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7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2094篇
安全科学   162篇
废物处理   214篇
环保管理   415篇
综合类   3685篇
基础理论   660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15篇
评价与监测   138篇
社会与环境   37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91.
海洋碳循环研究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阐述了海洋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海—气界面CO2通量过程、溶解一颗粒碳的海洋转化过程、生物固碳与生物泵过程以及河口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气界面CO2通量随着海—气界面的扰动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海—气界面的扰动程度主要由风速决定,各海域的CO2通量各不相同;溶解一颗粒碳的海洋转化过程则是由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所决定,是温度的函数,所以受时间和季节更替的影响很大;河口地带由于处在海水和淡水交界面,又有大量河流带来的陆源输入,所以总体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大洋主体水域不同,碳通量主要由河流带人;生物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碳,而浮游动物在垂直分布过程中通过取食呼吸和排泄作用使碳进行垂直迁移。  相似文献   
992.
硝基苯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玉平  曹宏斌  张懿 《环境化学》2005,24(3):315-317
硝基苯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表明,硝基苯在-0.50V有一灵敏的还原峰,为硝基苯得到四个电子还原为苯胲所形成,电位继续负移,苯胲能继续还原为苯胺.在扫描速度为100mV·s-1,pH=5.0和富集时间为2min的条件下,-0.50V处的还原峰电流与硝基苯在1.5—15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系数为0.99992,检测限为0.3mg·l-1.应用于实际废水中硝基苯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n=10),相对误差为-5%— 5%.  相似文献   
993.
RuO2/La2O3/TiO2悬浮体系中直接耐晒黑G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RuO2/La2O3/TiO2复合光催化剂,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催化剂组成、煅烧温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直接耐晒黑G(DFBG)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量w(La2O3)1.39%、w(RuO2)0.12%、煅烧温度500℃(2 h)、溶液pH值7.3时,光催化活性最佳.当通气量为200 mL/min,催化剂投加量为150mg时,50 mg/L的DFBG溶液经60 min降解,其降解率近100%.DFBG的光催化降解服从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测得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7.42×10-3mmol/L·min,K=19.54 L/mmol.  相似文献   
994.
微波催化氧化法处理富马酸废水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在活性炭与Fenton试剂存在下,用微波辐射处理多次铁碳微电解处理后的富马酸废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在100mL水样中,活性炭用量为1.0g、双氧水用量为1.0mL、废水pH为3、微波加热时间为10min、辐射功率为350W的条件下,可以使富马酸废水的COD从300mg/L降至96.6mg/L。  相似文献   
995.
苏北潮滩湿地不同生态带有机质来源辨析与定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苏北潮滩湿地表层沉积物以及不同生态带柱状沉积物与植被中的TOC、TN、C/N、δ13C和δ15N的含量进行分析,并通过不同的指标进行相互验证,探讨各测量指标的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生态带植被和沉积物间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定量估算不同生态带有机物的来源,对比不同生态带及其植被在苏北潮滩湿地有机质富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TOC、TN、C/N和δ13C都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光滩以及光滩和互花米草过渡带内的有机质来源以海源为主,互花米草滩以陆源为主,盐蒿滩也以海源为主,互花米草对生态系统内的有机质有着重要的贡献;研究区互花米草滩、盐蒿滩和芦苇地内,每年新增的TOC、有机质和TN分别达到了6 451t、16 595t和536t;互花米草滩对TOC、有机质和TN的富集量要远大于其它几个带,在整个潮滩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交换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净水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现场中试装置,系统比较了预处理单元、常规处理单元及深度处理单元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DOC和AOC的生成和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常规工艺+活性炭过滤对CODMn的去除率仅能达到30%,无法有效保证出水水质要求,而常规工艺+臭氧活性炭可以很好地满足水质标准,去除率可达50%以上.以控制生物稳定性为目的时,氧化剂的投加会增加AOC和BDOC浓度,降低生物稳定性.不投加氧化剂,直接采用常规工艺+普通活性炭过滤可将出水AOC含量控制在50μg/L以下.但要实现对CODMn和生物稳定性的同时控制,常规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的工艺组合是本研究中的最佳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997.
脱硫脱硫弧菌转化二氧化硫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连续处理工艺研究了SO_2进气摩尔流速和去除率的关系,并对主要转化产物硫化氢和硫化物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亚硫酸盐的积累情况及其对脱硫脱硫弧菌生长的影响,同时还对碳源的消耗及转化产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O_2流速的提高(4·975~20·149mmol·h~(-1))菌体对二氧化硫的去除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始终保持在93%以上,在SO2摩尔流速低于5·034mmol·h~(-1)时产物以硫化氢为主,而随着SO_2摩尔流速的提高,液相中硫化物和亚硫酸盐开始累积;当SO_2摩尔流速增大至20·149mmol·h~(-1)时,亚硫酸盐累积浓度达到74·23mg·L~(-1),该浓度对菌体生长不会产生抑制作用;系统在SO_2摩尔流速为14·063mmol·h~(-1)下运行时较为稳定,乳酸盐全部转化为乙酸盐,每还原1mmol SO_2消耗0·4mmol CH_3CHOHCOO~-.  相似文献   
998.
曝气生物滤池内的自养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孔介质——火山岩为载体的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BAF),研究了限制供氧条件下,无有机碳源时反应器的硝化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在 10~30℃范围内,20℃为临界点,低于20℃时,硝化速率缓慢;高于 20℃后,硝化速率加快.温度从 20℃升高到 30℃,硝化速率增长仅为10%,这一特性与悬浮生长反应器内温度对硝化速率的影响完全不同.此外,稳定运行的 BAF 内存在大量氮流失现象,分析认为,限制供氧和无有机碳源时,生物膜内发生了以 Anammox反应为主的自养反硝化作用,大量的氮以 N2的形式流失.  相似文献   
999.
为提高污水氮磷营养盐的去除能力和稳定性,侧流活性污泥工艺开始被应用于世界多地的污水处理项目.污水有机碳的水解代谢行为影响侧流工艺的营养盐去除机制,但目前的研究多侧重简单碳源物质.本文采用多种碳源种类(简单碳源乙酸钠,大分子碳源葡萄糖、淀粉、蛋白胨、豆油及其组合)模拟实际污水有机碳组成,以探索更复杂碳源在侧流工艺(主流一...  相似文献   
1000.
土壤溶液和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的比色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红色络合物Mn(Na2HP2O7)3在浓H2SO4存在时可氧化有机质使络合物颜色变浅的基本原理,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有机碳化合物(脂肪族与芳香族)、比色测定的条件(温度、显色时间和比色波长)与一些干扰离子对水溶性有机碳比色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用的有机碳化合物的浓度与比色测定的吸光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比色波长为490~500nm.当溶液中Cl-浓度>80mg/L或Fe2+>15mg/L,会使比色测定结果显著增大,测定前需要排除它们的干扰;在所建议的最佳比色条件下,天然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比色法测定结果相当于TOC仪测定结果的81%.当显色液中有机碳浓度为0~5mg/L时,土壤溶液水溶性有机碳比色法测定结果相当于TOC仪测定结果的76%.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测定土壤溶液和水体环境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是可行的,最突出的优点是无需价格昂贵的TOC仪,而且测定速度要比仪器快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