研究2006-2010年淮河干流蚌埠闸上断面的流量、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并对各年的水质指标超标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可知,枯水期蚌埠闸流量值远低于丰水期;丰水期水中DO含量低于枯水期;枯水期水中的氨氮含量高于丰水期;各水质指标在各年内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近两年来,蚌埠闸水质状况已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2.
为促进干旱区湖泊健康发展,分析了博斯腾湖大湖区湖水多年溶解氧与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动态特征:1991年-2014年(2009、2012除外)水体溶解氧为6.71~9.20 mg/L,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此与2005年水位最高,而后下降的特征一致;五日生化需氧量在0.5~6.99 mg/L变幅较大,并与溶解氧同年出现最高值,且二者符合线性回归关系y=0.213x+7.053;高锰酸盐指数波动明显;总氮和总磷则较平稳;氨氮从0.01 mg/L升至最高值0.45 mg/L.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对水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3.
发源于云贵高原上的乌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之一。乌江流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河流。以枯水季节乌江流域水体中的实测温度、溶解氧、碱度和pH值等理化参数为依据,探讨了乌江流域河道水体的CO2分压(〖WTBX〗P〖WTBZ〗CO2)与河流“呼吸”通量的变化规律。乌江流域枯水季节河道水体〖WTBX〗P〖WTBZ〗CO2介于2913~1 530 μatm之间,平均值为9493 μatm,约为大气的3倍,各支流样点的平均值为9924 μatm,大于干流平均值9026 μatm,由此推断乌江流域干支流河道在枯季是大气CO2的“源”。受各游段流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支流河道水体〖WTBX〗P〖WTBZ〗CO2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水体〖WTBX〗P〖WTBZ〗CO2与溶解氧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河道内有机质的异养呼吸不是喀斯特乌江流域枯季水体中溶解无机碳的主要来源,其河道水体中高〖WTBX〗P〖WTBZ〗CO2成因复杂。〖WTBX〗P〖WTBZ〗CO2的上述分布规律是流域支流汇入、地下水以及河道水体有机质氧化分解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4.
在室温下(17~19℃),通过接种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于缺氧-好氧连续流反应器中,研究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启动及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在启动阶段,颗粒污泥系统的亚硝态氮积累率(NAR)平均超过95%,成功启动了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将好氧区溶解氧(DO)由(3±0.2) mg·L~(-1)提高到(4.5±0.2) mg·L~(-1),探究DO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DO下,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仍能保持良好的亚硝化性能,平均NAR大于95%.另外,通过改变进水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探究HRT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8.4 h)会加快污泥颗粒在系统中的循环,使破碎的颗粒污泥不能及时重组,致使污泥颗粒沉淀性变差,造成污泥颗粒的流失.HRT增加到12.2h时,颗粒污泥系统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稳定运行.在运行末(166 d),氨氮去除率和NAR分别为86.7%和96.2%.  相似文献   
125.
在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基础上,首次采用缺氧/厌氧UASB-SBR生化系统处理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经过5个阶 段(116 d)的连续运行,获得了稳定的工艺性能在进水COD为1 237.2~12 596.8 mg/L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108.4~528.26 mg/L;在进水NH4+-N为155.8~1 298.0mg/L的条件下,出水NH4+-N稳定在0.12~4.1 mg/L,实现了有机物及氨氮的深度去除.SBR采用硝化出水回流的运行方式,对原水既有一定的稀释作用,又可使富含NOx-N的硝化液借助原水中丰富的有机碳 源在缺氧UASB内进行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及降解有机物的双重目的缺氧UASB1、厌氧UASB2和SBR反应器的OLRmax(以COD计)分别为13、2.09、2.14 kg/(m3·d)UASB1、UASB2和SBR的OLR与相应的OLRrem 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SBR的NLR(以氮计)与NLRrem也呈现较好线性相关此外,3个反应器的OLR与去除率(η)呈二次相关另外,SBR实现了氨氮的真正去除.整个试验过程中,SBR反应器在室温下运行,硝化阶段溶解氧低于1.0 mg/L,进水温度从20.7℃逐渐降低至10.3℃,SBR的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始终维持在98.5%和97.7%以上,实现了深度脱氮  相似文献   
126.
选择双波长光度法测定天然水中溶解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郜洪文 《四川环境》1993,12(2):60-62
本文依据悬浮液对光的吸收行为研究DO与Mn^2+-I^--H^+反应液吸收光谱,发现在520-600nm波长范围内其光谱与悬浊液光谱相平行,由此研究在此波长内任意选择双波长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均较传统容量法高,计算曲线稳定性好,适合于天然水分析。  相似文献   
127.
Abstract: Selection of a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reaction model to incorporate into dissolved oxygen (DO) water quality models is an overlooked choice available to river water quality modelers. Data from rivers can serve in screening methods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competing water quality models. In this study, 15 published BOD and DO datasets based on a 7 year long study of the Bormida River in Italy are used to calibrate three‐multiorder BOD models: first‐order, three‐halves order, and second‐order, which are then included in three corresponding DO models which incorporate these BOD models. The adequacy of the first‐order, three‐halves order and second‐order BOD models was evaluated by calculating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between a model and data. A similar procedure was followed to evaluate three DO models, each of which incorporated one of the three BOD models. The first‐order BOD model most frequently fit the river data best, followed by the three‐halves order and the second‐order BOD models. The DO model incorporating a first‐order BOD model most frequently fit the data best, followed by the DO order incorporating second‐order BOD and the DO model incorporating three‐halves order BOD.  相似文献   
128.
影响高浓度NH3-N废水吹脱-硝化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中含氨氮过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产生极大威胁,此外,水体中NH3-N浓度过高,也增加了废水生化的处理难度,为此,废水脱氮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采取先用空气将高浓度NH3-N废水的中的一部分NH3-N吹脱,然后在适宜的氨氮剩余浓度下,采用活性污泥法对剩余NH3-N进行硝化处理。用空气吹脱NH3-N,碱度直接影响吹脱效果和最终的剩余氨氮浓度。在硝化反应时,pH值、温度、溶解氧对硝化反应影响十分大。文章通过大量实验,获得了NH3-N废水起始浓度为1000mg/L左右时的最佳吹脱碱度,获得了适宜的氨氮剩余浓度。同时得出了pH值、温度、溶解氧对硝化反应的影响规律。这些数据和规律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在现有的关于活性污泥法最优控制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以两个最重要的控制参数污泥排放量和溶解氧浓度为控制变量,以出水不质为约束条件,以运行费用为性能指标的活性污泥法变量最优控制的研究问题,并着重进行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30.
采用A/O工艺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研究了生物除磷和好氧反硝化脱氮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①磷的出水浓度低于0.8mg/L,去除率达到92%~98%;②影响好氧反硝化的主要因素为DO和HRT。当DO控制在2mg/L左右,HRT控制在6h时,好氧反硝化效果最好。增加了脱氮效率,减少了碳源和需氧量。NH4+-N去除率高达94%,总脱氮率可高达7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