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3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Childhood-onset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genetic disorders. SMN1 is the SMA-determining gene deleted or mutated in the majority of SMA cases. There is no effective cure or treatment for this disease yet. Thus, the availability of prenatal testing is important. Here we report prenatal prediction for 68 fetuses in 63 Turkish SMA families using direct deletion analysis of the SMN1 gene by restriction digestion. The genotype of the index case was known in 40 families (Group A) but unknown in the remaining 23 families (Group B). A total of ten fetuses were predicted to be affected. Eight of these fetuses were derived from Group A and two of these fetuses were from Group B families. Two fetuses from the same family in Group A had the SMNhyb1 gene in addition to homozygous deletion of the NAIP gene. One fetus from Group A was homozygously deleted for only exon 8 of the SMN2 gene, and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both the SMN1 and SMNhyb1 genes but not the SMN2 gene. In addition, one carrier with a homozygous deletion of only exon 8 of the SMN1 gene was detected to have a SMNhyb2 gene, which was also found in the fetus. To our knowledge, these are the first prenatal cases with SMNhyb genes. Follow-up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natal predictions and the phenotype of the fetuses correlated well in 33 type I pregnancies demonstrating that a careful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SMN genes is very useful in predicting the phenotype of the fetus in families at risk for SMA.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
综合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与光催化耦合这一新兴技术净化空气污染物的机理,讨论了影响耦合净化功能的主要因素以及臭氧的去除方法,介绍了该技术在去除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除菌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炼油污水气浮絮凝处理中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气浮絮凝是炼油污水处理工艺中重要的一步 ,它是确保炼油污水生化处理顺利运行的关键 ,而开发和筛选优良的絮凝剂则又是提高气浮处理效果的保证。采用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进行炼油污水的中试试验 ,通过一系列条件试验 ,确定了复合絮凝剂投药剂量、投药间隔时间和投药方式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试验效果 ,CODCr的去除率 5 5 % ,石油类去除率 >75 % ,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了合格的水质  相似文献   
4.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本文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来选择絮凝剂产生菌“Dfjm-1”高效低廉的培养基 ;通过改变培养基初始 p H值、培养温度、培养过程中的通气量等因素 ,得出“Dfjm-1”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Dfjm-1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因素为 :培养基初始 p H值为 6.5~ 7.0 ,培养温度为 3 0℃ ,培养时间为 60小时左右 ,通气量为 :早期 :2 50 r/ min;中期 1 50 r/ min;后期 1 0 0~ 1 50 r/ min  相似文献   
5.
以2010~2015年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时间度”和“熵值”法确定时间权重,构建TOWA-GA混合算子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模型.结果表明:6a来,30个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均值为0.837,整体呈好转趋势,但省域间差异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析发现,省域间总体差异下降了15.91%,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省域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阳离子絮凝剂研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一种阳离子絮凝剂的研制情况。用该絮凝剂对几种污水进行混凝处理,加药后生成的絮体大,沉降速度快,处理后水清澈度高。同时,用日立H-300扫描电镜对絮体形态进行了观察,对阳离子絮凝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酰胺-膨润土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盐酸对膨润土(BNT)进行酸活化改性,改性BNT再与氯化乙醇胺(EACl)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引入功能基团,得到胺化产物(ABNT-EACl).利用ABNT-EACl作为还原剂与Ce4 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了丙烯酰胺(AM)单体的插层聚合得到了改性膨润土/聚丙烯酰胺无机/有机杂化物(ABNT/PAM).采用1H-NMR和FTIR对杂化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杂化物中存在离子键合作用.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杂化物ABNT/PAM与普通絮凝剂处理工业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发现ABNT/PAM杂化物的效果优于普通絮凝剂.  相似文献   
8.
稠油污水处理系统改造与絮凝剂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南油田井楼稠油联合站含油污水中的污油和悬浮物含量较高,超过150mg/L。为此,对该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对絮凝剂的筛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联合作用,可对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油和有机物杂质的悬浮物产生很好的絮凝沉降效果。加药浓度、加药顺序及沉降时间均对絮凝沉降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污水达标回注,降低了无效回注费用。同时还回收了污油,降低了药剂成本,产生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每年节约成本约500万元。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的生产废水不仅具有炼化废水的复杂性,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给絮凝药剂的筛选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对715、728两种絮凝药剂的现场应用实验,找出了不同水质情况下的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表明,当污水中含油量大于100mg/L时,715药剂加入量控制在150~180mg/L,728的加入量为4mg/L,此时油、SS、COD、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2%、41%、41%和82%。当污水含油量在30mg/L以下时,715药剂加入量为90~120mg/L,728加入量为2.7~3.3mg/L,此时油、SS、COD、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4%、71%、38%和89%。经实验筛选出的这两种药剂可以利用现有的加药系统设备加入污水,加药处理后能提高出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絮凝剂对污泥特性及除污效能的作用结果,考察了SBR反应器中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污泥特性及COD、NH_4~+-N和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10 mg/L PAC会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降低了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分解能力;投加0.1 mg/L CPAM和10 mg/L PFS能够改善活性污泥菌胶团和絮体结构,使得活性污泥的吸附效能和沉降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