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66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71.
酸水解法提取剩余污泥蛋白质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提取污水污泥中的细胞蛋白,实现污泥的增值利用,以青岛市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材料,采用酸水解法提取剩余污泥中的蛋白质. 经正交试验综合考察了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反应体系pH和固液比(污泥样品质量(g)/加水体积(mL))等因素对剩余污泥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解温度和反应体系pH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较大;通过试验获得的提取污泥蛋白质的最优工艺条件是水解温度为121 ℃,水解时间为5 h,反应体系pH为1.25,固液比为1∶3.0.在上述条件下,剩余污泥蛋白质提取率可达62.71%,水解后的剩余残渣经干燥后测定可知,其质量相对于原污泥样品质量(干重)削减率达到30.49%. 试验证明,选用该法不仅可以达到破解剩余污泥细胞并释放蛋白质的目的,还可以使污泥减量.   相似文献   
372.
城市污水水解-厌氧-微氧联合处理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解 -厌氧 -微氧联合处理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总 HRT不超过 8.5h(水解 2.5h、厌氧 4.0h、微氧2.0 h) ,平均温度为 19℃ ,进水COD浓度为300±50 mg/L时 ,总 COD和 SS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5%和80%以上 .总出水COD、BOD、SS完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微氧单元对厌氧出水中残余有机物去除效果良好 ,HRT不超过 2h,DO控制在 0.2 mg/L~0.5mg/L左右 ,进水为150mg/L时 ,去除率可达 53%以上 .微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SVI=38.8ml/g.水解 -厌氧 -微氧工艺在突出低能耗的前提下 ,达到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 ,与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  相似文献   
373.
三唑酮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水解动力学的测定结果表明:三唑酮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不易水解,但随体系pH值的升高,水解速度加快。温度升高有利于三唑酮的水解反应,酸性条件下水解活化能最大,温度升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74.
厌氧(水解)—好氧处理工艺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对厌氧、好氧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的作用和新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厌氧和好氧处理工艺各有优点和缺点,而厌氧 好氧联合处理工艺可以发挥单独工艺的优点,厌氧 好氧联合处理工艺在难降解污水的处理上有其独特的优点。对水解工艺理论分析结果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工艺本身还有巨大的潜力,用作高固体含量废水厌氧处理的预处理单元。可以解决高悬浮物和含脂类物质给厌氧工艺带来的抑制和破坏等问题,为解决这类工业废水的厌氧处理开拓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对于厌氧、好氧和兼性微生物,特别是兼性微生物作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高效率、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375.
水解酸化-反硝化-硝化组合工艺处理土霉素废水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解酸化 反硝化 硝化的组合工艺对土霉素废水进行实验室规模连续处理 ,水解酸化和反硝化均采用上向流污泥床 ,硝化采用2个使用不同填料的生物膜反应器 ,稳定运行 70d .当进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2200~3000mg/L和400~460mg/L时 ,该系统在总水力停留时间为56h的条件下 ,稳定实现80%以上的COD和TN去除率 .生物处理出水经48mg/L聚合硫酸铁(以铁计)处理后COD降至293mg/L,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76.
两相厌氧-SBR工艺在浆粕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浆粕废水组分较为复杂 ,废水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采用两相厌氧、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和物化处理组合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产运行表明 :两相厌氧工艺和SBR池对CODCr、BOD5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 6 7%~ 78%、4 0 %和82 %~ 87%、6 5 %。根据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其操作参数可使废水处理系统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377.
厌氧水解-SBR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运行工序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ASBR反应器和SBR反应器结合组成厌氧水解-SBR工艺用于养猪场废水的处理,ASBR反应器作为厌氧水解反应器,主要完成对有机物的水解,达到初步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在反应器每次进水量和排水量不大于其有效容积70%的前提下,研究了ASBR反应器厌氧搅拌段的时间对污水可生化性和对后续SBR脱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搅拌36h的污水既保持了较高的可生化性,出水BOD/COD保持在0.4左右,又能在后续SBR处理中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经SBR反应器处理后出水NH4+-N<10mg/L.通过实验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好氧SBR反应器运行的最佳工序,厌氧水解-SBR运行工序优化后,BOD5的总去除率达到98%以上,NH4+-N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出水CODCr达不到排放标准,经混凝沉淀处理后方能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78.
For the transition metals chromium, nickel, iron, copper, cobalt, platinum, and molybdenum, mechanisms of stable bonding in biochemistry (emphasis on carcinogenic mechanisms), chemistry, industrial chemistry, as well as epidemiological, occupational, orthopedic (implant devices) effects related to carcinogenesis, were reviewed. Hypothetically, the propensity to stable bonding (inertness), which ensures the metals’ performance capacity for consumer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ir carcinogenicity. For chromium, a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reactivity was noted for the tendency of Cr(III) ions to cause hydrolysis previous to stable bonding, as occurs during anodic passivation, leather tanning, and as indicated in biochemical studies pertaining to a mechanism of DNA condensation, which was suggested as a carcinogenic mechanism. The involvement of metal hydrolysis in both anodic passivation and biochemistry was noted also for nickel, iron, and platinum; the DNA interaction of platinum (cis-platin) is known to depend on hydrolysis. For nickel, issues of potential (V) were found important in both passivation and carcinogenicity. Comparably, the passivity behavior of cobalt and copper was found atypical, and their carcinogenicity yet unclear. Molybdenum, contained in passivated metallic implants, may relate to implant-associated carcinogenesis. Occupational carcinogenic effects were indicated for chromium, nickel, iron, and cobalt as caused by both reactive and passivated metal species. Exposure to acids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irritation/infection/inflammation in workers were important cofactors in metal carcinogenesis. For wood and leather workers exposed to dust, the assumed presence in dust of metal particles abraded from alloys (sawing or cutting blades) may be a carcinogenic exposure hazard.  相似文献   
379.
祝春蕾  王海林  孙春宝 《环境科学》2014,35(5):2010-2017
采用尿素水解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MgAl类水滑石,高温焙烧获得衍生复合氧化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TG)、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和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SO2脱除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MgAlO复合氧化物比尿素法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148.1m2·g-1)和更多碱性位,这些特点可能促使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氧化物具有更高的SO2储存容量和反应速率.采用尿素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MgAl水滑石复合氧化物在700℃温度下SO2吸附容量分别可达0.55g·g-1和0.79 g·g-1.  相似文献   
380.
姚猛  凌二锁  徐知雄  黄斌 《化工环保》2019,39(6):713-718
针对成品油库污水排放量不规律,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和石油类含量高的问题,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级处理工艺对油库原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预处理单元包括调节池、四级隔油池和溶气气浮机,将原一级隔油池改造为调节池,有效解决了油库短时间大量排水对隔油池的冲击;生化处理单元包括水解酸化池和内循环三相生物塔,在提高污水可生化性的基础上利用新型高效好氧污水处理装置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深度处理单元利用臭氧催化氧化塔和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对生化处理单元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经该组合工艺处理后,水中COD和石油类去除率分别达到97.5%和96.0%,处理出水各项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