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廉洲湾赤潮自动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7月广西廉洲湾海域三个自动监测站的实时监测数据,对赤潮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此次赤潮过程中,溶解氧、pH值、叶绿素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且出现同步升高回落现象。通过现场采样分析与比对,表明自动监测站可实现对赤潮的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92.
以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为基础,研究了短程硝化SBR启动过程中在线监测信号(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规律,考察了不同进水氨氮负荷下DO和ORP一阶导数的变化特征,并对SBR中不同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29~30℃,初始pH8.2,SRT=14),避免硝化阶段的过度曝气,可在第6 d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SBR的快速启动.SBR对氨氮去除率维持在97%以上,亚硝化率(NAR)可长期稳定在98%以上.对SBR运行过程中的DO和ORP进行了长期监测,并对它们的一阶导数进行实时计算,结果发现,在短程硝化终点和反硝化终点处,DO与ORP的一阶导数均出现了极值,并且在不同进水氨氮负荷下,极值基本维持稳定.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全程硝化阶段的污泥中同时含有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氧化菌(NOB),短程硝化污泥中几乎不含NOB.研究表明,利用DO和ORP的一阶导数极值作为控制参数是稳定可行的,对实现短程硝化SBR工艺的实时控制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基于2019年8月与11月所获取的2个航次的水文、化学和生物资料,重点研究了夏、秋季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溶解氧(DO)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水文动力状况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该海区低氧特征及其对酸化环境的指示.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内DO含量及分布与流场/水团格局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夏季长江口外台湾暖流影响区具有低氧的特征,秋季则在黄海冷水团海域下底层存在一个DO低值区.在上升流影响下,夏季长江口海域的底层低氧水体可抬升至上层水体,低氧水体由长江口海域向东北方向扩展;夏季长江口外下层低氧水体的涌升、黄海冷水团区DO最大值层的抬升均与跃层的抬升趋势基本一致,不仅反应了上升流对DO垂向分布的影响,同时也指示了冷水团边界区和长江口外海域涌升流的存在.此外,夏季长江口外东北部离岸低盐水团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对局地底层低氧区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在夏季的长江口海域和秋季的黄海冷水团海域存在水体酸化区,其中长江口的酸化区范围与低氧区总体相吻合,秋季黄海冷水团底层酸化区也与DO低值区和冷水团范围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低氧和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4.
An analytical solution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BOD and DO profiles in a stream having several outfalls of waste and intakes of water. The model also incorporates continuous addition and removal of BOD and DO along the stream. A steady state one dimensional dispersion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transport of BOD and DO in a stream. Changes in stream properties along the length are considered by dividing the stream into several segments and chang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BOD and DO equations as needed in each segment. By applying continuity equations at the boundaries of these segments and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t either ends of the infinitely long stream, the arbitrary constants in the solutions to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BOD and DO can be determined. Some ap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in studying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are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95.
用溶解氧控制SBR池反应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BR法能灵活地根据所处理废水浓度的不断变化,改变其反应时间,深圳下坪渗滤液处理厂试运行进行了以DO作为SBR法反应时间控制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泥浓度在2.5-3g/L。进水COD在0.8-1.1g/L时,进行曝气都会在反应开始后几小时内出现所谓“平衡DO”现象,随着硝化进程的结束,CO浓度迅速地大幅度升高,用DO作为SBR反应器在线控制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6.
本文于对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六个采样点2010年不同季节的水样进行分析,用稀释平板法测定细菌总数,碘量法测定DO值,然后时细菌、DO值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
电极法溶解氧监测仪,具有在线自动监测的优点,在水质自动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极法测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大气压、含盐量和样品流速等。本文从溶解氧测定原理以及仪器本身原因入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且提出了日常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98.
溶解氧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高氨氮有机废水,探讨了溶解氧(DO)对有机物、氨氮、总氮等去除效果的影响。当进水COD1500mg/L,NH4+-N150mg/L,TP为15mg/L,pH7.5~8.0,MLSS控制在6000~7000mg/L,DO在0.5~4mg/L时对COD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都可高达95%;在DO为4.0和2.0mg/L时对NH4+-N的去除率都很高,最高可达99.17%,在DO为0.5mg/L时明显降低,最低降至48.30%。在DO2.0mg/L时,取得了较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COD、NH4+-N、TN去除率分别高达97%、97%、68%。MBR中硝化反应的比氨氮消耗速率与氨氮浓度成零级反应动力学,比氨氮硝化速率为0.0979/d,比常规处理系统中的污泥硝化活性高。  相似文献   
99.
DO对SB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研究了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DO是影响SBBR工艺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将DO控制在2.8~4.0mg/L的范围内,可以取得较好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总氮去除率可达67%以上。通过好氧反应过程中溶解氧在生物膜内反应扩散模型以及扫描电镜对生物膜的形态结构观察,分析了SB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机理。SB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主要是由微环境引起的,生物膜在好氧条件下能创造缺氧微环境,DO浓度直接影响生物膜内部好氧区与缺氧区比例的大小,进而影响硝化和反硝化的效果。DO浓度升高,使氧传递能力增强,使生物膜内部原来的微环境由缺氧性转为好氧性;反之DO浓度降低,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倾向于向缺氧或厌氧发展。  相似文献   
100.
以人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在不同好氧区溶解氧浓度对一体化膜泥法OCO反应器脱氮削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均值为300mg/L,进水流量为20L/h时,缺氧区与混合区的DO随好氧区的DO而变;在DO为2mg/L左右时,具有较理想的脱氮削碳效果,出水氨氮、总氮和COD分别为0.5mg/L、8mg/L和12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80%和96%;结合化学除磷,TP的去除率可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