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51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5 毫秒
81.
通过加入黄原胶对流体进行黏度改性,增强修复剂在地下非均质环境中的迁移性能和污染物的接触效率,从而提高修复效率。实验重点研究了在黄原胶存在条件下,各因素(黄原胶浓度、多硫化钙剂量、地下水离子)对多硫化钙处理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原胶对Cr(Ⅵ)去除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在反应45 min内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多硫化钙剂量对Cr(Ⅵ)去除影响显著:随着多硫化钙剂量的增加,Cr(Ⅵ)的去除率显著增加,但增加到1.25×后,Cr(Ⅵ)去除率增速减缓;HCO_3~-具有抑制作用,Mg~(2+)具有促进作用,NO_3~-、SO_4~(2-)、Cl~-、Ca~(2+)和K~+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2.
以湖南长沙某铬盐厂铬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振荡淋洗方法研究了硫酸-硫酸钠复合淋洗剂对铬渣污染场地Cr的淋洗效果,探讨了淋洗剂浓度、液固比和淋洗时间等对淋洗效果的影响,以及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并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硫酸钠、柠檬酸、草酸、Na2-EDTA、硫酸、柠檬酸-柠檬酸三钠以及盐酸-氯化钠作为淋洗剂对总铬和六价铬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硫酸/硫酸钠复合淋洗剂在浓度为0.4 mol/L,液固比为20∶1,反应时间为6 h,常温条件下可以达到最佳淋洗效果,总铬和六价铬的浸出效率分别为70.35%和71.56%;另外,重金属形态分析表明,该复合淋洗剂有效减少了铬渣中弱酸可提取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r的百分比,使得残渣态Cr的百分比增加,从而降低了Cr的活性,达到修复目的。淋洗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淋洗剂相比,硫酸-硫酸钠淋洗效果最好,其中的氢离子能与Cr~(3+)进行离子交换,而硫酸根能够有效地将钙与六价铬分离,对此高钙铬渣的处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铬酸钡分光光度法和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硫酸盐的异同。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标准曲线和回收率,并对12份地下水和地表水(硫酸盐浓度大于10.0 mg.L-1)分别用两种方法分析。同时进行两种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回收率均满足分析要求。进行12份水样测定结果的配对t检验,t=0.13,P﹥0.05。对于10.0 mg.L-1的合成水样,铬酸钡法分光光度法测定相对误差为9.0%,而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相对误差为0.4%。结论铬酸钡分光光度法在测定低浓度硫酸盐时,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间接原子吸收法低,而大于10 mg/L时,两种方法都能得到较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84.
玉米麸质铁去除废水中的Cr(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玉米麸质铁去除废水 Cr(VI)过程中酸度、流速对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再生和实验室放大试验等问题.结果表明,Cr(VI)去除率可达99.9%,动态饱和吸附量是27mg/g.实验室放大试验结果满意.用0.3mol·L~(-1)NH_3·H_2O可以再生.为小规模含铬废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种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含铬废渣炻质砖固体块长期稳定性试验和加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砖基料中加入20%铬渣,制成所要求几何形试块,按给定的烧成温度烧成试块,测量烧成块几何尺寸和烧成前后试块所含水溶样Cr(Ⅵ)值,将烧成试块置于不同条件的浸出液中进行长期浸取,根据Ia的浸出数据,浸出率LR=0.8×10^-7cm/d,累积浸出分数LF=1×10^-4cm,判断炻质砖试块中Cr(Ⅵ)的稳定程度,从而判定此处理铬渣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抽水截流防治地下水中六价铬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城市工业区地下水环境受六价铬严重污境的情况,根据该地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在污染中心地带采用抽水截流方法,使地下水中六价铬污染大幅度下降,经过6年防治,其污染范围由0.321km~2下降到0.032km~2,居民生活饮用水供应恢复正常,仅4号水源井已创税利30万元。  相似文献   
87.
铬渣浸出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铬渣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一直困扰着铬盐行业的发展 ,其浸出毒性研究有利于对铬渣危害的监测评估、治理及综合利用。本试验对新渣和陈渣的浸出毒性进行了探讨 ,同时对铬渣中Cr(Ⅵ )进行全量溶取 ,并分析铬渣中主要阴、阳离子的浸出行为。从而提出适宜于评价铬渣浸出毒性的试验方法 ,即 :液固比 2 0∶1,浸取时间 8h、提取剂为HAC NaAC(pH5 0± 0 2 ) ,粒径为 12 0目的浸出体系  相似文献   
88.
用活性白土为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用活性白土为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剂的用量、吸附时间以及试液pH值对铬去除率的影响。做出了吸附等温线,并且对其吸附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另外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
通过投加抗坏血酸(C6H8O6)或铁系还原剂(FeCl2,(NH4)2Fe(SO4)2,FeS)对重庆某化工厂的Cr污染土壤进行修复。除FeS外,其余3种还原剂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率均达80%以上,稳定效率均超73%,且投加量为理论值3倍和4倍时的效果相差不大。C6H8O6相比于铁系还原剂表现出更好的长期稳定性,4~30 d的Cr(Ⅵ)浸出质量浓度均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Cr(Ⅵ)的浸出限值(1.5 mg/L)。投加3倍理论值C6H8O6的土壤在30 d时的Cr(Ⅵ)浸出质量浓度仅为0.83 mg/L,稳定效率高达98.3%。除FeS外,其余3种还原剂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Cr的残渣态占比。FeCl2和(NH4)2Fe(SO4)2会导致土壤pH降低。4种还原剂均未对土壤晶体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0.
腐殖酸对生物炭去除水中Cr(Ⅵ)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污泥生物炭作吸附剂处理水中Cr(Ⅵ),研究了共存腐殖酸对生物炭吸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能显著促进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大幅提高吸附量以及缩短吸附平衡时间,生物炭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溶液初始pH4.0,生物炭浓度20 g·L-1,Cr(Ⅵ)初始浓度在50~800 mg·L-1范围下,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更好地描述等温吸附行为.加入腐殖酸(20 mg·L-1)后拟合得到的理论饱和吸附量达10.10 mg·g-1,较未加入腐殖酸的吸附量5.56 mg·g-1提高近1倍.在pH 2.0~8.0范围内,吸附量随溶液初始pH值升高而减小.腐殖酸浓度上升,生物炭吸附能力进一步提高.红外光谱显示,生物炭表面的羟基、羧基、酯基、芳香环上C—H和环状结构上的CC等化学活性官能团与Cr(Ⅵ)的吸附有关.结合XPS分析结果,推断腐殖酸共存促进生物炭吸附的机制是:腐殖酸提高了Cr(Ⅵ)在生物炭表面聚集浓度,有利于生物炭对Cr(Ⅵ)的直接吸附和还原,而腐殖酸本身具有的吸附能力增加了对溶液中Cr(Ⅵ)和Cr(Ⅲ)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